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晓慧
袁文教授在查房
下着雨的周四上午,记者赶到长征医院骨科袁文教授的特需门诊时,病人们早已提前守在诊室外。刚查完房赶来门诊的袁教授,来不及与记者寒暄,就已接过病人的片子,在读片灯前细细观察起来。
作为声名远播的骨科“大咖”,袁教授的病房始终人满为患,今天难得空出的仅三个床位,刚开诊不到半小时,就收满了。再有急需住院的病人,便只能想办法往其他病房“安插”。袁教授告诉记者,来就诊的病人主要有三类:需要手术的、可以保守治疗的和手术后来随访的。看着一位位病人忧心忡忡地进来,最后都眉开眼笑地离开,记者深深地感受到袁教授这颗病人“定心丸”的威力与魅力。
袁文教授在看诊
必须手术时,没商量
“你真够‘坚强的,能扛到现在才来!”
一位中年男性,因颈肩部酸痛和双手发麻、活动差,独自一人前来就诊。他拎着一沓外地医院的检查资料,念叨着自己是办好了转院手续,特地赶来看袁教授门诊的。这位病人一坐下,便熟练地掏出一张详细记录了自己的症状和以往治疗信息的单子,交到袁教授手上。一番问诊和读片后,袁教授告诉他,他患了比较严重的颈椎病,片子上显示被压迫的脊髓已经变性,必须尽快手术,解除神经压迫,控制病情进展。“你真够‘坚强的,能扛到现在才来!”见病人有些犹豫,袁教授态度更坚决:“你必须尽快手术。”看到眼前的大专家如此“强硬”,病人明白了病情的严重性,同意住院接受手术治疗。
不敢手术时,“上堂课”
“才78岁,还是‘青壮年,为什么不能做手术?”
78岁的阿婆在老伴和女儿的陪同下走进诊室。阿婆说,她颈肩部疼痛50多天了,疼痛一直延伸到左手,痛到无法入睡,左手也没力气……袁教授诊断阿婆患的是颈椎间盘突出症,且突出的椎间盘压迫了左侧神经,导致左手疼痛和无力,需要做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听到要做手术,阿婆和家人纷纷皱起眉头。“我这么大岁数了,能手术吗?别家医院的医生说我年纪大,不能手术……”袁教授对阿婆说:“您才78岁,还是‘青壮年”,离100岁远着呢,您身体其他方面情况都挺好的,为什么不能做手术?”
袁教授风趣果敢的一番话让阿婆和家人放松了不少,但他们还是担心手术的风险,袁教授耐心地给他们“上了一课”:“首先,老妈妈您的情况比较严重,需要通过手术把那块突出的东西取出来,让它不要再压迫神经,这样你的疼痛就能缓解。其次,这个手术是微创的,很安全,大概开个3厘米的口子,出血10毫升,术后2~3天就能出院。第三,手术虽然都有风险,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而不手术造成的危害可能更大,你们能明白吗?”阿婆一家认真地听完袁教授细致的讲解后,虽似懂非懂,但对袁教授的信任让他们打消了疑虑,决定接受手术。
可选择时,陈利弊
“你这个属于手术‘相对适应证,可自己选择。”
一位40岁的中年女教师,心事重重地坐到袁教授面前,向袁教授倾诉自己的疑惑:“袁教授,之前的医生都说我的问题很严重,可为什么我自己没有什么感觉呢?只是偶尔有颈部发硬的感觉。”袁教授发现,虽然她的症状表现不严重,但影像学检查却提示,她有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袁教授告诉她,因为人对疾病的耐受力存在个体差异,她可能对这一疾病不敏感。在疑惑得到专家的解释后,这位女病人依然紧皱着眉头:“那我的情况需要手术吗?”袁教授耐心解释道:“你的情况比较特殊,相当于一个大坝的水位很高,但还没有决堤。手术可以提前解除后患,但暂时不手术也可以。如果以后保守治疗无效,还是需要手术。你的情况属于手术的‘相对适应证,做不做可由你自己选择。”听完袁教授的一番利弊分析,女教师决定尽快手术,免除后患。
不用手术时,点迷津
“我是给人看病,不是给片子看病。”
大多数病人都是不愿意手术才来找袁教授,这位大爷却是因为不敢不做手术前来就诊。大爷今年69岁,笑呵呵地迈着大步走进诊室。他患的是腰椎管狭窄,主诉左腿麻、胀,走路尚可,一天能走5千米。袁教授一边打量病人,一边仔细读片:“你不用手术,保守治疗就行。”大爷问:“好多医生都说我的片子有问题,不手术能行吗?”面对这位 “想手术”的病人,袁教授告诉他:“我是给人看病,不是给片子看病。你现在各方面状态都很好,走路也没有问题,不需要手术,保守治疗就行。但是我建议,你把每天走路5千米减少到3千米,分几次完成,同时注意复查,出现不适及时来就诊。”袁教授说服力极强的“给人看病论”,不仅让这位大爷打消了疑虑,也给旁听的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术后复查时,千叮咛
“下次复查别来这儿,挂我专家门诊,31块就行了。”
一位特地从香港赶来的中年男子,是颈椎病术后2个月来复查的。一见到病人,袁教授就“苦口婆心”地提醒着:“手术后复查不用来挂特需门诊,下次直接挂我周二下午的专家门诊就行,才31块钱。”病人连连点头,欣然道谢。病人恢复情况很理想,颈部和肢体的疼痛、麻木感均已消失,精神状况也好。袁教授欣慰地看着病人,细心向他交代了随访相关的注意事项。考虑到他常住香港,袁教授“特许”他可以省去术后第4个月的复查,在第6个月来做一次磁共振检查,并替他规划了一套省时经济的“来沪随访方案”。记者看在眼里,一股暖意涌上心头:大专家能够如此事无巨细,如此为患者考虑,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医生”。
繁忙的一上午,袁教授从坐下就一刻也未休息。在一旁的记者,听了很多、看了很多,更领悟了很多:病人真正需要的是优质的生活质量;要以病人自我感觉舒服为原则;提出治疗决策时,要考虑病人的心理问题……与袁教授几十年的从医经历相比,记者一个上午的见闻只是“管窥蠡测”,但即便如此,一位技精、思广、心细的“好医生”形象已让记者印象深刻,而袁教授将医学人文和整体观念落到实处的大医精神也足见一斑。
Tips: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来袁教授特需门诊就诊的,除了中老年患者,也不乏年轻人。有位中学生,因久坐、长期姿势不正确导致了肌肉劳损、颈部生理性弯曲“变直”,出现腰背部疼痛。袁教授提醒,年轻人也要注意少坐、少低头、多活动(蛙泳和泡温泉都是脊柱保健的不错选择),避免过早地出现颈腰椎退化。
专家简介
袁文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医院院长、骨科主任兼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颈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康复医學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颈椎外科研究学组组长,全美颈椎外科研究学会(CSRS)会员。擅长诊治各类脊柱外科复杂疾患,尤其擅长颈椎疾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特需门诊:周四上午。
大众医学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