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传统民居的保护现状分析

2017-03-22 07:56于洪燕代海峰
商情 2017年4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胶东保护

于洪燕+代海峰

【摘要】胶东传统民居是山东半岛地理环境、地形风貌、取材的影响形成了融山、海、岛为一体的特色传统民居。海草房、胶东四合院是民居建筑的优秀代表,亦为中国古近代建筑之精华,是勤劳的胶东人民千百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孕育出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建筑文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了胶东传统民居的破坏,正视胶东传统民居面临的困境,探索保护和创新发展之路是有效挽救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胶东 传统民居 保护

当今,农村条件不断提高和改善,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无疑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找出新农村的建设与传统民居保护和谐共处的科学之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境内多丘陵,滩涂广阔,岛屿罗列;地形主要包括:平原、丘陵和沿海山地,山、海、岛独特的地理形态共同造就了别具一格的胶东传统民居。从选址、选材还是建筑风格都独具特色,构成了胶东秀美的自然景观,并由此形成了特殊的山、海地域文化。胶东民居是胶东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又寄托了胶东人民的文化意识和审美取向。

一、胶东传统民居类型及特点

受山东半岛地理环境、地形风貌、取材的影响形成了融山、海、岛为一体的胶东特色传统民居。

1.海滨民居——海草房

胶东沿海渔民世世代代以海为生,大海是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海草房又名海苔房、海带草房,以胶东沿海所产的海草为主要材料搭盖屋顶而得名。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沿海地带,以荣成最为集中,是世界上独有特色的生态民居。

以厚石砌墙,用晒干的海草苫盖屋顶,有防霉烂、防虫蛀、不易燃烧、防风、防潮湿的特点外,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等优点。松软的褐色草质感,方、圆、横、斜、大、小、曲、直不等的粗犷而坚硬的石头墙体, 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三角形的大山墙,方形的院子,在整体基调中突出了丰富的几何形变化。海草房是山海相依,海天一色,渔帆点点,海鸥翔集的大自然增添给胶东又一风光,是勤劳的胶东人民千百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孕育出富有浓郁渔家乡土气息的海洋文化。

乡土气息的海洋文化。

2.内陆民居——砖石、瓦木——四合院

胶东沿海及内陆平地和丘陵多传统砖石木结构四合院民居。民居多坐北朝南,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倒厅在南,正房居北,左右对称称东西厢房,多为四合院、三合院,而火炕的设计又不同于其他四合院设计。主体用材为砖、木、石,木材以松柏木、楸木、青白杨等为主;石料多为本地花岗岩为主。单体建筑不大,讲究美观、坚固耐用,屋顶耸立,构成优美的天际线;泥质鱼鳞灰瓦履顶,呈曲线形;装饰手段有设施、造型、浮雕和彩绘等,建筑色彩以青灰、白为主色调,黑红为点缀;门窗采用自摘式,冷暖颜色相间,搭配合理;精巧的琢石砖刻、装饰美观、工艺精良,具有防火、坚实,抗震、保暖、美观性等特点,既显示着“贵精而不贵丽”,又有“贵实用而不贵侈华”的特色。沿袭传统的前堂后室多重庭院的设计,在居住上讲究尊祖敬宗、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内外有异。民居的每户院落都给人以庄重、稳定、中和的感觉;形成一个宁静、安全、舒适而又显得封闭严密的环境氛围;是历史封建礼制要求和胶东人们的居住需要而营造。突出体现以“家”为本的胶东民居特色。其风格具有浓厚的传统京城民居特点,又具有胶东民居独特的神韵,体现了胶东独到的民居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为胶东民居建筑的优秀代表,亦为中国古近代建筑之精华。

胶东传统民居真实地反映了半岛地区的独特的文化,具有适应性、环保性、和文化性。

第一,适应性。胶东海草房、四合院等都是胶东人民根据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灵活选择和利用区域地形,并适应气候变化,因地制宜的适应环境的条件下创造的独特的民居形态。

第二,就地取材、节能环保。就地取材建造房屋是民居建筑的显著特点,表面看这是当时开采、运输等条件限制决定的,其实是勤劳人民智慧的结晶。无论是石、砖、木、草、泥土的使用都有十分成熟的技術,就地取材不但大大的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体现了区域建筑风貌。并从结构上重视坚固实用、安全环保、通风采光、冬暖夏凉和尊卑贵贱,承载着丰富的传统信息和历史文化内涵,是历史文化、哲学、艺术的物质载体。

第三,天人合一思想文化体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传统民居依据“风水”学说来择基建宅正是先民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取得协调的重要方法。这些民居建筑历经了千百年的历史沧桑,默默地述说着一代代先民的生活历程。

胶东传统民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建筑创作参考价值,如何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胶东传统民居保护困境及发展探索

1.胶东民居保护困境

首先,人为因素的破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推动下,都市生活的熏陶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影响,住户感觉传统建筑在居住等方面难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拆旧建新的千头一面无根基的现代时尚建筑,无疑加速了传统民居消亡。

再次,传统民居技术的流逝。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化的中国不仅给人思想带来重大变化,同时给传统建筑带来厄运。一味追求现代的文明,却丢弃了传统文化的瑰宝,传统艺人的凋谢,传统民居建造技艺的流逝,农耕文明的断裂,传统文化的记忆的失却。

第三,民居村落的没落。现代都市的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家门学习、工作、生活┅┅传统村落只留下残缺的背影和年迈的老人,荒芜废弃的民居如同一堆尘封的记忆,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生活气息。

第四,年久失修。搬迁搁置,人去屋空,多数老房子无人照应,无人维修和保养,风雨侵蚀出现的建筑构件风化、蛀蚀糟朽,屋面漏雨,梁架倾斜等现象造成民族文化残缺不堪。

2.保护措施探索

第一,加强保护意识。首先把胶东传统民居纳入到国家及世界遗产保护名录,提升保护意识,增强保护危机感,加强保护措施。其次,政府部门加强对传统民居的法制建设,健全法制、法规的完善机制,设立保护底线,加强保护尊严。再次,建立胶东传统民居进行全面测绘,动态评估、相对评比等机制,全面掌控胶东传统民居动态导向。最关键的是普及胶东民众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意识,增强保护观念,转换保护思维,激活保护产品。建立全民性的保护胶东传统民居意识是保护的根源。

第二,传统建造技艺传承。对胶东传统民居的保护不能停留在建筑实体上,还要加强对传统建筑技术的保护,才能真正做到传承和延续。现代建筑的兴起,传统建筑艺人凋谢,民居建筑技艺也逐渐流逝,民居建筑多是口头传诵或者技艺亲授,多无成文的专业书籍去记载描绘,所以组织专门人员探寻传统建筑匠人、民间艺人,通过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去实地勘测、绘图、摄影、文字记载等保存下来,形成 “胶东民居营造法式”专业书籍,推广和传承胶东民居建筑技艺对旧房营救、翻新、再建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加强“活态保护”机制探索。“保护”不是“保存”,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胶东传统民居多为居民居家日常生活,本身就是活态的,也正是具有生活气息才更具有民族的特色。加强“活态保护”机制探索能够增强保护意识。其一,把传统民居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开发乡村旅游、古村落旅游,以“原汁原味”、“古色古香”为特色的村落旅游活动形式;其二,利用胶东丰富的自然、民俗和饮食文化等旅游资源,抓住旅游者求奇探异的心理,利用传统民居开设地域性、民族特色浓郁、经济实用的家庭旅馆开发;其三,开发高级的旅游休闲地—度假村。以规模特色民居开发旅游度假村,兴建高档民居别墅,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 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技术,从而进一步保护传统民居。其四,开发民居旅游纪念品。利用胶东特产和民俗文化开发与传统民居结合的旅游纪念品,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增加重游率,唤起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知。

第四,保护环境,创新发展。在保护、开发和整修传统民居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和改善民居的周围环境,保证环境不受破坏,即保留“原生态”的味道又使传统的民居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传统民居不仅要保护和维修,还要根据现代化材料和生活需求在保留传统基础上创新建设,如现代化功能的民居别墅,增添现代生活设备,改善卫生设施等,满足不断提高的现代人生活需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胶东传统民居是胶东人民日常生活文化,是胶东地域的历史烙印。当我们面对一座座、一村村传统“文化史书”渐渐退化,甚至消亡之际,我们最希望是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它们、关注它们、保护它们,激起更多的人投入到胶东传统民居保护的道路上来。

参考文献:

[1]马润花,曹艳英,霍建. 胶东传统海草房民居旅游的开发[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33

[2]黄丽青.传统民居保护和传承的对策[J].文史博览,2016.18-20

[3]范国蓉.传统民居的现状和保护对策探讨[J].四川文物,2015.

[4]李玲玉.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山东沿海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研究[D].吉林:吉林建筑大学,2015(6).

[5]丁雪,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开发[J].绿色科技,2013(5).114-115

注:烟台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YTSK2016-173胶东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胶东保护
古韵悠长,“大汉胶东”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