陈丽晶
(福建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项目化教学是指老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展开的教学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中的项目化教学是授课教师把教材的八章教学内容按照学科体系分成若干个教学项目,分别设计多个项目教学方案,依据各项目的目标进行教学。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人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项目内容及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八章分别是: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二章弘扬爱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基础》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是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好的法律素养的专业技术人才。根据这个总目标,我们将教材内容整合为三个大项目即大学生思想修养、大学生道德修养和大学生法律素养。于是,课程原来的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内容归类为大学生思想修养项目,第二章、第四章归为大学生道德修养项目,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归为大学生法律素养项目。将教材八章内容进行分解与整合,可以将相关教学内容融入到一个项目,既突破原来的章节限制,又可以反映教材的承接性和整体性。
目前,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但与专业课程相比,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是一门必修课”,在思想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行动上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教学任务,学生在实施项目之前必须要充分掌握并理解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仔细认真研读教材的基本内容。
曾经有人这样形象描述学生听课状态:“小学生像活泼的动物,中学生像认真的植物,大学生变成睡眠中的矿物”。虽不免有夸张之嫌,但确实也道出部分大学生的听课真实状态。尤其在各种发达的通讯工具的充斥下,学生可以非常便捷地在网络上寻求自己的未知,于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面前,表现出相当的倦怠。由于多种的现实原因,《基础》课程大都是大班教学,几乎都是超过90人,面对庞大的学生数量,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尽管最后老师很累很辛苦地讲授完一堂课,但在一部份学生眼里,这却是“一门可以玩手机的课”。
项目化教学中,学生为了完成项目的实施,必须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确定组内角色与责任分工,这样就可以调动所有学生参与项目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每一个小组成员将自己收集资料汇总,根据各自分工进行讨论交流,既可以积极热情地表达自己想法,也可以中立、客观地分析彼此观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若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困惑,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强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意识。
目前,《基础》课程考核大多数采取闭卷、开卷、写论文等方式,以上几种方式都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的掌握,更多考验的是学生的读背记的能力。于是,会经常出现一个现象上课不认真听课,甚至平时旷课的同学,通过考前的强化训练,在期末测试中可能会取得较高分数,这便让平时认真学习课程的同学产生不平衡心理,从而影响到对《基础》课程正确地评价。
项目化教学中每一位学生在实施各个环节中表现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对项目内容的理论把握可采取纸笔测验如随堂小考、定期测验、期中或期末考试,对成员表达能力评价可通过口头报告、辩论、口试,对项目实施历程评价可采用成员出席状况、讨论参与度、小组合作情况,对项目成果评价可采用作品展示、专题制作、社会实践等方式。同时,也可以让各位成员、各团队相互之间评价,通过同学互评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无论是老师给予评价还是同学自评,都应该侧重于同学在整个项目中能力发展的变化过程。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基础》课程应用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设计项目时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与分解,如文章第一部分所提出,将课程分为大学生思想修养、大学生道德修养及大学生法律素养三个大项目。其次,项目内容要结合学生专业及未来就业岗位实际,对三个大项目进行细化,做到“小题大做”。如大学生思想修养这个大项目,我们把它细分为:个人命运是个人掌握还是社会掌握?青年成才的关键是自身努力还是外部机遇?合作与竞争哪个更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个性需不需要可以追求?又如大学生法律素养这个大项目,结合我们医学院校的特点,把它细化为: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是哪些?你对改善医患关系有哪些好的建议?构成医德品质的要素有哪些?患者的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有哪些?项目内容设计要多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可以锻炼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的项目,项目设计还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愿意去做、懂得怎么做。
项目讨论是整个项目实施中最核心的部份,这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其一,教师要聆听学生答案。不管学生提出观点是否正确,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善于倾听,并梳理学生答案。当学生发现自己观点被老师关注,学生整个参与热情便不知不觉中提高。其二,教师回答不要主观。对于有争议性的观点,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和课程知识进行思考,教师避免主观化、情绪化,更不可把课堂当成发泄自己不良情绪的地方,要客观地、准确地引导学生,多层次多面项地解答问题。
《基础》课项目化教学实施中,单靠教师的鼓励永远不够,还需要学校的宣传与支持。《基础》课的学生都是大一新生,结束中学时代,步入大学新生活,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生活翻开新的一页,学习也进入新模式。面对需要学生极大参与的项目化教学,学校的教务部门应在学生学习该课程之前进行宣传,让学生提前有心理准备,能够真正接受并喜欢这种模式。为了扩大学生参与面,学生不仅要加大对项目化教学的宣传,还要建立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化教学的机制。如《基础》课教师可以把学生平时参与项目化教学的表现纳入期末考核,也可以组织在项目讨论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教学实施至今我校已多次组织学生前往福建龙岩永定南江村、泉州闽台缘、福州马尾船政博物馆等地社会实践。同时,也可以尝试将这部份优秀同学推荐给辅导员、院系、校团委,优先参与院系、学校的各级评优活动。
[1] 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2] 顾海良,佘双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