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0月,我国生产粗钢70949.99万吨,同比增长6.14%,增幅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9个百分点;生铁产量达60296.54万吨,同比增长2.73%,增幅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4个百分点;钢材产量达90272.57万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1.11%,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
2017年10月份,我国钢材进出口环比双双回落,钢材进口环比下降23.04%,出口环比下降3.19%,钢材出口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铁矿石进口环比下降22.69%,铁矿石进口平均单价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10月达到70.26美元/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5.88%。
1-10月,我国累计进口钢材1096.06万吨,同比增长0.5%;进口钢坯39.54万吨,同比增长65.6%。1-10月,我国出口钢材6448.78万吨,同比下降30.4%;出口钢坯0.57万吨,同比下降45.9%。1-10月,我国出口钢材、坯折合成粗钢6860.97万吨,进口钢材、坯折合成粗钢1205.56万吨,两者相抵净出口粗钢5655.41万吨,净出口钢材5352.72万吨,占我国钢材产量的5.93%。
根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资料(除非特别说明,进出口数据均来自海关总署),2017年1-10月份我国钢铁行业主要原料(铁合金、焦炭、生铁、铁矿石、锰矿、铬矿、废钢)、半成品(钢坯和钢锭)、钢材及铸铁制品累计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503.1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15%,占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54%。其中钢铁进口总额983.6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口总额的6.62%,同比增长44.87%;钢铁出口总额519.5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85%,同比增长3.23%。2017年1-10月,钢材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74.8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占钢铁外贸总额的38.25%;进口铁矿石价值642.85亿美元,同比增长40.13%,占钢铁外贸总额的42.77%,占比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96个百分点。
从数量上看,1-10月份,我国进口上述主要原料、半成品、钢材及铸铁制品100055.2万吨,同比增长7.51%。出口8241.72万吨,同比下降22.57%。
从数量上看,10月份,进口上述主要原料、半成品、钢材及铸铁制品8930.58万吨,同比下降0.49%。在进口主要产品中,钢材进口量为95.11万吨,占钢铁进口总量的1.07%,同比下降11.6%;铁矿石进口7949.38万吨,同比下降1.6%。10月出口的主要原料、半成品、钢材及铸铁制品675.02万吨,同比下降24.7%。出口钢材497.9万吨,同比下降35.2%,占当月钢铁总出口量的73.76%;焦炭出口33.96万吨,同比下降61%,占钢铁出口总量的5.03%。
1-10月份我国钢铁行业上述产品的进出口额比例为1.89:1;进出口数量比为12.14:1。
2013年以来我国主要钢铁产品进出口量走势见图1、图2,1-10月钢材进出口产品结构见图3、图4。
图1 2013年以来我国主要钢铁产品进口量 万吨
图2 2013年以来我国主要钢铁产品出口量 万吨
图3 2017年1-10月钢材进口产品结构
图4 2017年1-10月钢材出口产品结构
从以上可以看出,10月份,我国的钢材进口环比下降23.04%,除角型材进口环比增长2.59%外,棒线材、板带材、管材、铁道用材和其他钢材的进口环比分别下降9.62%、24.78%、33.52%、2.32%和17.27%。1-10月,我国钢材进口同比增长0.5%。除板带材和铁道用材进口同比分别下降0.7%和40.7%外,棒线材、角型材、管材和其他钢材的进口同比分别增长2.6%、24.6%、6.4%和12.7%。原料进口方面:1-10月,我国钢铁原料进口同比增长7.6%,进口金额同比增长51.2%。除直接还原铁和钢锭的进口同比分别下降53.07%和11.77%外,其他所有钢铁原料的进口同比均呈正增长。
10月,我国钢材出口环比下降3.19%,除棒线材、铁道用材和其他钢材的出口环比分别增长4.23%、42.14%和0.14%外,角型材、板带材和管材的出口环比分别下降20.55%、4.65%和4.25%。1-10月的钢材出口同比下降30.4%,所有主要出口品种同比均呈负增长。棒线材、角型材、板带材、管材、铁道用材和其他钢材同比分别下降61.9%、33.4%、7.4%、10.7%、28%和3.5%。原料出口方面,1-10月,我国的钢铁原料出口仍延续了增长的情况,同比增长42.27%,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5.36%。除焦炭、铬矿、生铁和钢坯的出口同比呈负增长外,其他原料的出口同比均为正增长。
1-10月,板带材仍是进口的主要品种,占进口总量的83.08%,占钢材出口总量的57.37%;棒线材的出口占钢材出口总量的21.67%,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7.95个百分点。
2017年1-10月,我国的钢材进出口地区主要为周边国家和地区,占钢材进口总量的88.2%,占钢材出口总量的65.68%。
1-10月,我国的钢材进口共计来自92个国家和地区。从亚洲地区进口966.26万吨,同比下降1.33%;从欧盟28国进口118.03万吨,同比增长16.59%;从北美进口7.02万吨,同比增长17.71%;从其他欧盟国家进口1.71万吨,同比增长16.47%;从中东地区进口0.99万吨,同比增长78.09%。
钢材的主要进口货源地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欧盟28国和印度尼西亚,分别累计进口钢材461.95万吨、346.17万吨、125.92万吨、118.03万吨和6.4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77%、下降4.8%、下降1.13%、增长16.59%和增长4392.59%。
1-10月,铁矿石的主要进口国为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印度和伊朗,进口量分别为55704.16万吨、18745.7万吨、3792.28万吨、2236.63万吨和1642.5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74%、6.66%、2%、95.9%和39.14%。炼焦煤的主要进口国为澳大利亚、蒙古和俄罗斯,分别进口2563.27万吨、2172.18万吨和393.7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28%、24.31%和100.22%。铁合金的主要进口国为南非、印度尼西亚和哈萨克斯坦,分别进口123.32万吨、88.1万吨和48.43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8.77%、增长48.1%和下降13.86%。锰矿的主要进口国为南非、澳大利亚和加蓬,分别进口770.8万吨、332.86万吨和182.4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7.72%、下降7.07%和增长68.81%。铬矿的主要进口国为南非、土耳其和阿尔巴尼亚,分别进口819.71万吨、97.08万吨和40.7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4.51%、67.72%和1.36%。废钢的主要进口国为日本、美国和韩国,分别进口146.39万吨、22.12万吨和5.95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67%、增长2529.28%和增长3.36%。钢坯主要来自于印度尼西亚、日本和德国,分别进口16.48万吨、11.92万吨和4.0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18%、19.41%和28.45%。生铁主要来自于朝鲜、印度尼西亚和南非,分别进口13.35万吨、1.7万吨和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5.97%、下降42.21%和增长2231%。
1-10月,我国钢材出口共计22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地仍为亚洲地区,出口4043.48万吨,同比下降31.88%;对中东地区出口507.03万吨,同比下降41.13%;对非洲地区出口476.94万吨,同比下降37.58%;对北美地区出口395.38万吨,同比下降5.57%;对南美地区出口390.09万吨,同比增长2.81%;对欧盟28国出口352.49万吨,同比下降34.53%;对独联体出口118.65万吨,同比增长26.86%;对其他欧洲国家出口91.38万吨,同比下降54.82%;对大洋洲出口73.34万吨,同比增长5.85%。见图5。
图5 2017年1-10月钢材主要出口地区结构图
1-10月,韩国、越南、欧盟28国、菲律宾和泰国为我最大的钢材出口地,出口钢材分别为998.99万吨、663.64万吨、352.49万吨、349.28万吨和267.78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8.11%、34.04%、34.53%、36.8%和49.94%。
1-10月,在出口的主要原料中,焦炭的最大出口货源地为印度、日本、南非、马来西亚和越南,分别出口125.58万吨、75.86万吨、46.77万吨、46.5万吨和42.19万吨,同比分别下降47.48%、59.65%、14.23%、增长119.69%和增长30.35%。铁合金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分别出口12.6万吨、8.77万吨和3.5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5.82%、17.67%和130.36%。炼焦煤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分别出口71.28万吨、44.7万吨和38.3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0.34%、下降24.3%和增长100%。废钢主要出口到印度尼西亚、泰国和中国台湾,分别出口45.12万吨、28.14万吨和26.0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6288112.02%、1030663.82%和49148.71%。钢锭的主要出口地区为伊朗、比利时和菲律宾,分别出口0.48万吨、487.9吨和30吨,同比增长均在100%以上。
2017年1-10月,我国进口钢材1096.06万吨,同比增长0.5%。棒线材、角型材、板带材、管材、铁道用材和其他钢材分别进口100.48万吨、31.38万吨、910.61万吨、33.81万吨、0.96万吨和18.8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6%、24.6%、下降0.7%、增长6.4%、下降40.7%和增长12.7万吨。
1-10月,板带材共计进口910.61万吨,占钢材总进口量的83.08%。板带材的主要进口品种为热轧板带、镀层板带和冷轧板带,分别进口369.6万吨、258.52万吨和236.0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48%、下降1.51%和下降5.79%,合计占板带材进口总量的94.91%。彩涂板带进口10.38万吨,同比下降17.02%;电工钢板(带)进口36.02万吨,同比下降4.19%。
1-10月,板带材进口量最大的品种是宽度>600mm热镀锌板、3mm≤厚<4.76mm热轧普中板卷和宽度>600mm电镀锌板,分别进口101.05万吨、90.74万吨和78.11万吨,同比分别下降4.63%、增长12.5%和下降1.51%。进口产品增幅最大的品种是厚度<1.5mm热轧薄卷和热轧花纹卷,同比分别增长1053.94%和710.28%。进口降幅最大的品种是厚度≤3mm未经酸洗铬锰系热轧不锈钢卷材,同比下降100%。
热轧板带进口的主要品种为热轧中厚宽钢带和热轧中板,分别进口153.16万吨和106.4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和下降8.2%。镀层板带进口的主要品种为镀锌板带,进口220.01万吨,同比下降0.2%。冷轧板带进口的主要品种为冷轧薄宽钢带,进口157.89万吨,同比下降9.8%。
板带材的主要进口地区为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分别进口379.05万吨、316.76万吨和109.0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36%、下降6.42%和下降2.72%。热轧中厚宽钢带的主要进口地区为日本和韩国,分别进口108.75万吨和29.3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09%和20.8%;镀层板带的主要进口国为韩国和日本,分别进口118.96万吨和74.66万吨,同比分别下降8.74%和增长0.3%;冷轧薄宽钢带的主要进口地区为韩国和日本,分别进口72.76万吨和41.61万吨,同比分别下降6.82%和13.19%。
1-10月,棒线型材共计进口131.86万吨,同比增长7.09%。线材、棒材、大型型钢、中小型型钢和钢筋分别进口48.87万吨、49.31万吨、28.35万吨、3.03万吨和2.3万吨,同比分别下降8.1%、增长16.7%、增长25.1%、增长20.5%和下降9.4%。
随着国外游客的增多,各茶文化旅游区在进行国际化推广时可以建立旅游区国际咨询中心,提供咨询讲解和相关服务。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精通英文,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以便在景区内介绍和宣传茶文化。茶文化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领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服务区的建设主要以服务为主,而不是以营销为主。了解国外游客的兴趣点,并且提供专业的辅导,帮助其解决旅游中出现的问题。对景区进行改造是基础,景区自身要极富特色才能吸引游客,才能成为优秀的景区。通过建立国际咨询中心更加景区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使茶文化能够得到国际游客的认可和喜爱,从而促进茶文化旅游区的和谐发展。
线材进口的主要品种是其他热轧合金钢盘条和<14mm线材,分别进口18.01万吨和17.8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6.57%和下降35.07%,合计占线材总进口量的73.32%。棒材进口主要品种为其他热轧合金钢条杆,进口24.1万吨,同比增长13.13%,占棒材总进口量的48.86%。大型型钢进口的主要品种是钢铁板桩和截面高>80mm角钢,分别进口16.46万吨和4.5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3.86%和36.6%,合计占该品种总进口量的74.02%。
线材的主要进口国为日本和韩国,分别进口27.87万吨和11.42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2.12%和增长23.61%;棒材的主要进口地区为日本和德国,分别进口19.8万吨和10.4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3.14%和48.33%。大型型钢的主要进口国为日本和韩国,分别进口20.06万吨和2.4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4.92%和28.64%。
1-10月,我国进口管材33.81万吨,同比增长6.42%。无缝管进口14.86万吨,同比增长3.3%。焊管进口18.83万吨,同比增长9.3%,铸铁管进口0.12万吨,同比下降26%。
无缝管进口的主要品种是锅炉管和其他无缝管,分别进口7.78万吨和5.47万吨,同比分别下降5.8%和增长18.6%。焊管进口的主要品种是其他焊管,进口16.69万吨,同比增长5.1%,占焊管进口总量的88.65%。
无缝管的主要进口国为德国和日本,分别进口4.68万吨和4.2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38%和下降5.13%。焊管的主要进口国为韩国和日本,分别进口5.99万吨和4.68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97%和增长14.38%。
铁矿石:
10月铁矿石进口环比大幅下降22.69%,进口7949.8万吨,同比下降1.6%。进口平均单价连续增长,10月为72.06美元/吨,同比增长18.85%,较年初时下降3.7美元/吨。截至11月底,我国45个港口的铁矿石库存量在1.38亿吨,创8月份以来新高。
1-10月,铁矿石进口89622.98万吨,同比增长6.28%,进口额为642.85亿美元,同比增长40.13%。进口的主要品种是0.8mm<粒度<6.3mm的未烧结铁矿砂及其精矿和6.3mm>粒度的未烧结铁矿砂及其精矿,分别进口64241.2万吨和15992.34万吨,合计占铁矿石进口总量的89.52%,同比分别增长5.66%和9.5%;进口金额分别为438.99亿美元和123.8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8.93%和38.64%。
海运方面,7月以来,随着铁矿石价格的回升,铁矿石运费的价格也一路上涨。特别是11月底的运费,已达今年的最高位。截至11月底,巴西至中国的铁矿石运费为19.57美元/吨,同比增长53.61%,较年初时大幅增长64.04%;西澳大利亚至中国的运费为9.51美元/吨,同比增长46.76%,较年初时增长73.54%。
其他原料:
1-10月,主要钢铁原料的进口总量同比增长7.6%,进口钢铁原料98940.3万吨。进口金额为854.72亿美元,同比增长51.2%。
从数量上看,焦炭、炼焦煤、铁合金、铁矿石、锰矿、铬矿、废钢、生铁、生铁镜铁和钢坯的进口同比分别增长2618.77%、19.39%、10.13%、6.25%、28.29%、38.13%、13.4%、4.15%、13.8%和65.6%;直接还原铁和钢锭的进口同比分别下降53.07%和11.7%。
从金额上看,除直接还原铁和钢锭的进口同比分别下降48.16%和12.43%外,其他主要原料的进口金额同比均为大幅增长。
截止10月,我国钢材出口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10月环比下降3.19%,已降至今年月出口最低值。在主要出口产品中,棒线材、铁道用材和其他钢材的出口环比分别增长4.23%、42.14%和0.14%,角型材、板带材和管材的出口环比分别下降20.55%、4.65%和4.25%。
1-10月,我国钢材出口较去年同期下降30.4%,出口钢材6448.78万吨。所有主要品种出口同比均为负增长。棒线材出口1397.69万吨,同比下降61.9%;角型材出口277.58万吨,同比下降33.4%;板带材出口3699.6万吨,同比下降7.4%;管材出口723.98万吨,同比下降10.7%;铁道用材出口26.9万吨,同比下降28%;其他钢材出口32.31万吨,同比下降3.5%。
1-10月,我国板带材出口3699.6万吨,同比下降7.36%。板带材出口的主要品种是热轧板带和镀层板带,分别出口1664.13万吨和1037.48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2.58%和增长0.97%。彩涂板带出口522.72万吨,同比下降17.62%;冷轧板带出口439.56万吨,同比增长11.6%;电工钢板带出口35.7万吨,同比增长5.83%。
板带出口量最大的品种是:宽度≥600mm热轧合金钢卷、宽度>600mm热镀锌板和宽度≥600mm厚度小于1.5mm的涂漆或涂塑的铁或非合金钢平板轧材,分别出口1015.17万吨、714.13万吨和415.79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0.87%、3.4%和增长5.11%,合计占板带材出口量的57.98%。在所有板带材出口产品中,出口增幅最大的品种是厚度≤3mm未经酸洗铬锰系热轧不锈钢卷材和厚度3mm-4.75mm热轧薄卷,同比分别增长102885.71%和775.02%。出口降幅最大的产品是厚度≤3mm经酸洗铬锰系热轧不锈钢卷材和厚度>50mm普通特厚钢板,同比分别下降100%和84.09%。
热轧板带出口的主要品种为热轧中厚宽钢带和热轧中板,分别出口1152.13万吨和442.88万吨,同比分别下降8.7%和增长18.3%。镀层板带出口的主要品种为镀锌板带和镀铝板,分别出口785.55万吨和129.41万吨,同比下降1.5%和增长25.6%。冷轧板带出口的主要品种为冷轧薄宽钢带和冷轧薄板,分别出口293.06万吨和120.2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4.7%和6.3%。
板带材共计出口到204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国为韩国、越南、菲律宾、巴基斯坦和泰国,分别出口596.85万吨、542.69万吨、152.32万吨、148.86万吨和140.68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2.44%、23.15%、增长1.83%、下降12.99%和下降3.62%。其中:热轧中厚宽钢带的主要出口地为韩国、越南和巴基斯坦,分别出口297.64万吨、289.82万吨和83.4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36%、下降18.02%和下降22.07%。热轧中板的主要出口国为越南、韩国和印度,分别出口91.98万吨、42.47万吨和31.87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9.01%、39.94%和增长40.66%。镀层板带共计出口到194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国为韩国、泰国和越南,分别出口119.03万吨、76.7万吨和60.6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37%、下降5.45%和下降39.94%。
彩涂板带出口的主要品种是宽≥600mm厚度小于1.5mm的涂漆或涂塑的铁或非合金钢平板轧材和宽≥600mm其他涂漆或涂塑的铁或非合金钢平板轧材,分别出口415.79万吨和103.0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11%和下降56.15%,合计占该品种出口总量的99.26%。彩涂板带共计出口到181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地为韩国、越南和俄罗斯,分别出口65.02万吨、44.06万吨和28.03万吨,同比分别下降54.75%、25.97%和增长19.31%。
电工钢板带的主要出口品种是宽度≥600mm非取向硅钢和宽度≥600mm取向硅钢,分别出口23.18万吨和11.6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6%和10.01%,合计占该品种出口总量的97.52%。电工钢板带主要出口到54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地为印度、墨西哥和意大利,分别出口6.21万吨、5.33万吨和5.0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2.06%、26.77%和下降1.23%。
1-10月,我国棒线型材共计出口1675.26万吨,同比下降59.01%。出口量最大的品种为棒材、线材和中小型型钢,分别出口837.99万吨、544.37万吨和191万吨,同比分别下降69.1%、42.3%和下降5.44.5%。大型型钢出口86.58万吨,同比增长19.3%。钢筋出口15.32万吨,同比下降10.8%。
棒材出口的主要品种是其他热轧合金钢条杆和锻造合金钢条杆,分别出口797.86万吨和25.42万吨,同比下降69.85%和5.65%,合计占棒材出口总量的98.25%。线材出口的主要品种是其他热轧合金钢盘条,出口503.71万吨,同比下降44.39%,占线材总出口量的92.53%。中小型型钢的主要出口品种为其他合金钢型材,出口170.64万吨,同比下降46.42%,占中小型型钢出口总量的89.34%。
棒材共计出口到19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地区韩国、中国香港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出口196.33万吨、97.5万吨和69.04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3.14%、38.15%和77.92%。线材共计出口到126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国为韩国、泰国和菲律宾,分别出口97.87万吨、67.6万吨和58.4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86%、29.31%和11.82%。中小型型钢共计出口到181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国为韩国、越南和马来西亚,分别出口44.86万吨、18.69万吨和17.25万吨,同比分别下降42.21%、67.87%和29.79%。
1-10月,我国管材累计出口723.98万吨,同比下降10.66%。其中无缝管出口332.15万吨,焊管出口349.44万吨,同比分别下降8.1%和11.6%。无缝管出口的主要品种是石油天然气管道无缝管和石油天然气钻探无缝管,分别出口165.07万吨和88.25万吨,同比分别下降5%和18.6%。焊管出口的主要品种是其他焊管和石油天然气管道焊管,分别出口252.68万吨和94.6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0.5%和14.5%。铸铁管出口42.39万吨,同比下降21.1%。
无缝管共计出口到186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国为科威特、韩国和伊朗,分别出口26.1万吨、21.18万吨和19.92万吨,同比分别下降8.42%、13.4%和10.11%。焊管共计出口到201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地为菲律宾、印度和澳大利亚,分别出口26.19万吨、21.52万吨和19.0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9%、114.15%和23.64%。
1-10月,我国主要钢铁原料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较去年同期增长42.27%,出口原料1482.57万吨。出口金额为35.56亿美元,同比增长85.36%。
从数量上看,在主要出口原料中,除焦炭、铬矿、生铁和钢坯的出口同比下降26.58%、79.98%、23.98%和45.86%外,其他原料的出口同比均呈正增长。炼焦煤、铁合金、铁矿石、锰矿、废钢、生铁镜铁、直接还原铁和钢锭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32.73%、53.02%、528.33%、19.88%、177469.5%、22.64%、1352.98%和6280.83%。
从钢铁原料出口金额看,除铬矿、生铁和钢坯的出口同比下降87.11%、3.47%和7.04%外,其他原料的出口金额同比均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