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勤
(内蒙古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对当代青年教育的价值
呼勤
(内蒙古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统一体,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条晰理清地阐释了青年的主体地位和社会历史价值,指明了青年的发展和教育方向,对当代青年教育具有显而易见的指导性和实践意义。当代青年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指引,重视青年价值,肯定当代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青年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提升当代青年的综合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能力;构建良好实践平台,为当代青年创造丰富实践机会。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青年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生力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新鲜血液,是共产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都高度重视青年在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中的重要价值,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者对青年与青年工作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对青年的价值、发展和教育方向等作出了阐释和规定,对当代青年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重视青年价值是对当代青年进行教育的最基本前提,只有重视了青年价值,才能以平等的态度、十足的信心、正确的方式展开教育。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一个核心维度便是重视青年价值,理解青年的特点,肯定青年的作用。将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观点贯穿到对青年的观察和认知中去。
马克思认为青年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生理、心理特征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他们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精力充沛,富有开拓进取精神。他们自尊自主自信,“刚踏上人生旅途的青年,不愿受命运摆布”[1],如果单纯把这种不愿受命运摆布的特点视为少年不经事的狂悖,就是不顾青年特点的有失公允。毛泽东清楚看到青年的特殊性,并以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比喻之,他相信“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2]。毛泽东的这一认识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等近代多次学生爱国运动的肯定。在近代历史上青年学生扮演了重要角色,多次成为先锋队和生力军,“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3]。
青年不仅在革命时期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也在或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已经彰显出了青年的价值。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站在社会主义建设宏伟目标实现的高度上,发展地、历史地看待青年。邓小平明确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4]。“我们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青年的伟大责任和历史使命。青年的成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希望,只要青年继续发挥价值,我们的事业就是有希望的。江泽民也把青年的发展与国家的强盛和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茁壮成长决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5]。胡锦涛在宏观上指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光荣属于青年”,在微观上有感于青年在当今社会顽强的奋斗意志和崇高奉献精神,更加坚信“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的,是能担当重任的”[6]。
习近平揆诸历史,肯定了青年的价值,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7]。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党员都是满怀抱负的青年,他们以极大的勇气和坚忍的意志践行共产主义理想。中国共产党是青年的党、年轻的党,党的历次革命运动都有青年的影子,党事业的成功与青年密不可分。习近平同时也着眼于当下,紧紧抓住时代主题,主张青年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指出“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8],号召青年围绕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加强对当代青年的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指导,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的看法和认知,将这一认知付诸到对当代青年的教育上。在思想理论建构上,要重视青年价值,改变传统思维观念。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素讲论资排辈,话语权掌握在资历老的人手中,年轻人在绝大多数岗位上都不受重视,青年的想法通常被认为是不谙世故的想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思想根源就在于轻视青年价值。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型社会,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日新月异,职业精英化和专业化逐渐成为主流。在新时代要汲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营养,更新对当代青年的教育观点,更大程度地激发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同时要将对青年价值的重视体现在具体实践中,创设平等公正的对话交流环境,不打压不排挤,多给青年提供发挥个人价值的机会,让青年在学习、工作上都能大有可为。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不断前进和顽强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撑,是人生的导航和指向。失去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的发展就失去了方向,偏离了轨道。正确的理想信念会引领人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实现自身价值。当今时代,各种社会思潮交织碰撞,多元价值观不断侵蚀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青年的理想信念尚处于形成阶段,极易受多种价值观影响。当代青年“理想信念开始发生动摇,价值目标选择上开始出现迷茫与彷徨。思想信念嬗变不定,经常处于流动状态,理想目标从崇高转向现实,低层次、功利化倾向明显”[9]。加强对当代青年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亟需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
重视青年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重要特征。恩格斯从大学生的使命出发,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使大学生们意识到“他的使命是在即将来临的革命中同自己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肩并肩地发挥重要作用”[10]。在恩格斯这里,使命意识是青年理想信念的核心。列宁向来主张青年学生要不断学习,社会主义是青年肩负的责任,要实现这一历史责任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学习,而学习的关键内容便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和所有想走向共产主义的青年都应学习共产主义”[11]。学习了共产主义,青年人才真正把握了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建设,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思想基石。毛泽东特别强调德育的引领作用,要求教育青年,使得他们“在政治上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光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不够的。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后,还要坚定,就是说,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12]。毛泽东目光深远,精准把握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意义。邓小平反观历史,突出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3]。在邓小平看来,对青年教育的首要原则就是要有理想,这里的理想是马克思主义信念,是共产主义信念。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继承和丰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都强调青年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习近平把理想信念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4]。理想信念的丧失是最危险的丧失,理想信念一旦不坚定就会失去支撑。习近平主张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建立在德才兼备的基础上,德为先,先讲德再讲才。在2013年的五四讲话中习近平深切指出,“梦想引导了成长的道路,信仰铸就了办事的效率。失去了梦想信仰,就会造成意识上的缺失”。为塑造青年的梦想和信仰,习近平提出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为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思想信念和道德价值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在赓续的必备条件,信念缺失、道德失堕必将带来文明的衰落,从而引起重大危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青年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风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重视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当代青年教育,要充分继承这一精神内核,致力于构建青年的良好道德水平和精神风貌。具体来说,就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气,教育青年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人生追求、良好的道德素质;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国家理念、社会理念和个人理念等层面全方位地加强青年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成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青年认知、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自觉外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青年成才的必由之路,理想信念和科学文化知识是青年成才的两大支柱,二者缺一不可。有科学文化知识而没有理想信念是危险的,相反地,单有理想信念而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同样也难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和多学科的融合式发展,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的任务艰巨,此外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转型期,对青年的知识文化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是当代青年教育的重点。
加强青年科学文化教育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重要内容。恩格斯重视知识对青年的价值,号召青年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知识支持革命,革命不是喊口号,而是要有知识作为基础,“因为问题在于不仅要掌管政治机器,而且要掌管全部社会生产,而在这里需要的决不是响亮的词句,而是扎实的知识”。列宁也深刻认识到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就难以建成共产主义,因此他积极呼吁青年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多学习有益的知识,用人类社会全部知识武装自己。“只有掌握了一切现代知识,善于把共产主义由背得烂熟的现成公式、意见、方案、指示和纲领变成能把你们的直接工作统一起来的活生生的东西,把共产主义变成你们实际工作的指针”[15],才能真正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责任。
重视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多次提出要加强学习,认为“思想进步是生活及事业进步之基。使思想进步的唯一方法,是研究学术”[16]。在毛泽东看来,只有学习才能保持思想的不断进步,他自己终其一生坚持学习,并告诫身边的人学习的重要性。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深信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高度重视青年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号召青年用顽强的精神去学习,“提高工作技能,不断增进新的知识”[17]。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将这一历史使命赋予青年,在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他郑重指出,青年学习什么样的知识,于国于民族关系重大,号召青年要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胡锦涛呼吁青年一定要下更大的力气学习,“只争朝夕地学习,如饥似渴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以开阔的视界广泛学习各种新知识,不断调整自身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习近平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实际,鼓励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18]。非下大功夫学习不足以成为有用之才、栋梁之才,习近平对青年充满期望,要求青年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逐步提升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素质和能力。2013年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中,习近平指出“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实现中国梦的进程”,要求青年通过努力学习,切实掌握本领、提升素质。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重视青年自身素质,用“有用之才、栋梁之才”衡量青年价值,并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摆在了青年教育的突出位置。当代青年教育首先要认清科学文化知识在青年发展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把握时代脉搏,厘清青年之所需所想所疑。具体地,加强青年科学文化教育,一方面需要发挥高校的作用。高校是科学文化生产传播重阵,在教育教学中要找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学文化教育的结合点,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下,加大科学文化教育力度,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程体系规划、校园软硬件建设、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让青年学生真正学到本领,提升素质。另一方面,广大青年要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水平,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不断通过自身学习解决新困难、处理新问题,用真本领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理论的学习如果不付诸于实践,永远也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在实践中学习的知识是生动的,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首要的观点,人类的认识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无限反复,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到实践中去。当代青年教育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趋向,发挥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就需要汲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实践理论的精髓,更好地指导当代青年教育。
重视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核。马克思认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8]。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生产劳动,把生产劳动作为了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列宁也强调学习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并旗帜鲜明地指出,“训练、培养和教育要是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19]。
毛泽东极为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们到工农群众中去,认为如果不和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单靠青年队伍是实现不了革命任务的。毛泽东不但主张青年人要到实践中去,同时还提出多给青年信任和锻炼的机会,认为年轻人往往具有更健康的体魄和积极接纳新事物的工作热情。“青年人不比我们弱。而年长者的人因为有着丰富的革命和社会经验,固然处理事情要比青年人成熟,但是年长者的生理机能在逐渐退步,比不上青年人”[20],而且也只有在工作实践中青年才能以更快的速度成长。邓小平也主张多给青年实践机会,要求“把年轻人提起来,放到重要岗位,管的业务宽了,见识就广了,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要重视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年轻人”[21]。江泽民强调青年要到基层锻炼,和工农大众结合起来,对青年提出“四个统一”要求,其中特别指出要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胡锦涛指出,青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22]。
习近平认识到实践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鼓励青年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积极参与工作实践,并指出了实践的三个要素:一要勇于实践,努力培养和秉持勇往直前的干劲,不怕吃苦,不怕失败;二要锻炼顽强意志力,百折不挠,“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遇山开路,遇河架桥;三要通过实践化理想为现实,在实践中认真研究,善于总结,通过实践不断实现目标。习近平还主张,对青年不但要信任和关爱,更要为青年的发展创造平台,提供更好的机遇,营造良好的环境。
重视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亦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精神内核。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认识到实践在青年发展和成才中的重要性,在对当代青年教育中,要学习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实践价值,同时吸收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的实践经验,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指导青年教育。加强对青年教育,就要为青年构建良好实践平台,创造丰富实践机会。当代青年参加实践的方式多样,从客观层面来说,国家已经为青年毕业生提供诸多基层锻炼的机会,并给予相当的优惠政策,如西部计划、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国家通过政策支持,引导青年到基层参与实践锻炼,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主观层面来说,青年学生要牢固树立实践观,积极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去,如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调研采访、“三下乡”活动等,抓住实践机会,利用好国家和社会提供的良好的实践平台,通过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更好地发挥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7.
[2]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66.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5.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95.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88.
[6]共青团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文件[Z].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2.
[7]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3-05-06.
[8]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9]梅萍,罗佳.“90”后大学生思想信念的特点、困惑与引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12—15.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6.
[11]费萍.从《青年团的任务》解读马克思主义青年观[J].教育评论,2015(1):165—167.
[12]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1.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1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06-107.
[15]曾静.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及其当代价值[J].青年研究,2016(4):1-8.
[16]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0.
[17]习近平.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勉励当代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而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EB/OL].人民网,2013-05-06.
[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
[19]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2.
[20]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86.
[21]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1.
[22]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1.
A811
A
呼勤(1963-),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