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

2017-03-22 23:36李娟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1期

李娟

摘要:本文以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囚鸟》,通过分析文本中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偏离,元小说叙事技巧的运用以及用个人小历史替代宏大叙事,来探讨小说所表现的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之间的距离与张力,充分挖掘《囚鸟》中所体现的“历史的文本性”特征。

关键词:库尔特·冯内古特;《囚鸟》;历史的文本性

库尔特·冯内古特( Kurt Vonnegut,1922-2007)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曾被英国大文豪格雷厄姆·格林誉为“活着的最重要的美国作家之一”(董乐山 1)。《囚鸟》是冯内古特的一部重要小说,被认为是“冯内古特七十年代最好的作品”(毛信德 582)。在《囚鸟》中,冯内古特利用黑色幽默戏说美国二战前后时政,以一个人的故事穿起美国近代历史的各个片段。通过各种“历史文本性”的手段,冯内古特把小说塑造成一段历史与虚构的结合体,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文本性”特征,是一部模糊历史与文本的典型代表。

“历史的文本性”是新历史主义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新历史主义者眼中,历史叙事就是从过去的时间表中抽取出事实,然后靠推断和猜想将这些事实片段进行编码,因此,任何人無法再现一个客观、真实、唯一的历史。所以,新历史主义者不再像历史学家一样去推敲历史的真实性,而是想方设法在历史背景的片段上增加文学的内容,以达到重塑历史完整的目的。

本文以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囚鸟》,通过分析文本中对历史人物-尼克松形象的偏离、元小说叙事技巧的运用以及用个人小历史代替宏大叙事几个方面,来探讨小说所体现的“历史的文本性”特征。

一、对历史人物-尼克松形象的偏离

小说中,尼克松是作为审讯主人公瓦尔特涉嫌在上大学期间加入共产党的调查员这一角色出现的。在尼克松狡猾的突审中,瓦尔特慌乱而无意中提到一串在大萧条时期曾加入过共产党人的名字,被尼克松抓住了把柄,导致这些人前程尽毁,许多人甚至为此进了监狱,尼克松也因为挖掘出这么多藏匿的共产主义者而闻名全国,名利双收,最后竟被选为总统。要不是因为这件事,没人知道尼克松,他后来也不会有机会成为美国总统。在小说中,尼克松是一个铁石心肠的刽子手,一个支持麦卡锡主义的政治家,一个靠诽谤和迫害无辜人士起家的小人,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现实中,尼克松并非靠捉拿共产主义者出名,而是因其与赫鲁晓夫进行的著名的“厨房辩论”中的出色表现而闻名的。在这场辩论中,美国人民认为尼克松是赢家,因此辩论后,他的声望如日中天。另外,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也有很大成就。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率团访问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访华的美国总统,他的访问被称为“破冰之旅”,谱写了中美外交关系新篇章,改变了世界权力格局,他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总统。小说中对尼克松总统形象的想象和再塑造,这种不切实际的编撰,正是历史文本性理念的典型表现,也是这种文本性特征使历史背景下的小说显得有趣、离奇、生动,令人深思。

二、元小说叙事技巧的运用

在元小说中,作者会刻意提醒读者自己正在虚构作品,并告诉读者自己正用什么方法来虚构作品,意欲以此表达和提醒读者:任何“真实”无非是叙事策略所形成的效果,人们所面对的并非现实本身,而是一个语言组织起来的人工世界,一种现实的替代品。

在《囚鸟》中,冯内古特多次提及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例如,在小说一开始,作者就向读者交代,“书中有一角色,是根据我父亲那个时代的一名印第安纳波利斯人塑造的,现实生活中他的名字叫鲍沃斯·哈古德。”但是,“书中的哈古德酗酒且终身未婚,而现实中的哈古德,据我所知,既结了婚,也没有酗酒的毛病。”初此之外,书中还有不少有关创作过程的内容。通过这样一种细节暗示,创作中的操纵与加工毫无遮掩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也想提醒我们:小说内容有真有假。书中的哈古德只是一个人工产品,不要对内容信以为真。元小说叙事技巧的大量运用进一步强调了文本中角色和故事的人为因素,体现了《囚鸟》的文本性特征。

三、个人小历史替代宏大叙事

在传统历史学中,宏大叙事成为讲述历史的主要方式,个人小历史并不能得到太多的重视,而在新历史主义者看来,个人小历史同样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再强调正统历史,不像传统历史学家那样把关注聚焦于极少数伟大人物的丰功伟绩,而是更关注那些被边缘化的普通人的历史。《囚鸟》就是以瓦尔特这个边缘人物进行叙述的小说。小说中,冯内古特不再强调正统的历史,而是把几十年来的社会重大事件,如美国经济危机、“水门”事件、劳工运动等与小说主人公瓦尔特这个边缘人物相结合,把他的生活经历渗透到各个重大历史事件中,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实况。所以,《囚鸟》不仅仅是个人的回忆录,更是对美国历史的真实刻画。作者以个人小历史替代宏大叙事的策略,重新参与了历史建构。

四、结语

《囚鸟》是冯内古特新历史主义的分量之作,他打破了很多传统的叙事格式,用新的眼光和思维创作出这样一部不同寻常的小说。小说内容丰富,文笔简略,没有过多的言语和修辞,却真切地表现出瓦尔特的生平经历,以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作者有意或无意地在作品中体现新历史主义理念,通过历史的文本性充分体现出小说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和对社会的影响。这也体现了冯内古特对历史的写作态度,即历史与文学同样是人工产物,都具有文本性的共同特征。

参考文献:

[1]库尔特·冯内古特.囚鸟[N].董乐山译.译林出版社,1998.

[2]张进.新历史主义与历史诗学[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C].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陈世丹.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详解[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5]李智.从互文性角度解读冯内古特之《囚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