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寒冰
从上世纪80年代末算起,由原来地缘政治上的东欧演变而成的地理位置上的中东欧国家,已经有27年的新历史了。对于这些国家在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学者们至今乐于用“社会转型”称之。社会转型内涵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领域,宏观、微观多个层面。本文只是综合地将“转型”界定为一种社会制度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变迁,完成的标准是新制度的基本形成和开始实践。如果是这样的话,用社会转型来指代中东欧的这27年,就会疑问多多。比如,一些国家完成了這种社会变迁,它们还叫转型国家吗?一些国家是新独立的、并没有社会制度的变迁,它们还属于转型国家吗?总而言之,中东欧国家在这27年间的社会发展用“转型”能概括全吗?
从东欧到中东欧
不包括中国尚未承认“独立”的科索沃,现在的中东欧共有13个国家,都是由冷战时期的东欧国家发展或演变而来。东欧共有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等八个国家,它们突出的特点是都采取了苏联的社会发展模式,并且在不同程度上与苏联结盟(或者说受苏联控制)。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八国发生了快速的社会剧变。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南斯拉夫与捷克斯洛伐克两个联邦制国家解体。所谓的社会剧变,实质就是去“苏联模式化”和摆脱苏联控制。几乎与此同时,苏联自身也发生了剧变并随后解体。没有了苏联模式和苏联,地缘政治上的东欧自然也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地理位置上的中欧和东南欧(简称“中东欧”)。中东欧的突出特点是“回归欧洲”,即政治上实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外交上实行以加入北约、欧盟为目标的欧洲化。毫无疑问,从东欧到中东欧就是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是国家从一种社会制度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变迁,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从苏联模式向欧洲模式过渡的只有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等五国。在转型前后,它们的国家三要素(即主权、领土和人民)没有发生变化,改变的只是国体、政体、经济体制、价值取向等。1989年?1991年间,这些国家都先后通过了新宪法,并且据新宪法进行了议会大选和总统大选,废除了共产党的一党长期执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实行了议会制和多党制。这些意味着国家政治转型的完成。在此之后,这些国家的政治发展再无国体上或政体上的本质改变,而是步入了政党政治完善或曲折发展的长期过程。相比之下,经济转型更为复杂、持续的时间也更长一些。在政治转型过程中,这些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废止了单一的公有制和指令性的计划经济,鼓励私营企业发展和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同时实行自由化和市场化。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私有企业的产值在GDP中已经占据绝对优势份额,经济发展高度自由化和市场化,而指令性的计划经济彻底消失。这些特征意味着它们的经济转型完成,此后经济发展的主题就不是转型,而是完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加速发展经济了。在欧洲化方面,这些国家所用时间更长,差异性更大。波兰、匈牙利1999年加入北约,2004年加入欧盟,2007年加入申根区。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2004年加入北约,2007年加入欧盟。阿尔巴尼亚2009年加入北约,同时申请加入欧盟。
新国家构建和新社会发展
然而,中东欧其他八个国家的情况却不是这样。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是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后新诞生的国家,它们原本只是南联邦的组成部分。但是,南联邦在1989年?1991年间开启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统一国家的失效和因各共和国独立而引发矛盾、冲突和战争。所以,对这些国家来说,最近27年主要是新国家构建和新社会发展的过程,主题是争取独立,在南联邦的局部废墟上按多党制、私有制进行新国家构建。由于历史、民族和宗教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们按西方模式构建新国家的过程非常曲折,都经历了程度不同的血腥和暴力,其中尤以波黑最为典型。在它们之中,谁受民族、宗教和战争因素的拖累越小,谁的新国家构建和新社会发展过程就越顺畅。比较起来,斯洛文尼亚不仅比较早地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制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而且先后于1999年、2004年加入北约和欧盟,2007年加入申根区和欧元区。克罗地亚的新国家构建和新社会发展比斯洛文尼亚要慢,但快于波黑和马其顿,分别于2009年和2013年加入北约和欧盟。在马其顿和波黑,对同宗的民族的认同远远大于对同一国家的认同,所以,新国家构建是在外界强力干预下进行的。1995年内战结束后,根据《代顿协议》,由欧盟大国、美国和波黑邻国组成的“实现和平委员会”监督波黑的和平进程和国家构建,并且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但在2004年以后,由于民族主义复兴,《代顿协议》执行不下去,波黑建国进程受阻,时至今日三大民族对统一国家的构建仍然意见不一。马其顿独立后虽然没有像波黑那样发生惨烈的战争,但建国过程也相当复杂。希腊不承认它的国名,保加利亚不承认它的民族和语言,塞尔维亚东正教会与马其顿的东正教会存在严重的纠纷。马其顿的建国过程受困于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和内部的民族关系,2000年《奥赫里德和平框架协议》规定的建立多民族共同国家的任务尚未完成。建国进程的缓慢使得波黑和马其顿的政治发展、经济发展和欧洲化进程等方面十分缓慢,在中东欧国家中属于最落后的。
作为独立的民族国家,捷克、斯洛伐克诞生于1993年。在此之前,它们是统一的捷克斯洛伐克。同波兰、匈牙利等国一样,在1989年?1991年间,捷克斯洛伐克完成了政治转型,开启了经济转型。但是,由于民族差异、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原因,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大民族和平分家,各自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样一来,统一的社会转型就中断了。新诞生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同样没有过自己的民族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它们在捷克斯洛伐克已完成的政治转型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各自的体制,完成各自的经济转型。1999年、2004年和2007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加入北约、欧盟和申根区,2009年,斯洛伐克还加入了欧元区。
塞尔维亚和黑山更为特殊。1991年南联邦解体时,作为南联邦共和国的塞尔维尔亚和黑山组建了南斯拉夫共和国联盟(简称“南联盟”)。在1989年?1991年间,塞尔维亚竭力维系南联邦的国体和政体,甚至不惜支持南联邦中央政府对主张独立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动武。在内部发展方面,1990年7月,塞尔维亚宪法公投后宣布实行多党制,举行多党的议会大选和总统大选,塞尔维亚共盟也演变成了社会党。但是,米洛舍维奇领导社会党打压反对党,实际搞的是个人独裁。2000年米洛舍维奇下台后,塞尔维亚才逐渐步入正常的政党政治轨道,开始经济上的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外交上从与西方对抗转向对话。在南联邦中,黑山同塞尔维亚的关系最为密切。1992年,黑山通过了自己的宪法,宣布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放弃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多党议会民主为政治发展目标。但与塞尔维亚相似,由黑山共盟演变而成的社会主义民主党一党独大,打压其他政党,该党主席久卡诺维奇在此后20年当了五次总理和一届总统。与塞尔维亚的米洛舍维奇不同,久卡诺维奇在任期间尽力拉近黑山与西方的关系,争取黑山的独立。2003年,南联盟改称“塞尔维亚和黑山”,由联盟国家变成一个邦联国家。2006年5月,黑山举行全民公决。6月,塞尔维亚和黑山分别成为两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在此之后,两国都步入与欧洲一体化的轨道。但比较起来,黑山的步伐更快一些,2010年成为欧盟的候选国,2016年加入了北约。塞尔维亚虽然也以加入欧盟为对外政策的重点,但由于科索沃问题,欧洲化的道路仍很漫长。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与政治、经济转型、国家构建同时并行的是价值观念的转变,表现为放弃马克思主义,实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各种政治思潮并存。
“回归欧洲”的历史依据
中东欧国家这27年社会发展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回归欧洲”不是偶然的。作为近代民族国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是1877年?1878年俄土战争的产物,阿尔巴尼亚是1911年?1912年巴尔干战争的产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些国家曾经试图自主发展,政治发展上要么是共和制要么是君主制,经济上要么是发达的工业国要么是农业国,但最终却还是要么同法西斯国家站到一起,要么被法西斯国家占领。总之,这一时期的它们属于“欧洲”,在社会发展上与苏联并无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时,这些国家被大国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1945年?1948年完成了从欧洲国家向东欧的社会转型。这是它们在上世纪80年末开始“回归欧洲”的历史依据。
综上所述,可以对中东欧国家27年来的历程做这样的总结。第一,基本同步的政治转型。无论是国家没有变化的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还是后来解体的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都在1989年?1991年间完成了政治转型,并启动了经济转型和欧洲化的进程。第二,前一类国家在新的国体和政体基础之上继续其政治发展、经济发展和欧洲化。除阿尔巴尼亚之外的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用了约15年的时间完全融入了欧洲。第三,后一类则是转型国家的中断,原南联邦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联邦主体在它们的原址上进行新的民族国家构建和推进新社会的政治发展、经济发展和欧洲化进程,但速度快慢差异巨大。有的不仅完成了新国家构建,而且实现了欧洲化,经济发展水平在中东欧国家中也位于前列;有的虽然完成了新国家构建,但经济发展缓慢,欧洲化的路途遥远。有的新国家构建仍在途中,经济发展和欧洲化受累于内部的矛盾和地区政治。
中东欧国家的这27年是五彩缤纷的,在社会转型、新国家构建和社会发展方面都有巨大的时空差异,多样性和复杂性非常明显。所以,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社会转型都概括不全中东欧的这27年。2016年10月,我在地拉那采访了阿尔巴尼亚前总统贝利沙。在谈及阿尔巴尼亚的社会转型时,他说:“上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一代人如今已成為社会发展的中坚,他们完全是在新社会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受的是西方影响,与过去无关。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阿尔巴尼亚的社会转型已经完成,现在是欧洲国家了。”这种描述是否也适用于中东欧其他国家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