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

2017-03-22 05:07:32邵薪运
关键词:网络时代研究生政治

邵薪运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网络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

邵薪运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得到不断的普及和发展,它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也是双面的。新历史条件下中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发展困境。因此,有必要在探讨新时期高校借助网络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必要性的基础上,对网络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对高校如何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对策性建议。

网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研究生位于最高层次,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直接影响着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它对高校研究生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极富有前瞻性的重大挑战。

一、新时期借助网络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探讨

随着信息全球化、自媒体多元化的冲击,当代高校研究生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网络对当代研究生的生活模式、学习方式以及思维角度等多个层面的影响。伴随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和“全面育人”理念的发展,新时期高校借助网络技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以互联网为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是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借助网络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网络环境治理的内在要求。

(一)以互联网为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是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网络本身具有两面性,互联网的发展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挑战,但同时也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网络时代为高校进一步拓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提供了可能性。博客、微博、微信等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自媒体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不断发展,并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际方式。“相对于集中的理论教育而言,利用研究生学习和科研之余的时间,借助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已势在必行”。[1]因此,新历史条件下,高校必须有效利用互联网,融合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推进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步伐。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如何更好的把网络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互联网的存在不仅有利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角度、多层次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更有利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探索、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体制。如何在网络时代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与时俱进的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法成为高校工作中必须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借助网络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网络环境治理的内在要求

网络作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不仅涉及学习和生活,更影响着其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研究生是国家和社会高层次专业性人才,研究生群体因特殊性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备受关注。

首先,网络不良信息的存在危害研究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网络使得研究生原有的学习、生活及交际方式被打破,因互联网的发展迈向一个信息时代,形形色色的不良信息充斥在互联网之中。庞杂的网络信息量混淆和影响研究生的价值判断力,导致研究生认知的偏差。网络信息传播内容既包含积极的内容,也包含消极的内容,特别是一些错误价值观、人生观的传播危害研究生积极价值理念的形成和保持。为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借助网络开展系统性的预防、筛选、保障及监管工作。

其次,网络的便捷性有利于西方价值观对研究生进行渗透性影响。网络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复杂性、流通性等特征,互联网使得文化传播速度快捷。很多不好的西方思想和价值观传播者利用信息传递的便捷化、价值观渗透的无形化特征,以不同方式入侵大学校园,例如物质主义、拜金主义、极度功利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不良思想的渗透对在校研究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产生了不良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难以评估、预防和控制。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网络环境治理,防止错误价值观对高校研究生的产生误导成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

二、网络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网络完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也有其的内在必要性。但当前中国高校借助于网络平台开展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培养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新历史条件下中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一系列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网络时代对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形成多重挑战、网络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定位和理念存在误区两个层面。

(一)网络时代对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多重挑战

网络具有开放性、互动性、虚拟性等基本特征,从而使得网络时代信息传递具有便捷性、即时性的特征,价值观渗透具有隐蔽性,这对于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疑形成严峻的挑战。

首先,网络的互动性挑战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单向性。网络信息的交互性特征是满足高校研究生沟通方式的重要原因,能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单向性灌输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需求。“转变单一教育观念,采取互动式教育方式,在自由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教育和引导应成为把握网络特点,发挥网络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2]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教学过程之中,实现“单向性”教育模式向“互动性”教育模式的转变。

其次,网络的跨地域性挑战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封闭性。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地域性属性,从而具有相对封闭性的特征。但是,“由于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信息的传播出现跨地域、跨文化特征,地域的概念已经失去了意义”。[3]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传播、文化传播及价值观渗透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提供了条件。网络的跨地域性和开放性特征打破了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封闭性,挑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转型。

最后,网络的多元性挑战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模式的单一性。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于教师和导员进行课堂式灌输教育,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具有单一性。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媒体传播方式发生很大改变,由原来传统媒体的点对面、一对多方式发展为现代媒体的点对点、一对一的传播方式,使得以往的用户单向性变成自媒体时代的平等对象多向发展”。[4]传统单一的课堂教育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

(二)网络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定位和理念存在误区

很多高校工作者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缺乏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理念和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性误区。第一,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定位存在误区。很多高校工作者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研究生群体相比较本科生而言比较成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经过本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价值观体系,从而其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管控能力也必然相对较高。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可以投入较少的精力,更无需探索网络时代适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模式。显然这种认识并不到位,并且缺乏实践证明,而且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发展理念和配套机制都不能满足研究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第二,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理念存在误区。由于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定位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发展理念的滞后性和封闭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诸多环境,而且需要不断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等方面推动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发展。但目前很多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拘泥于传统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教育途径缺乏多样性,缺乏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的特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信息敏感度较低、网络意识淡薄和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等原因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从而难以适应时代的更新换代。[5]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发展理念到实际行动都存在着严重的缺位问题,这影响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网络时代高校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策

借助网络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其目前存在的困境从另一个层面而言也意味着高校尽快完善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主动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6]网络时代高校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需要要打造特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网络监管体系,多方合力加强网络环境治理。

(一)打造特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现代社会借助于网络的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发展迅速,而且在研究生群体中的覆盖面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百。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以网络为纽带全面构建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并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网络教育方式多元化。当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基于“渗透式”教育理念而非“灌输式”教育理念。为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教育者应该根据他们的需求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丰富、声像并茂、但接方便的优势,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动、直观、有趣”,[7]这要求实现教育方式的多元化传播。高校可以充分利用BBS、微信、微博、QQ等自媒体,采用影视短片、线上互动等多元化方式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另一方面,网络教育内容丰富化。设立满足研究生个体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时代发展需要。网络教育内容应“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创建研究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网络要将主流思想和正确的社会准则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实现“灌输式”教育向“渗透式”教育转化。”[8]因此,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内容不仅要涉及基本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教育平台,以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且应该以贴近研究生实际生活、满足研究生个性发展为原则,在网络教育平台增加心理教育内容、法治教育内容、学术道德教育内容、伦理道德教育等等,以增加研究生的可选择性,并拓宽学生知识面。

(二)完善网络监管体系,多方合力加强网络环境治理

政府、社会和高校形成合力,加强网络环境治理力度。首先,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监管相关的法律体系以引导网络健康发展。政府通过法律手段完善网络监管体系是整治网络环境的基本前提。网络立法的完善一方面为政府、社会和高校形成合力有效监控网络发展,净化互联网环境提供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可以明确政府、社会和高校各自承担的责任,共同致力于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其次,社会需要发挥其网络治理能力。政府放权于社会,充分发挥社会治理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要关注高校研究生的健康发展,积极配合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监控领域,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需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特别是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网络监督机构”监管网络环境,不仅是政府和高校监管网络的有效补充,也是规范网络行为的创新举措。

最后,高校需要全方位加强网络监控。一方面,建立专业的网络监控工作组,充当好把关人角色。“校园网络的建立,它一方面可以充当‘把关人’的角色,把一些可能流人高校的消极的负面信息进行过滤,另一方面又可以发挥‘稀释剂’的作用,对一些已经进人学生生活的消极信息,用更多的积极信息加以稀释和平衡,以抵消其负面影响”。[9]另一方面,完善网络沟通平台建设,激发师生参与监控的激情。网络沟通平台的建立不仅仅有利于高校防止低俗网络信息影响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而且有利于全校师生参与到网络信息的监控过程之中,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沟通平台。

[1]程林洁,傅雅娟.论利用新媒体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5):35.

[2]李德福.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1):63.

[3]汪益民,等.挑战与对策:网络时代研究生德育途径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11.

[4]许慧霞.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困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170.

[5]汪益民,范钩,吴为进.挑战对策—网络时代研究生德育途找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11-13.

[6]赵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30.

[7]李凡,李德才.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105.

[8]王菊芳,邪瑶.网络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现状和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1):55.

[9]唐琳,许探,徐昕.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德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4):86-88.

G641

A

吉林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项目(YSZ201618)

邵薪运(1980-),女,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研究生政治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中国银幕(2022年4期)2022-04-07 21:25:47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 03:49:5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网络时代
小说月刊(2015年10期)2015-04-23 08:51:38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