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树》叙述了斯坦·帕克一家从拓荒创业,到生儿育女,最后到斯坦去世的故事。斯坦和他的狗刚到达时,这里是被森林覆盖的一片荒地,但是,随着迁居来的人不断增加以及垦荒的发展,荒芜之地变成了悉尼的郊区。斯坦和他的妻子艾米经历了水、火、旱灾的侵袭,度过他们的蜜月,也尝过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的滋味。他们的儿子雷自幼乖戾,成年后堕落为罪犯,最终死于枪战之中。女儿塞尔玛顺着社会的阶梯爬了上去,做了律师的妻子,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故事脉络清晰,看似平淡无奇,却通过斯坦一家的喜怒哀乐折射出生活的真、善、美。
帕特里克·怀特,澳大利亚小说家、剧作家。出生于1912年的英国,半年后被家人带回到澳洲。父亲是农场主,母亲也出身于农场主家庭。中学毕业后,怀特回到父亲的农场做见习农场工人,为继承父业做准备。但怀特喜爱文学创作,在此期间他写了三部长篇小说,虽然出版商将他的创作全部退回,但是他的创作欲望并未就此熄灭。1939年他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幸福谷》,两年后出版了《生者与死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断了他刚刚开始的写作生涯。整个战争期间,他服务于英国皇家空军情报部门,负责在中东和北非检查军人的来往信件。
1948年,怀特回到澳洲。同年,他的第三部小说《姨母的故事》出版。这是他的得意之作,他本以为会得到评论界的赞许,然而,出乎他的意料,评论界对于他的这部小说反应冷淡,有些人甚至对这部书感到困惑不解。怀特一时心灰意冷,和他的好友曼诺力在悉尼郊区自己的农场上干农活,养牲畜,似乎从此搁笔,隐姓埋名,与文学绝缘了。然而,怀特雄心未死,他对澳洲文学界的现状不满,立志“在我有生之年,以我力所能及的方式填补澳大利亚这块空白”。他抑制不住创作的冲动,也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抱负,于1955年——在他沉默七年之后——推出了《人樹》一书。这部小说的出版受到英、美、澳评论界的普遍肯定,确立了怀特在澳洲文学界的地位。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人树》的评价愈来愈高。可以说,《人树》既是怀特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
1973年,在他的长篇小说《暴风眼》出版的那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表彰他用“史诗般的气概和刻画人物心理的叙述艺术,把一个新的大陆介绍到文学领域中来”。怀特是一位多产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澳洲作家。
澳大利亚虽然是一块古老的土地,但在欧洲人登陆之前,当地的土著民族仍处于原始公社时期,无文字,仅有萌芽状态的口头文学。18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陆续有大批英国流放犯定居,以后才逐渐产生了见于文字的文学作品。因此,澳大利亚文学实际上是英语文学。《人树》一书出版后,受到了国内外读者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享有“澳大利亚的创世纪”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