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经济主旋律是“稳”增长
从2016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政府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尝试用某些行业来取代楼市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从而优化中国经济和产业机构,为L型经济发展曲线铸就一个更有质量的底部,以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定位,这也是结构性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很显然,在追求质量的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经历一种变革。
文/宋清辉(著名经济学家。《法治周末》《证券时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在新华网、香港文汇报等海内外多家媒体开设有专栏。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体制与金融市场,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
从2016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髓来看,中央政府依然和以前一样,希望中国经济能够稳中求进。“稳”是前提条件,“进”是发展结果。简而言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两大方面的重要经济信号。第一,实体经济发展将获政策支持。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实体经济,今后要跨入高收入国家仍然要依靠实体经济。第二,国企改革进入“建设年”。与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提及国企改革不同,2016年的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并强化了对国企改革的要求,并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除此之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给2017年定了四项主要任务,一是继续推动供给侧改革,二是振兴实体经济,三是稳定房地产市场,四是推进新型城镇化。
从上述四点来看,和往年的工作安排似乎并没有多大差异,但在世界经济前景极为不明朗、欧元区面临大量不确定因素等综合不利条件的影响下,中国经济的企稳、经济数据的超预期好转,为中国经济后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017年,中国经济未可乐观。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受到压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全球各种不稳定、不确定的前景和钱景。尽管中国各类经济数据已经呈现出企稳的迹象,但数据只能代表过去,还有很多的未知及挑战在等着我们,在经济基础依然难以起到稳定作用的情况下,谨慎是必然的选择。
结合当前世界局势来看,绝大多数国家2017年的计划都希望通过扩大出口、拉动内需等方式,推动本土企业发展,加大投资并增加就业机会,以此刺激国内经济增长,这种想法也意味着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这种背景下,世界各国间的各种竞争必然加剧,贸易战、货币战、资本战等没有硝烟地比拼将层出不穷,这既会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中国经济向好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中国经济。
对比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经济依然处于较高的经济增长之中,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在2017年依然会将“稳”放在首要位置上,也代表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将持续下去,并将在2017年的经济发展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
经过2016年的过渡,2017年的中国经济将继续向“要质量”的方向发展,去库存、去产能、去落后技术、去僵尸企业,都是结构性供给侧改革要协调的问题。在宏观方面要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挤出各种泡沫,不再单纯地追求发展速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产业近年来地发展已经为此做出了一定的铺垫,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2017年继续向着更高的质量目标发展。
在微观方面,是要提升消费者获得的产品及服务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很多人喜欢海购,很多海外游的中国游客喜欢扫货,如此大费周章,归根结底,一是对中国生产的产品质量不信任,二是认为在同等质量下海外产品的价格较为便宜。如果通过创新驱动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实现真正的物廉价美,无需国家号召,就能吸引大量的消费者,这无疑是值得政府、企业共同重视的。
经济发展离不开质量,经济结构也需要质量。从2016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政府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尝试用某些行业来取代楼市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从而优化中国经济和产业机构,为L型经济发展曲线铸就一个更有质量的底部,以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定位,这也是结构性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很显然,在追求质量的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经历一种变革。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变革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积蓄大量动力,但从短期来看,这种变革是一种可能会形成动荡的大胆尝试。因此在“稳”的前期下,中国经济依然会保持较为平和的增速,不会出现过于强劲的增长,也不会出现大幅下滑,预计2017年的GDP增长率将在6.6%左右。
在2017年,预计科技和朝阳型的实体产业将逐渐占据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其中一部分就受益于持续开展的“双创”热潮。在这几年的创新创业培育中,有一小部分新兴企业已经初显成效,将成为未来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之一,这是“双创”取得的成绩。
在汇率方面,尽管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已经好转,但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人民币在自由市场中依然面临贬值压力。在资本市场方面,能够决定向好或向坏的实际上还是实体经济主体,因此资本市场在大体上也将以“稳”为主色调,中国监管部门也会继续加大监管力度,打击各种不法行为,以确保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外,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的不断进步,新型城镇化便是培养产业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孵化器。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有助于为相应区域引进知识型、技术型、专业化人才以及新技术、新思维、新产业,由此实现全方位的协同发展,缩小贫富差距。从整体来看,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贴近民生,惠及民生,这也是一种新的精神和定位,更有助于中国经济的稳中求进、以质量为目标的健康发展。
可以预见,2017年的财政政策将会更有力,更有效,民营资本将直接受惠于“改革红利”。相较于2015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的提法,2016年末的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提出2017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措辞的变化说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基调未变,但更强调政策的“落地”。2016年以来,在财政收入大幅度承压的形势下,财政支出一直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其投向主要就是民生等领域。2017年,在结构安排上亦把优先保民生放在前列,从而尽力减少经济放缓对民生的影响。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实体经济则亟需振兴。过去几年的时间里,由于需求疲软和产能过剩,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持续下降,造成实体经济出现脱实向虚的趋势。为吸引民间资本,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特别强调“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无论是面向未来的“公平竞争”,还是解决历史问题的“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目的就是保护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事实上,中国真正的强国之路亦在于振兴实体经济。
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释放出2017年中国经济转型的新信号,而且关键节点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意义更大。毫无疑问,稳定增长已成为2017年中国经济的主旋律,今年将是中国经济触底反弹的关键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