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研究

2017-03-21 23:05陈钰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陈钰

摘 要: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高校应深化改革大学生创业教育,该文以工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析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 创业教育 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198-02

1 大学生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1]。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

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2015年《上海大学生创业现状调研》最新报告指出,约有75%的在校学生对创业满怀期待。因此,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工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主力军,应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加快创新创业步伐,培育一批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 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实践等方面面临机遇与挑战。针对新形势下的变化,工科院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创新与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方式,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及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规划

在顶层设计方面,大部分工科院校已将创业教育列入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将创业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专业教学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创业教育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难以融入原有课程,与专业学习相互脱节等问题[3]。有些工科院校仍只是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加入一些创新创业类课程,缺乏有机联系,或是局限于操作实践层面,或是举办一些创新创业类比赛,参赛面较窄。

2.2 师资投入不足

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学校的教学体系,需要高校在资金和师资等多方面支持,但好的政策、想法往往流于形式,或落在实处“雷声大、雨点小”。近年来,高校引进的师资普遍学历高、经验少,相关老师把创新创业教育当成普通的理论课,以教师的讲课为主,基本没有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课堂沉闷,上完课学生对所听到的知识基本没什么感觉,大都觉得多余。但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实践性,课程侧重经验引导体验,对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要求较高。因此,教師缺乏现场作业经历和工程实践意识成为制约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因素[4]。

2.3 创业实践经验匮乏

目前很多高校成立了创业指导中心和创业孵化基地,但是开展的创业活动仍停留在对创业过程的扶植上,多数创业计划还处于“纸上谈兵”阶段,创业计划真正能“落地”却是凤毛麟角。此外,很多工科院校举办创业计划之类的创业竞赛,往往有功利化倾向,为竞赛而竞赛,这样的创业活动参与度较低,部分优秀学生能参与其中,而大多数学生只能充当看客。

3 基于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需要充分发挥造血作用,以创业带动就业。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为例总结工科人才培养经验,创新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近年来,学院积极构建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搭建科研竞赛、校企合作双平台,推进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发展,涌现出一批学生创业公司,如海纳租车、华仲知识产权服务公司、锦浩智能科技公司、“小时代”微商等。

3.1 全面修订人才培养计划

学院从完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等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梳理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体系,以工作技能结构为基础,以专业任务为引领,增设专业方向课程,增加教学实践比重,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能力突出、技能扎实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工科生而言,在学习专业技能基础上,创业教育需要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融合。作为工科学院,要与经管学院、法政学院等其他院系积极配合,寻求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

3.2 全面提高教师创新创业能力

优质的教师资源配置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实战能力。因此,学院努力培养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开设大学生喜爱的创业课程。第一,鼓励专业课教师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学院组织专业老师参加创业培训学习,了解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通过校企合作、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增强其创业的实践经历。第二,吸纳创业人才。为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体系,学院聘请万里扬、精工工具、汤池等企业老总、优秀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形成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5]。

3.3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学院成立学生科研创新和学科竞赛梯队,在大学期间开展工科创意、模型、竞赛等活动,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举办各专业竞赛,覆盖至全院学生范围。学院利用工科特色服务企业,与企业合作建立的产学研创新基地,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学院与万里扬、上扬、精工工具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形成校企合作的有效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利用自身的资金或设备优势合作建立创新合作实验室平台,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实习实践;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国务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04].http://wenku.baidu.com/view/92d483e8a45177232e60a284.html.

[3] 郭礼智,彭光良.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4):152-155.

[4] 李长熙,张伟伟,李建楠.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97-99.

[5] 谢小萌.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6):98-100.

猜你喜欢
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人文视野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