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芳儒
记得我尚在豆蔻年华的时期,中学老师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人的一生由无数个选择组成,人生就是在不断选择中前行。踏上井冈山这片热土,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对选择人生有了更新的深刻感悟。
选择锲而不舍的坚持。人生在向远大理想目标进取的过程中,通常都会困难重重、逆境搏击,能否持之以恒就显得至关重要。井冈山斗争初期,革命队伍遭受重创、前途一片迷茫,秋收起义部队的5000多人抵达井冈山后只剩700多人,围困井冈山的国民党精锐部队却有20多万人,敌强我弱、力量悬殊。毛主席坚信正义的革命事业必胜,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以“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的超凡洞察力,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无数共产党人坚守信仰,不懈追求,他们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凝视一排排烈士英名,远眺绵延起伏的罗霄山脉,我扪心自问:在那苦难的年代,共产党人是怎么挺过来的呢?答案是:唯有锲而不舍的坚持,才能在困难中求发展,逆境中求生存,危机中求突破。立足当前现实,“坚持”宏观层面意味着“传承”,肩负起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微观上看意味着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宏伟目标。
选择家国情怀的担当。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密不可分。家国情怀就是将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融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井冈山2年4个月的斗争中,先后牺牲了48000多人,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5744人,绝大多数是无名英雄,平均每天有近60位同志牺牲。这些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前赴后继、愈挫愈勇,根本在于他们选择既将“小家”与“大国”同声相应,更将国家利益置于重中之重,实现个人选择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个人前途在为民服务中不断升华。有的人会说,现在国家富强了,我只需要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现在的我们30岁出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还不到4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7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程参与,这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我们日常的机构编制工作看似细小平凡,却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动公益事业发展、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直接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忠诚履责、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敢于碰硬,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
选择艰苦环境的磨砺。苦难是一笔人生财富,但苦难变成财富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咬紧牙关、战胜苦难。战争年代物资匮乏,红军在艰苦中磨炼了钢铁意志,战胜了挫折困难。井冈山的冬天非常寒冷,可是红军身穿单衣单裤,脚蹬自制草鞋,盖着干稻草入睡。从领袖到士兵,从军长到伙夫,都靠红米饭、南瓜汤充饥。当时,医药物资也很紧缺,红四军十一师师长张子清在战斗中踝骨中弹。没有麻药和手术刀,医生只能用菜刀一块一块地割开溃烂的皮肉,用竹镊子为他夹取骨头里的弹头。手术持续两个多小时,由于弹头入骨太深,医生前后六次用竹镊子夹取弹头都失败了,没有止痛药,疼得张子清大汗淋漓、多次昏厥,但他仍然选择坚持,被毛主席赞为“红军中的关云长”。今天我们面临的,虽没有生与死的考验,却依然是希望与挑战并存。“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沒有人不向往轻松安逸,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选择安于现状、拈轻怕重,而是要在深化改革、攻坚夺隘中忘我拼搏,靠顽强的意志艰苦奋斗。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我愿把艰苦的工作当作磨刀石,不怕苦、不怕累,不抱怨、不纠结,乐观向上、砥砺前行。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习总书记说: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作者单位:山东省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 E:WJJ
关键词:井冈山 选择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