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亚琦+张毅
【摘要】在离心式通风机叶轮的设计理论基础上,结合电机冷却系统的需要,总结出了电机上离心式风扇的设计方法;并阐述了电机上使用的离心式风扇的组成、结构、特点、结构参数的确定。
【关键词】离心式风扇;异步电动机;设计
引言
风扇的合理设计对电机的性能有着重要意义。电机上的离心式风扇与离心式通风机的叶轮结构原理虽然很相似,但是由于专业性的限制,电机设计者对风机叶轮的设计理论大多不很熟悉。因此,将风机叶轮设计理论运用到电机设计中去,对提高电机的设计水平很有意义。
一、离心风扇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电机上的离心式风扇,一般由前盘、后盘、叶片、轮毂组成。叶片与前盘和后盘之间采用焊接或铆接型式。焊接结构的流道光滑、风阻小、噪声低,因此应用较多。
(一)前盘结构
前盘的形式可有:平前盘、锥形前盘、弧形前盘。平前盘风扇:因气流进入叶片转弯后分离损失较大、故效率低,但其整个风扇的制造工艺较简单。弧形前盘风扇:气流流动情况好、气流通过时方向过渡平稳,损耗小,效率较高,但其制造工艺复杂,弧形处需用模具制造;锥形前盘风扇:效率及工艺性介于二者之间。从力学性能方面考虑,锥形前盘风扇和弧形前盘风扇的强度和刚度都优越于平前盘风扇。
(二)叶片结构
叶片是风扇向流体传递能量的主要零件,根据叶片出口角度不同,离心式风扇叶片分为:前倾式叶片、径向式叶片、后倾式叶片。
根据叶片形状不同,分为:圆弧形叶片,平板形叶片。由于叶片形状不同,风扇性能也不同,使用场合也不一样。一般大中型电机上使用的离心式风扇,主要有四种型式。其中:平板形径向叶片风扇,制造工艺最简单,适用于双向旋转,当气流进入叶片流道时有较大冲击,流动损失较大,效率低,并会产生较大噪声。平板形后倾叶片风扇,进口气流损失较小,但流道中流动损失较大,效率也不高。圆弧形后倾叶片风扇,流动损失小、效率高,运行噪声也低;但叶片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为圆弧形前倾叶片风扇,若外径相同时,它的风压最高;但损耗大,效率低;常用于风阻大,风压要求高的电机上。
当考虑风扇噪声时,选择叶片形式的原则为:后倾叶片风扇噪声较低,前倾叶片风扇噪声较高,径向叶片风扇噪声居中,圆弧形叶片风扇噪声低于平直叶片。
二、离心式风扇的结构参数确定
离心式风扇的主要结构参数,见图1,包括:D0为风扇进口直径;D1为风扇叶片进口直径;D2为风扇外径;b1为风扇叶片进口宽度;b2为风扇叶片出口宽度;β1为叶片进口安装角;β2为叶片出口安装角;Z为叶片数;为风扇前盘倾斜角。
(一)風扇直径D0、D1、D2的确定
设计风扇时,离心式风扇进口直径D0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机结构。在选择风扇叶片进口直径D1时,最好把风扇叶片的进口端设计成图1的斜切边结构,这样可以保证沿叶片宽度方向的气流冲角变化不大,减小由于气流冲角不等而引起的冲击损耗。通常,叶片入口最大直径D1max,最小直径D1min,平均入口直径D1,可按下列关系选取:
对于外径应根据通风方式和电机的结构选定,主要取决于冷却风路上的风阻大小;当风阻较大时,应尽量取大些,以提高风扇的风压。但是随着的增加,风扇圆周线速度增加,其产生的风扇噪声、通风损耗也会相应增加;设计时应在保证电机温升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缩小。图1
(二)叶片进口安装角β1和出口角β2的确定
选择叶片进风安装角β1时,主要考虑风扇的风压和工作效率。对于后倾式风扇,由于叶道内流动损失较小,因此β1的选择应使风扇叶片进口冲击损失为最小,一般β1=15°~35°。对于前倾式风扇,由于叶道内的分离损失较大,过小的进口安装角会导致叶片弯曲度过大,分离损失增加,但叶道流动分离损失降低,二者比较,效率反而有所提高,一般β1=40°~60°。叶片出口角β2的选择与风扇的性能、尺寸和噪声等关系较大,因此选择β2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对于后倾式风扇为了获得较高效率,一般取β2=30°~50°。
(三)风扇叶片数Z的确定
如果叶片太少,一般流道扩散角过大,容易引起气流边界层分离,效率下降。叶片增多后,能减少出口气流偏斜程度,提高压强;但过多的叶片,会增加沿程摩阻损失和叶道进口的阻塞,也会使效率下降。一般叶片数Z可根据下方法确定:
一般来说,D1/D2较小时,叶片数取较少些,一面叶片进口阻塞;D1/D2较大时,叶片数可适当多些。从风扇制造工艺上考虑,叶片数最好采用偶数,可方便对称划线。
(四)叶片进口宽度b1和出口宽度b2的确定
确定风扇叶片宽度,主要是确定叶片出口的宽度,当出口宽度b2确定后,即可根据风扇的结构类型直接确定进口宽度b1。当风扇采用平前盘时,b1=b2;当采用锥形或弧形前盘时,b1≈b2D2/D1。
三、结束语
风机叶轮与电机风扇设计上的不同,主要在于输入数据的获得上。对于风机设计来讲,它的压力、流量等数据是事先给定的;而在电机设计中,很难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来得到冷却风路的风阻。所需流量等风扇设计时所需的输入数据,这样便对风扇设计带来困难。因此在实际中,根据实验结果反复修正风扇几何尺寸是十分必要的。其实,对于风路结构相差不大的电机,只要确定一个合理的风扇模型之后,在根据通风机的相似理论,设计风扇也就容易些。
参考文献:
[1]《交流电机设计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77
[2]陈世坤.电机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3]傅丰礼,唐孝镐.异步电动机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