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班级凝聚力问卷的编制

2017-03-22 07:11曾朝红李欣忆
商情 2017年4期
关键词:编制凝聚力问卷

曾朝红+李欣忆

【摘要】本文在对班级凝聚力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初拟出大学生班级凝聚力开放式问卷,以132名大学生为初试进行施测,并根据结果编制班级凝聚力问卷条目,在专家的指导下拟定大学生班级凝聚力问卷题目,以500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施测。通过对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的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能有效地测量大学生班级凝聚力。

【关键词】大学生 班级 凝聚力 问卷 编制

1 问卷编制策略

根据以往文献资料,以及对开放式问卷结果的分析,筛选与概念和理论相匹配,且出现次数最多的构成初始问卷。再对初始问卷进行预测后,采用因素分析法,取舍题项构成正式问卷。

2 问卷编制的过程

2.1理论依据

“班级凝聚力,也称班级内聚力,是指在班级共同理想的指引下,经过师生的一致努力而形成的—种班级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整体力量[1]”。学者们从不同的维度综合来研究班级凝聚力,如:人际是众多学者研究最多的一个维度,它包括师生关系、同学感情等;目标维度,即班级目标的一致性,工作、任务凝聚力等;管理维度,班级的管理制度,干部管理方式、是否民主等;还有情感维度,荣誉感、归属感等。维度不同,所编制的班级凝聚力问卷结构的侧重点也不一致。本研究试图编制大学生班级凝聚力调查问卷,为研究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提供有效工具。

2.2问卷题项的选择

2.1.1 开放式问卷

为了解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内容,并为预测问卷收集条目,自编开放式问卷,包括8道开放式问题。将问卷统一发放,年级为一至四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一施测,时间为40分钟,并当场收回。本次共发放问卷132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16份。回收有效问卷后,对开放式问卷的词汇、句子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所收集的开放式问卷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班级凝聚力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1)人际关系:有益的班级活动能增进师生感情;同学们之间都能互相理解;在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沟通解决;同学们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相互团结合作;班级同学经常组织聚会、联谊等活动;班委能够协调好班级内部矛盾;同学之间联系密切;辅导员和同学们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2)世界观:班级同学都应该为班级争光;同学能够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班级的事情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班级文化;同学积极关心班级发展;为班级光荣而光荣;班级合作能力较强;班级多组织集体活动。

(3)班级目标:班级目标越一致,凝聚力就越强;积极向上的班级目标能够促进同学更好的前进;有共同的班级目标;同学一起努力奋斗,共同进步。

(4)班级制度:制度公平公正、奖惩分明;制度管理公开;让同学们规范自己的言行;班级制度由大家一起探讨制定,基本符合同学们情况,得到同学们的认可。

2.2.2 预测问卷的形成

结合已有文献、已有量表和本次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编制出大学生班级凝聚力预测问卷。请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对所有的题目进行阅读、修改,最终形成大学生班级凝聚力预测问卷,共60道题目,无反向计分。

2.2 预测问卷的施测

2.2.1 被试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3份,其中大一195份,大二103份,大三97份,大四98份。

2.2.2 工具

自编大学生班级凝聚力预测问卷,问卷共60道题目,采用5点计分法,完全符合计5分,比较符合计4分,不确定计3分,比较不符合计2分,完全不符合计1分。

2.2.3 程序

随机抽取调查班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体施测,用统一的指导语当场施测并当场收回预测问卷。

2.3 统计工具

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使用 SPSS 19.0 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使用AMOS17.0软件进行。

3 结果与分析

3.1项目分析

使用SPSS19.0对输入的原始数据作频数检查,将问卷总分前27%的数据列为高分组,后27%的数据列为低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被试在每一道题目上的得分进行差异性T检验。根据T检验结果和各个题项与总分的相关比较,发现:有未达到显著水平的和相关度小于0.4的题共计2道题(题3、题29),说明这些题区分能力不是很强,因此,予以删除,剩余58道题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3.2探索性因素分析

(1)对数据进行KMO样本适合性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来考查数据是否适合做因素分析,如表3.2.1:结果显示,Bartlett检验值达到了显著水平(p=0.000),說明项目间有共同因素存在,KMO系数为0.955,说明这些变量可以进行因素分析。

(2)本研究采取主成成分分析,根据特征值、碎石图等标准来抽取因子。并参照以下标准删除预测问卷题项:一是变量共同度低于0.4,二是因素负荷值低于0.4,三是小于1的因素特征值。在对数据进行一步步的处理后,删除了40道题目,剩下18道题目,得到一个既符合理论构想,又符合问卷处理要求的结果。 见下图3.2。

(3)由表3.2.2可知:四个因子的总方差累积率为65.858%,所有题项的共同度在0.526-0.797之间,说明因素对题目有较好的解释能力。18道题分为4个因素,即4个维度:①因素一,人际关系维度:特征值为3.650,方差贡献率为20.280%,包含8个题项;②因素二,班级制度维度:特征值为3.218,方差贡献率为17.880%,包含4个题项;③因素三,世界观维度:特征值为2.723,方差贡献率为15.129%,包含3个题项;④因素四,班级目标维度:特征值为2.262,方差贡献率为12.569%,包含3个题项。

3.3验证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運用AMOS17.0统计软件,对问卷的结构模型进行检验,以考查该模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模型图如图3.3,大学生班级凝聚力调查问卷模型的拟合指数如表3.3:

由表3.3可知: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班级凝聚力四个因素结构具有较好的数据指标,RMSEA的值为0.057,小于0.08,表示模型可接受。x2/df的值为2.581,小于3,表示整体模型拟合度较好,AGFI、IFI、TLI、GFI和CFI的值均在O-1之间,且接近1,表明理论模型能说明原始数据间的关系,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3.4 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同质信度来考查《大学生班级凝聚力调查问卷》的信度。具体如表3.4,经分析,发现:该调查问卷4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733-0.901之间,总问卷的α系数是0.940,说明该问卷的信度良好,测量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是稳定可信的。

3.5 效度分析

(1)内容效度分析。本问卷的题项是经过以下过程最终形成的:①收集并学习以往的研究,构建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理论维度;②设置开放式问卷题目,发放并收集开放式问卷;③根据调查整理的结果,请心理学老师和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对问卷题目和维度进行审查,拟定初始问卷;④发放并回收预测问卷,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确定正式问卷。有力的保证了问卷的效度问题。

(2)结构效度分析。本研究在理论构想中提出了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四个维度,即人际关系、班级制度、世界观、班级目标。经因素分析检验,表明这4个维度与理论构想一致,说明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根据相关分析检验4个因素之间与总问卷的相关来考查该问卷的结构效度,具体见下表3.5:

从表3.5可知: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623-0.752之间;各维度和总问卷的相关在0.709-0.840之间,都达到了0.001的显著水平,说明《大学生班级凝聚力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4 讨论与小结

4.1 讨论

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本研究的正式问卷最后确定为18道题目,包含人际关系、班级制度、世界观、班级目标4个维度。因素分析的结果和理论构想的模型基本一致,信效度和验证性因素分析都达到了较好的结果,模型的拟合度指标水平良好。因此该问卷是测量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有效工具。

4.2 结论

本研究自编的《大学生班级凝聚力调查问卷》,共18道题项,包含人际关系、班级制度、世界观、班级目标4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法,无反向计分。经过、统计学分析和检验,得出该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模型的各拟合度指标也良好,是有效的心理测量工具。

参考文献:

[1]蒯义峰,蔡丹.班级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的作用机制[D].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

[2]熊娇.基于大学生评价的班级凝聚力特征研究.硕士论文[D]重庆:重庆大学,2010.

[2]王国强.团体辅导对提高初中生班级凝聚力的实验研究.硕士论文[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3]孙迎辉,李红梅,王晓川.高校班级凝聚力现状及建设意见的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2010.

[4]周世祥,关于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理论思考[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13-18.

项目来源:重庆市创新训练项目“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大学新生班级凝聚力的实验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曾朝红(1986—),女,重庆荣昌人,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李欣忆(1998—),女,重庆合川人,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会计学。

猜你喜欢
编制凝聚力问卷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如此凝聚力”
抓住班级群体的“灵魂”
市场一线人力资源编制配置模式探索与研究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说“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