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自强+姚义+谢成林
摘要:秸秆还田钵苗机插稻是选用专用的钵盘育秧,采用钵苗高速插秧机按一定的行株距有序地、无植伤地移植于大田的一项先进机插技术,是一项具有保护环境、资源再利用特点的高产、高效、轻简稻作技术。采用小区试验与大田示范、田间定点观察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探明了秸秆还田钵苗机插稻12 000 kg/hm2产量的生育指标,并制定了相应的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秸秆还田;钵苗机插;生育指标;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511.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1-0091-02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毯苗机插秧,秧龄弹性小,移栽植伤重,返青活棵慢,制约了机插秧的推广应用。水稻钵苗机插,是选用专用的钵盘育秧,采用钵苗高速插秧机按一定的行株距有序地、无植伤地移植于大田的一项先进机插技术[1-2],它兼有毯苗机插秧的分布有序和抛秧稻的秧苗素质高、缓苗期短等優点,有利于水稻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2012年被农业部列为12项主推农机技术之一[3-4]。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既能培肥土壤,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将秸秆还田与钵苗机插相结合,是探索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新课题。2013—2015年连续3年在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江苏省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开展秸秆还田钵苗机插稻超高产栽培群体构建生育指标及其配套技术研究,并建立了超高产攻关田,2015年1 hm2南粳9108钵苗机插稻实收产量13 275 kg,1 hm2武运粳24号钵苗机插稻实收产量13 003.5 kg。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秸秆还田钵苗机插稻12 000 kg/hm2产量的生产技术规程,为该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产量指标
12 000 kg/hm2。
2 适宜品种
南粳9108、武运粳24号等大穗型迟熟中粳类型品种。
3 产量结构
有效穗330万~345万/hm2,每穗粒数150粒左右,结实率>90%,千粒质量26~27 g。
4 生育指标
4.1 秧苗期
秧龄25~30 d,叶龄5.5叶左右,秧苗整齐,苗高18 cm左右,苗基部扁宽,单株茎基宽0.3~0.4 cm,单株绿叶数≥4叶。根系发达,单株白根数15条左右,发根力5~10条,百株茎叶鲜质量45 g左右、干质量8 g左右。钵盘成苗孔率≥95%,平均每孔成苗数3~4苗。钵盘及钵孔间的成苗数、株高和粗壮度等指标差异小,秧苗整齐度高,群体生长旺盛,叶片挺立有弹性,叶色翠绿,无病斑虫迹。
4.2 分蘖期
移栽大田后5~7 d始分蘖,25 d左右达够穗苗,高峰苗数控制在穗数的1.4倍左右。
4.3 拔节长穗期
拔节期叶面积指数4.5左右,单茎干物质量1.4 g左右,群体干物质量5 100 kg/hm2左右;孕穗期叶面积指数8.5左右,单茎干物质量3.5 g左右,群体干物质量12 600 kg/hm2左右;抽穗期叶面积指数8.2左右,单茎干物质量3.5 g左右,群体干物质量12 600 kg/hm2左右。出穗期单茎绿叶数≥ 5.5张。
4.4 成熟期
成熟期不早衰,仍保持较大的绿叶面积,叶面积指数4.0左右,单茎干物质量6.5 g左右,干物质积累量21 750 kg/hm2左右,经济系数0.55左右。
5 栽培技术
5.1 培育壮秧
5.1.1 育秧准备
5.1.1.1 营养土准备
结合秧田培肥,做好营养土配制。选择菜园地或秋耕、冬翻、春耖熟化、土质肥沃、无杂草籽的土壤作营养土。床土培肥一般采取春耖前施人畜粪 30 000 kg/hm2,在播种前30 d施 45% 的氮、磷、钾复合肥600 kg/hm2后,耖细土粒,取0~20 cm表层土,用孔径 4~6 mm 的筛子过筛,并覆农膜使床土熟化;按1 hm2大田面积备足床土1 500 kg;落谷前7~10 d 再按每100 kg床土拌入壮秧剂 1 kg 左右,拌匀制成营养土备用[5]。
5.1.1.2 材料准备
硬盘规格:61.8 cm(长)×31.5 cm(宽)×2.5 cm(高),每张448钵孔,上部孔径1.6 cm,底部孔径1.3 cm,孔钵底部有自由开关的“Y”形开口,按1 hm2大田600张备盘。其他材料:备1.4 m宽细孔纱布(网孔面积<0.05 cm×0.05 cm)105 m/hm2大田,2 m宽的地膜和无纺布105 m/hm2大田;秧板需准备无病稻秸秆约1.2 kg/m,于覆膜后盖草遮阳保温防灼。
5.1.1.3 秧田准备
秧田应相对集中,一般以0.33 hm2左右为宜,便于运秧。选择地块平整、土壤肥沃、运秧方便、灌排水条件好的田块。按照秧田与大田比为1 ∶50留足秧田,秧田必须适当提前耕翻晒垡碎土。育秧前10 d上水整地,以薄水平整地表,无残茬、秸秆和杂草等,泥浆深度达到5~8 cm,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 cm,沉实2 d后排水晾田。根据钵盘尺寸规格,按畦宽1.6 m、畦沟宽0.35~0.40 m、沟深0.2 m开沟做畦。要求畦面平整,做到灌排分开,内外沟配套,能灌能排能降。播种前2 d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充分拍实,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实:秧板沉实不陷脚;平:板面平整无高低;光:板面无残茬杂物;直:秧板整齐沟边垂直[5]。
5.1.2 种子处理
浸种前晒种2 d,选用氰烯菌酯或氰烯·杀螟丹等药剂浸种48 h,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等种传病害。浸种时药液应高出种子10 cm,每天早晚各搅拌1次。浸种后淋去药液,在适温条件下催芽至90%破胸露白时摊凉待播。
5.1.3 播种时期
播种期根据茬口、秧龄、机械动力和劳动力等因素综合确定,坚持“宁可田等秧,切莫秧等田”的原则。按秧龄25~30 d推算播种期,苏中地区麦茬钵苗机插一般于5月15—20日播种。机插面积较大的种植户应分期落谷,根据插秧机的工作效率、数量等,分批落谷,确保适龄栽插。
5.1.4 播种量
按照每孔适宜3~4苗确定播种量,每孔播4~5粒,每盘播干种量60 g左右,用种量37.5 kg/hm2。
5.1.5 机械播种
采用钵苗机插播种机流水线定量播种。播前严格调试播种机,使钵内营养底土厚度稳定达到2/3孔深,按每孔播种4~5粒标准选控机器播量。播种程序为秧盘放入播种进口—播底土—播种—覆土。盖表土厚度不超过盘面,以不见芽谷为宜。
5.1.6 顺次铺盘
摆盘前畦面铺细孔纱布,以防止根系窜长至底部床土中导致起盘时秧盘底部粘带土壤或断根。将秧盘以中心线2侧横摆2盘,盘间紧密整齐,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不能吊空。
5.1.7 浸水覆膜
摆盘后,立即灌1次平沟水,水深不宜超过盘面,盘孔土充分湿润后立即排出,以利于全苗齐苗。封膜前在板面每隔50~60 cm放1根细芦苇或撒少量无病的稻秸秆等架空薄膜,以防地膜粘贴床土导致闷种。盖好地膜,将四周封严封实,地膜上铺盖1层稻草,厚度以看不见地膜为宜,预防晴天中午高温灼伤幼芽。秧田四周开好放水缺口,雨后及时清除膜上积水,以避免闷种烂芽[5]。
5.1.8 秧田管理
5.1.8.1 适时揭膜
盖膜时间不宜过长,揭膜时间因苗因天而定。一般在第一叶出齐后(播后7~10 d)揭膜。若覆盖时间过长,遇烈日高温容易灼伤幼苗。揭膜时掌握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
5.1.8.2 覆盖无纺布
为了防止灰飞虱入侵传毒,避免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不喷农药,减少环境污染,揭膜后及时覆盖无纺布,四周用土块压实,在2叶1心后松去四周的压实土块,让无纺布随秧苗生长而松动自如,移栽前 5 d 揭去无纺布炼苗,确保秧苗正常生长和防虫成效[5]。
5.1.8.3 适时化控
2叶1心期临时揭去无纺布进行化控,每张秧盘可用15%多效唑粉剂0.06 g兑水喷施,喷雾要均匀、细致,化控结束后及时覆盖无纺布。若秧龄较长,应适当增加多效唑用量,控制秧苗高度不超过20 cm,以利于机插。
5.1.8.4 水浆管理
揭膜后水浆管理以旱管为主,秧苗中午不卷叶不灌水。若出现卷叶,灌满沟水待自然落干。如遇低温应灌水护苗,天气转好后排水透气。机插前5 d左右控水炼苗,以增强秧苗的抗逆能力。
5.1.8.5 肥料施用
一般在起秧前4~5 d施好送嫁肥,1 hm2 净秧板用尿素75~105 kg兑水7 500 kg,于傍晚前结合揭无纺布补水时浇施,以增强秧苗发根和抗植伤能力。
5.1.8.6 病虫防治
移栽前根据苗情喷施杀虫、杀菌剂,做到带药移栽。
5.2 秸秆还田
前茬小麦收割时,用联合收割机留低桩 10~15 cm收割,开动切碎装置,切碎麦秸,麦秸长度5~10 cm,均匀分散于田面。选用80马力旋耕机干旋秸秆全量还田,还田后灌水层浸泡3~4 d,留薄层水(田面水层以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为准),再选用由姜堰市新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1BMQ-230 型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淀浆整平[5]。
5.3 机械插秧
5.3.1 适时插秧
秧苗5.5叶左右时及时栽插。盘土湿度需适中,否则会影响机插质量。机械插秧时,大田土壤要沉实,一般淀浆整平后沙壤土沉实2~3 d,黏土沉实3~4 d。田面高低差在 3 cm以内,机插时水层 1 cm左右。机插质量达到行直、不漏插、不漂不倒不深栽,机插后及时人工补缺。
5.3.2 插足密度
选用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钵苗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行距为33 cm),将插秧機穴距调至最小12.6 cm,一般实插24 万穴/hm2,基本苗82.5万~90.0万/hm2。
5.4 大田管理
5.4.1 水分管理
插秧后保持田间薄水层至湿润护苗。插后3~5 d灌3 cm水层后施除草剂和分蘖肥,保水层5~6 d,缺水及时补给。随后落干,沉实田土、通气促根,整个分蘖期薄水层间歇灌溉促分蘖。当苗数达到计划穗数80%时,开沟分次搁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和壮秆健壮,达到适群体、壮个体,提高分蘖成穗率。幼穗分化至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保持田面湿润,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获前10 d断水[5]。
5.4.2 施肥管理
施纯N 315 kg/hm2左右,基肥 ∶分蘖肥 ∶穗肥=3.4 ∶2.2 ∶4.4。具体肥料运筹:基肥于秸秆还田前施复合肥(N、P2O5、K2O含量均为15%,下同)375 kg/hm2和尿素112.5 kg/hm2;分蘖肥于移栽后7 d施尿素112.5 kg/hm2,1周后看苗促平衡施尿素37.5 kg/hm2;促花肥于倒3叶施复合肥225 kg/hm2和尿素150 kg/hm2,保花肥于倒1叶施尿素 75 kg/hm2。
5.4.3 病虫草害防治
5.4.3.1 杂草防治
插秧后 3~5 d,结合施分蘖肥进行化除。可选用60%丁草胺乳油2 250 mL/hm2或50%禾草丹乳油3 000~3 750 mL/hm2,结合分蘖肥均匀撒施,保持水层5~6 d,确保防效。7月10日左右视田间草害情况,若阔叶杂草较重,选用灭草松,结合纹枯病防治化除。
5.4.3.2 病害防治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防治主要抓好2个阶段:苗期见病斑即防治,且需普防普治,不可挑治,以2次防治为宜;抽穗期防治在抽穗初期(零星破口)防治第1次,隔5 d再防治1次。为提高防效,前后用药不宜相同,如稻瘟灵、稻瘟酰胺等可交替使用。纹枯病在分蘖期丛发病率在15%~20%、孕穗期在30%以上时,选用噻呋酰胺防治。防治稻曲病:在孕穗中后期用己唑醇对穗部进行喷雾防治。
5.4.3.3 虫害防治
虫害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螟虫:在螟虫卵孵化前1周用苏云金芽孢杆菌乳剂 2 250 mL/hm2,或在幼虫危害初期用25%的杀虫双水剂 3 750 mL/hm2 兑水喷雾防治。防治稻飞虱:当百丛稻飞虱虫量达1 500~2 000头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750 g/hm2 兑水对稻株中下部喷雾防治。
6 收获贮藏
黄熟期收获,收获后及时晒干或烘干,含水量≤14.5%时储存。
参考文献:
[1]谢成林,周兴涛,姚 义. 不同机插方式水稻高产群体特征及其产量研究[J]. 作物杂志,2014(3):109-112.
[2]张洪程,朱聪聪,霍中洋,等. 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1):50-59.
[3]周兴涛,谢成林,姚 义.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钵苗机插高产群体特征及其产量研究[J]. 中国稻米,2014,20(4):29-32.
[4]胡雅杰,邢志鹏,龚金龙,等. 钵苗机插水稻群体动态特征及高产形成机制的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5):865-879.
[5]姚 义,谢成林. 武运粳24秸秆还田机插800 kg/666.7 m2生育指标及生产技术规程[J]. 中国稻米,2013,19(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