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 促进参与

2017-03-22 07:26郑秀春
商情 2017年4期
关键词:参与中职教育情境

郑秀春

【摘要】中职数学教学中,巧设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教育 巧设 情境 参与

一、渲染活动情景,推动参与

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大部分中职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认为数学学习已经成了一种负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有了学习兴趣,数学学习就水到渠成。如在进行角的概念的推广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巧用“千手观音”这一游戏。教师提前准备好钟表,并给出四组时间,如6时20分﹑12时15分﹑15时40分和16时55分。全班共有四组学生,每组派两位学生配合表示时间,一位学生表示时针,另一位学生表示分针。通过本次游戏,学生不仅可以形象地掌握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念,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促进了师生、生生的密切交流,融洽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实践告诉我们,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较好地激发和满足了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对于改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新知内容,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选修教材《统计案例》的《独立性检验》一节的教学中,我引入如下的问题。

问题1:你是一家医疗机构的负责人,你想调查了解“呼吸道疾病与吸烟是否有关?”你会怎样操作?

让学生思考从哪些角度去展开调查研究。当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后,给出与问题1相同的背景的例题:

某医疗机构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共调查了515个成年人,其中吸烟者220人,不吸烟者295 人,调查结果是:吸烟的220人中37人患呼吸道疾病,不吸烟的295人中21人患呼吸道疾病。

问题2:你在研究过程中,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初步的判断?

引导学生得出下面的结论:吸烟者和不吸烟者患肺癌的可能性存在差异,吸烟者患病的可能性大。

问题3:你的初步感觉一定准吗?为什么?

问题4:某一项调查人数的变化会影响什么?

学生经过思考探究后得出:会影响吸烟者和不吸烟者患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的大小。

问题5:可能性大到什么程度才能作出“吸烟与患病有关”的判断? 能否用数量刻画

出“有关”与“无关”的程度?

在这个环节上,通过发散性的问题情境,学生体会到完整的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到了问题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在问题的设计和讨论中保留开放的状态,在设计问题情景时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没有单一答案的、不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型问题,可以使学生在师生的互动中,产生智慧的火花、闪现出创造性的想法,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会在多层次的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老师是学生成功的点金石。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在讲分段函数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处处用数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某城市A制定每户月用水收费(含用水费和污水处理费)标准如下:

1、分别计算用户用水量为3、9、10、11、15 m3时应交的水费。

2、用水量超过10 m3时水费是否有较大的提高,这样是否可以起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11比10只多用了1 m3水,而应交水费则大幅度的提高,这个计费标准是否合理?若不合理的话,该如何改进?

该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认识到用户不同的用水量其应交的水费是不同,用水量越多,应交水费就越多,这种计费标准可以培养市民节约用水的意识:而问题3的提出则让学生体会到此种计费标准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是很合理,为顺利过渡到下一题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迁移。

四、创设专业情境,激发兴趣

财会专业的学生有这样的特点:女生多,初中数学基础薄弱,对学习数学缺乏必要的兴趣。与之相反的是对专业课颇感兴趣。例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时,笔者找了这样一个与其专业有联系的例子来引入:“某商品进货单价8元,若以10元出售,则每天能卖100个,若单价提高1元,则每天少出售10个,为获得最大利润,最佳售价为多少?”这个例子对财会专业学生而言,可以說是个案例分析题,不过现在是以数学问题形式出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对于他们进行专业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可谓“学以致用”。 通过联系本地、本校及专业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发生动有趣、切合学习内容的课例,降低了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难度,吸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总结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讨论。

参考文献:

[1]《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维》,【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2]高文:《情境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8)

[3]李广全 李尚志 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下(修订版)

猜你喜欢
参与中职教育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