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燕飞 种晓菲 刘宇晨 王栋梁 刘宗荣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形态,是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下重新定义教学,重新整合、合理分配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新模式。“互联网+”与现当代的教育模式融合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实现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的融合互通,更新传统教育观念,重新打造教育教学环境,重设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为我国高校教育提供更多的保证[1][2]。
当前,高等教育形势趋于全球化, 在国内和国际上,高校的教育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教育的多元化使得高等教育越来越市场化,不同的教育模式也在逐渐兴起。同时,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及对人才能力素质的全新要求,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及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很明显已经不能满足这种发展需求,因此,进行相关改革已迫在眉睫。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将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3]。
一是学校仍然是主体,关键的教育环境、主要的教学空间仍然是课堂,最基本的教学单位依旧为班级,这是千百年的传统,也是传统的教育体制。
二是教师依旧在教学环节充当主要角色,教学内容依旧以教师的个人备课为主体,教学过程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依旧采取统一的“格式化”学习方式。
三是现有的网络课程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形式相对单一,如采取“教师问、学生回答”或“学生问、教师解疑”的方式,这样就将学生局限于“回忆、理解和应用”的低级认知阶段,从而缺乏“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级认知过程。
四是学生可以直接获取并用来使用的学习资源依旧是课本,要想获取更加全面的知识,还得依靠老师的及时讲授,互联网上海量的数据信息并不会为单独学习的学生提供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是在数字媒体时代和网络信息化共同作用下诞生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为高校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微课的设计内容更加广泛,不只局限于其自身的设计和开发,其更多是提供一个平台,为移动端和在线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主要是基于微视频短片,采用文字、声音、动画等后处理媒体技术,短视频的长度为5~10分钟,向观察学习者提供特定知识或讲解某个道理的学习方式。
三、微课的研究与调查
本次我们主要采用文献查阅、视频制作、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相关研究。调查前期,我们制作了名为“关于‘互联网+教育”的调查问卷,旨在了解现在高校学生对新词汇“互联网+”的了解程度。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最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4][5][6]。
第一,大多数学生对“互联网+”教育这一概念的认识仅限于听说过,对“互联网+”教育这一全新教育模式不甚了解。同时,70%的学生给现代教育模式的评分介于3~7分之间(10分制),处于中等偏低状态。
第二, 在传统课堂中,即便是老师反复讲解过的专业性重难点知识,大部分学生仍感到认知困难,在课堂不能完全消化。而且对于这些专业性重难点知识,仅有不到20%的学生选择继续询问老师,更多的人选择去上网查询,以自行解决难题。
第三,对于传统教育模式评分不高,并且多数学生希望学校开设一些网络自学课程的精简视频讲解,有效补充传统课堂的不足。根据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偏理工类高校的实际情况,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类型课程由于其独特的课程特点,学生更希望有实验操作类型的视频对课堂繁冗的理论内容进行补充,以更加直观地学习。
由于我校是典型理工科院校,尤其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专业更是学校优势专业,灵活正确使用工程测量仪器是每位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我们决定以两个经典仪器——水准仪与经纬仪的使用方法为基础,制作教学微视频。
视频成型之后,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得出如下结论。
(1)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制作的微课短视频每一集的时间只有5~8分钟,课程内容清晰,每集所涉及的知 识点明确,针对性更强,学习重点更明确。
(2)内容具体,表达信息明确。主题明确,每一集微课围绕知识点、理论观点等而展开,使学生可以重点记忆和学习。
(3)趣味性更强,可提高学习兴趣。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更高效地学习知识点,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于大家提出改革意见,由教师完善微课内容。
(4)有利于知識的传播与学习。短小的视频可以在手机端、PC端等一系列移动设备上演示与存储,方便学生之间传阅与查看,方便信息的交流与讨论。
以上为我们的研究结果,通过这次调查与研究,我们明确了微课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意义。其实,微课模式已在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并取得显著效果。“互联网+”的到来,对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产生冲击,同时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发展契机。
四、放眼全国,微课教育发展为我国教育改革带来的好处
2008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提出微课概念。2012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2014年1月,在教育部举办的高职院校“微教学设计与制作”中,深圳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并取得良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微课的发展与推广[7]。
随着微课在国际上关注度的上升,其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无论将来微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充当怎样的角色,将微课提上改革日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那么,微课概念的提出在我国高校会产生哪些影响?
(1)可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以大学为例,每节课具有固定的教室,但每节课的上课地点又不同。学生需要在不同的教室之间学习,费时费力;同时大学课堂存在着教条化、统一化、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主体不够尊重等现象,因此必须加以改革。随着网络终端的普及,只要时间和网络条件允许,学习者便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微视频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在视频下方留言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主体意识。而且,采用微视频教学方式,可以解决传统课堂知识繁多、冗杂等问题。
(2)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现在许多教育机构也开始各种类型的教育教学视频资料制作,这种教学视频无外乎就是直接录制教师上课的情景,虽然在学习方面可避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但仍然没有解决传统课堂中的弊端;加之其本身存在画面缺乏感染力、质量评估机制不健全、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并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应整合资源,提高微课效率。
(3)微视频课堂适用人群广。微视频模式适应人群广,除了在校大学生,社会在职人员也适合采取微视频课堂这一模式学习。社会在职人员的显著特点是比在校生更有自主性,学习时间少,学习注意力更加分散,持续性学习时间短,而传统的视频课堂或者函授形式难以满足其学习要求,而微视频这一途径可以很好地满足想要进修的社会人员的学习需要。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互联网+”教育这一模式内涵是将教育资源数据化、在线化、互联化,使更多人可以便捷地获得知识,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微视频这一优势更加契合“互联网+”教育的内涵——让更多人可以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自身的发展。
(4)远程教育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之下已发生改变,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在传统教育中的应用和实践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践证明,以互联网为基礎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微课作为这种新兴教育模式的载体,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责任,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制作优质的微课视频使全国各地的高校大学生都可以接触学习。
(5)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微课,这一在线教育新奇模式能够及时、高效、快速、全面地记录、收集、存储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方式等一系列数据,不会像传统教学只局限于学生的成绩,同时还可以反映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感受,了解他们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公式时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除此之外,微课还会记录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的各项数据,如观看时间,做题时的正确率,在整个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反复观看的知识点等。
五、总结
高校教育理念一定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互联网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方便。微课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进入我们的视野,提供改革发展的新方向。对微课的学习,要与实际教育情况相结合,并加以改善,以适应我们的教育教学需要。同时要掌握微课教学的技术特点和课件形式等,真正理解互联网新型教学模式的意义,为我国教育模式的转变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忠华,周 萍.“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J].教育学术月刊,2015(12).
[2]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3]胡乐乐.论“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2):26-32.
[4]陈 琳,王运武.面向智慧教育的微课设计研究[J].教育研究,2015(3):127-130.
[5]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5):34-40.
[6]陈 琳.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教育研究, 2012(4):50-56.
[7]谭维智.不教的教育学——“互联网+”时代教育学的颠覆性创新[J].教育研究,2016(2):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