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时
摘要:2016年歌舞片《爱乐之城》的大获成功为沉寂多年的歌舞片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爱乐之城》不仅是歌舞片的杰作,也是一部关于爱情与梦想的杰作。本文将通过传播学的角度,来品味与挖掘《爱乐之城》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歌舞片;《爱乐之城》
众所周知,在十几种传统影片类型中,歌舞片一直不属于受观众待见的类型。2000年以后的歌舞片中除了《芝加哥》和《艺术家》尚在好莱坞主流奖项上大放异彩,其余歌舞片的存在感相当之低。在歌舞片衰败多年的当下,有一部歌舞片却风光无限:它是74届金球奖的最大赢家,七提七中平金球奖记录,堪称现象级电影,它就是《爱乐之城》。本文拟从传播学角度,着重从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受众三个方面对该电影进行解读。
一、传播者分析
(一)“名导”和“名演” 效应
《爱乐之城》导演是年仅31岁的达米安·沙泽勒,这部《爱乐之城》仅仅是他导演的第三部长片。他的上一部作品《爆裂鼓手》在去年的奥斯卡上大放异彩,入围六项提名,并斩获三项大奖,达米安也因此声名大噪。
强大的明星演员阵容是该片的又一大看点和票房号召力量。拥有超高人气的两位主演瑞安·高斯林和艾玛·斯通此次是第三次合作出演情侣,他们互相了解又默契十足,还一起进行了为时数月的歌舞乐器培训,这些经历使他们的默契比从前更甚,化学反应相当出色,能够将米娅和塞巴斯汀安之间的爱情诠释得更加完美。
(二)有效“编码”--好剧本
在传播过程中,传者需要把其想要传达的意义转化成声音、图像等符号,进行有效的编码才能传达信息,而受传者需要对接收到的各种符号进行解读,进行有效地解码才能理解所传达信息的意义。导演达米安能将《爱乐之城》要传达的意义有效地进行编码,同时担任编剧,更有助于本人准确地抓住剧情的精髓,将影片所要表达的意义准确地编码,有效地传达了影片的爱情和梦想元素。
二、传播内容分析
故事主要讲述了梦想成为演员的咖啡厅女招待和郁郁不得志的爵士音乐家在追梦路上的爱情故事。目前观众对《爱乐之城》的差评主要集中在“故事俗套”上。诚然,它的剧情不够复杂,但“爱情”和“梦想”的主题本就是俗套的,故事性上的化繁为简从来都不能和“俗套”一词划等号。单将故事从电影里剔出来,一个“男孩遇见女孩,然后他们相爱了”的故事确实难以让人共鸣,但电影绝妙的表现方式却和相对简单的故事达到了一种平衡,俗套的故事通过完美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来以后就一点也不俗套了,况且它的故事结构相当完整,把细节性的交待巧妙的融合到了音乐本身,再配以充沛的感情和思想,让它没有沦为重形式而轻内容的电影。
三、传播受众分析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之一即是提供娱乐。电影作为大众传播的具体形式之一,它的娱乐功能就更加明显。在现代社会中,电影已经成为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众可以通过观赏影片来放松身心,暂时缓解现实中的压力,逃避生活中的琐事,或者消磨闲暇时间,最终获得娱乐。
在《爱乐之城》这部影片中,充满了浪漫的元素。男女两位主角的动情演绎使得剧情更加动人,在歌舞中让观众体验了一把电影的魅力。作为一部歌舞片,最难实现的恐怕就是如何将歌舞日常化,在这一点上《爱乐之城》做得很好,它将歌舞真正参与到了叙事中,包括营造氛围与呈现人物情绪,充满灵性极具情感。歌舞作为心情和情绪的宣泄,把握得恰到好处,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电影开头《Another day of sun》就是一个欢欣鼓舞的歌舞场面长鏡头,将近5分钟的开场,几百人在高架桥上载歌载舞,镜头完成的干净利落,不得不让人佩服导演和摄影的场面调控能力。立交桥歌舞虽和电影无直接联系,却极具代入感,让人感受到他们由衷的快乐和伤心,令人大呼过瘾;男女主人公的“处女舞”《A Lovely Night》,男与女走在浪漫的夜晚,男的唱:我俩没感觉,浪费这个可爱的夜晚,女主唱:这得我说了算。两人边跳边唱,既逗趣又浪漫,夕阳下,月光初露,场景设成漂亮的蓝紫色,浪漫的一塌糊涂。
好莱坞的歌舞片曾经风光无限,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科幻片兴起,歌舞片产量日渐减少。特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影技术日益发达,赋予电影全新的视觉效果,科幻片、魔幻片、动作片、灾难片等类型,皆将视觉效果做到极致。相比之下,往昔依靠歌舞来营造视听享受的歌舞片,愈渐落寞,近十年值得一提的歌舞片,恐怕只有《艺术家》和《悲惨世界》了。《爱乐之城》在自身电影类型已江河日下的时代之下,放慢了自身跟随时代的脚步,进行了一次极富意义的怀旧,为现在的电影市场注入一股充满活力、色彩斑斓、又不失感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黎民.电影《一九四二》的传播学解读[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75-77.
[2]赵洋.电影《弱点》成功的传播学解读[J].传播与版权,2013,04:76-77.
[3]夏婧.传播学视角下的微电影叙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