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诸神之城

2017-03-22 18:06
奇闻怪事 2017年1期
关键词:黄泉金字塔大道

特奥蒂瓦坎雄踞于今墨西哥城东北约40公里、海拔2300米的墨西哥高地中部,向世人展示着墨西哥古代文明全盛期的壮丽辉煌。这一宏伟的城市以“亡灵大道”为南北轴线,以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和羽蛇神金字塔三座神坛为核心,周边环绕着各类大型公共建筑和不同阶层的居住区,约始建于公元前100年,持续建设至大约公元450年,主要建筑在公元550年前后被焚毁。在公元2-6世纪的鼎盛时期,该城人口约10万至15万,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是美洲最大的城市,与前古典期末段和古典期早段的玛雅文明东西对峙,共同开创了中美洲文明最灿烂的时代。

特奥蒂瓦坎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宽阔大道,被称为“黄泉大道”。它之所以有这么个奇怪的名字,是因为公元十世纪时最先来到这里的阿兹特克人,沿着这条大道进入这座古城时,发现全城空无一人,他们认为大道两旁的建筑都是众神的坟墓,于是就给它起了这个名字。

诡异的“行星数据单位”

1974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美洲人大会上,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顿的人声称,他在特奥蒂瓦坎找到了一个适合其所有建筑和街道的测量单位。经过电子计算机计算,该单位长度为1.059米。例如特奥蒂瓦坎的羽蛇庙、月亮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的高度分别是21、42、63个“单位”,其比例为1:2:3。哈列斯顿用“单位”测量黄泉大道两侧的神和金字塔遗址,发现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情况,“黄泉大道”上这些遗迹的距离,恰好表示着太阳系行星的轨道数据。

在神庙废墟中,地球和太阳的距离为96个“单位”,水星为36,金星为72,火星为144。”运河堡——背后有一条特奥蒂瓦坎人挖掘的运河,其中轴线为288个“单位”,正好是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的距离。轴线520个“单位”处有一座无名神庙的废墟,这相当于从太阳到木星的距离。再过945个“单位”,又有一座神庙遗址,这是土星到太阳的距离,再走1845个“单位”就到了“黄泉大道”的尽头——月亮金字塔的中心,这恰恰是天王星的轨道数据。

如果再将“黄泉大道”的直线延长,就到了塞罗瓦戈多山山顶,那里有一座小神庙和一座塔,如今只剩下了地基,其距离分别为2880和3780个“单位”,正是海王星和冥王星轨道的距离。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巧合,显然令人难以信服。如果说这是建造者们有意的安排,那么“黄泉大道”显然是根据太阳系模型建造的,难道特奥蒂瓦坎的设计者们早已了解了整个太阳系的行星运行情况,并懂得各个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轨道数据?可是,这怎么可能啊!人类在1781年才发现天王星,1845年才发现海王星,1930年才发现冥王星。那么在混沌初开的史前时代,是哪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建造特奥蒂瓦坎的人们指点出了这一切呢?

特奥蒂瓦坎古城

特奥蒂瓦坎古城,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东北约40公里处。在其繁荣兴盛的六、七世纪,全城有20万人口,规模可以和我国古代唐朝时期的长安相比。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特奥蒂瓦坎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墨西哥城北的广阔高原,矗立着两座巍峨壮观的金字塔,墨西哥人骄傲地把它们同埃及的金字塔相比,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墨西哥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人们常说,到中国不去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同样,到墨西哥不去看一看这两座金字塔,也就等于没来过墨西哥。

太阳和月亮金字塔是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奥蒂瓦坎古城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美洲的一个重要政治和宗教活动中心,光辉灿烂的印第安文化之一,它有着“诸神之城”的美名。当阿兹特克文化在美洲中部高原兴起时,特奥蒂瓦坎古城已经成为废墟。当人们来到寂静广阔的古城废墟时,看到宏伟壮观的建筑遗迹,不禁肃然起敬。

特奥蒂瓦坎城在全盛时期,是世界大城市之一。据估计,当时该城居民有20多万,面积达20平方公里。当时城市建筑结构的严谨,为以后阿兹特克人修建特诺奇提特兰城时所效仿。纵贯南北的黄泉大道全长4公里、宽45米,是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字塔、庙宇、亭臺楼阁以及大街小巷、匀称地分布在黄泉大道的两侧。大概由于宗教的原因,大街南端一片空旷,没有任何建筑。为什么称其为“黄泉大道”,考古学家们已无从考证。有人解释说,因当时活人祭神,尸体在大街上火化(特奥蒂瓦坎没有土葬习惯,全城没有发现一座坟墓),“黄泉大道”由此得名。

特奥蒂瓦坎,在印第安人纳瓦语中是“创造太阳和月亮神的地方”。在印第安传说中,他们崇拜的第四代太阳不再发光了,地球被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人间万物生灵面临着毁灭的危险。宇宙的诸神听到了从地球上传来濒临死亡的人们的恐怖叫喊和痛苦呻吟,从宇宙中飘落到特奥蒂瓦坎,燃起了篝火。地球又一次见到了光明,万物复苏,生灵获救。

但不久,篝火的火焰越来越弱,最后又被黑暗吞没,地球上再次陷入黑暗。为了使地球永见光明,人类永远欢乐,诸神修筑了太阳和月亮金字塔,在两塔之间,又一次燃起火,熊熊烈火越烧越猛。诸神商定,谁有勇气,自愿跳入火中,就变成第1代太阳,永远得到人类的崇敬。诸神中的纳纳瓦特神和特克西斯特卡尔神表示愿意做出牺牲,变成太阳,照耀地球。纳纳瓦特神首先勇敢地跃身跳进火里,顿时,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而特克西斯特卡尔这个时候却害怕了,只是在看到纳纳瓦特神变成太阳后,才下定决心咬牙跳进已是十分微弱的火堆。只是他已经失去了机会,没有变成太阳,成为只能在太阳下山后用暗淡光辉照亮大地的月亮。这就是关于特奥蒂瓦坎地名由来的传说。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造型为四边形层叠平台,每层向上收缩,作为神殿和祭坛之用。祭司在塔顶祭祖太阳神、雨神和战神。另外,这里还举行牺牲仪式,祭司把活人绑在“牺牲石”上,剖胸取心奉献给太阳。全盛时期的特奥蒂瓦坎是阿兹特克人的圣地。1971年在太阳金字塔的考古挖掘证实了这个观点,人们在金字塔的中心发现了放有祭品的洞穴。

太阳金字塔是特奥帝瓦坎古城遗址最大的建筑,大约建于公元2世纪。它坐落在被称为“黄泉大道”的古城中央大道东侧。太阳金字塔用土和石头堆砌而成,高65米,南北长222米、东西宽225米,四个坡面从底部到顶端共有5层,总体积约为100多万立方米。当时的特奥蒂瓦坎人并没有掌握铁制工具,可以想象工程是何等艰巨。用来建造金字塔的巨石并不规则,大多呈深褐色,也有土黄黑的,所以整个金字塔呈一种浑厚深沉的暗色调。金字塔表面从前抹着石灰,上面有鲜艳的壁画。经过千年的风吹雨打,壁画已经剥落殆尽。

金字塔的四面都有阶梯直达顶部,阶梯最宽处为17米。金字塔的四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午,太阳的光芒直射塔顶;傍晚,太阳正好在它的西边落山。金字塔的顶部原有一座太阳庙,现已完全毁坏。从塔的底部,经一地道走进塔内,可以看到一座小金字塔,形状像四叶草,四叶表示大地的四个地窑或嘴孔。现在的大金字塔是在这座金字塔的基础上建成的。在太阳金字塔侧旁的广场右边,有一片独具特色的住房群,供管理太阳金字塔的祭司们居住。在广场北端,有一座华丽的“太阳宫”,是太阳金字塔最高祭司的宫殿,宫殿内的壁画色彩鲜艳,是古城遗迹中迄今发现的最精美的壁画之一。

月亮金字塔坐落于死亡大道的北端。月亮金字塔比太阳金字塔晚建成150年,规模也不及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高46米,由于建在比太阳金字塔更高的地基上,因此两塔顶端的高度处于同一水平。塔的正面,阶梯陡峻,从底下向顶端仰望,塔顶高耸入云;从顶部往下俯瞰,视野广阔。同太阳金字塔一样,月亮金字塔内也有好几层结构,属于不同时期的建筑。月亮金字塔下是月亮广场。广场从南到北共204.5米,由东往西137米。月亮广场中央是一座四方形的祭台,特奥蒂瓦坎古城重要的宗教仪式都在这里举行。

特奥蒂瓦坎最早的居民来自墨西哥西部和墨西哥湾的纳瓦人和托托纳卡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奥蒂瓦坎文化的影响也日益扩大,最后遍及整个美洲高原地区。特奥蒂瓦坎古城的主要经济活动是手工业,特奥蒂瓦坎的手工艺品美观大方,富有想象力。特奥蒂瓦坎的陶器已经利用模子大批生产,使用浮雕直接上色和类似景泰蓝的珐琅彩釉等不同的制作方法。当地农业也有相当水平,能修筑梯田、挖渠灌溉,种植玉米、番茄、南瓜、可可、棉花和烟草等作物。由于城市经常举行宗教仪式,朝圣者从四面八方涌来,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外地的棉花、纺织品、玉石、朱砂和黑耀石等商品在市场上随处可以买到。每年春分,祭司们穿着牺牲者的人皮表演献祭仪式,以确保土壤重新获得神的恩赐,更加肥沃。

猜你喜欢
黄泉金字塔大道
幸福大道宽又阔
戴着“面具”的女博士命丧黄泉
“金字塔”
大道同行
A Study of the Pit-Aided Construction of Egyptian Pyramids
海上有座“金字塔”
美乃大道
这9个护肤常识害人不浅
神秘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