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钢
编者按
街头,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背着书包,低头在地上用粉笔写着:钱包丢失,只要10元钱乘车返乡;一个衣衫褴褛的残疾人趴在人行道中央行乞,特意将血淋淋的伤口展示出来;一个看起来四肢健全的20多岁的姑娘来到你面前,拿出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和一张讲述个人悲惨遭遇(耳聋)的乞讨信……同学们,你们遇到过乞讨者吗?遇到时,你是怎么做的呢?你对这些乞讨行为有什么看法?
对于街头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乞讨者,不管他是不是骗子,我都会把自己的零钱拿出来给他。这些零钱对于我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他们来说,或许能帮上大忙。即使他真是骗子,我就当积德行善了。如果幕后有人操控的话,那么我给的这一些錢或许能让乞讨者少受一些皮肉之苦,这样也是值得的。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善事,也值得去做。
(河南信阳七中 杨 钢)
有一次,我在步行街碰到一个背着书包的学生,她逢人就说钱包被偷了,借10块钱吃饭。有许许多多的人经过,有的摇摇头,有的绕道而行,有的笑笑走开了,还有的小声说:“肯定是骗子!”我看见她着急可怜的样子,准备掏钱时妈妈硬把我拉走了。后来我故意走得慢点儿,趁妈妈不注意飞快地给了她10块钱。我相信她不是骗子,我认为人与人之间要有基本的信任。记得去年暑假时,我和奶奶住在亲戚家,那天,我们出门散步时忘带钥匙了,也没带钱和手机。这可把我们急坏了,奶奶想借个手机打电话给亲戚。和这个女孩的遭遇一样,我俩站在马路上向来来往往的路人借手机,问了十几个人,他们都不愿借手机给我们,后来终于有一个当兵的叔叔把手机借给了我们,对此我们感激不尽。有时,我们的10块钱可能会解决一个人的燃眉之急;有时,我们冷漠的态度也可能改变这个人对社会的看法。我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河南信阳七中 王 宸)
(以上两个片断均由董志崇老师组稿)
如今乞丐的数量直线上升,乞讨理由也千奇百怪。我却从未因此驻足,并非我吝啬,而是我知道,同情和施舍,帮不了他们一辈子。正常的社会,应该是大家都能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特别是身体有残疾的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社会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基本的保障,适当地给予帮助,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而非一味地强调怜悯与施舍。因为,泛滥的同情心与施舍,有时催生出的是寄生虫甚至是罪恶。一个国家,要给弱者提供充分的工作机会和生活保障,这需要的是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而绝不仅仅是个人的同情。
(浙江苍南灵溪中学 杨 怡 组稿老师 朱 伟)
如果碰到有人行乞,我会视情况而定。如果那个人需要更多的是帮助,而并非钱财,我会尽可能帮助他;如果他需要的只是钱,那么我会与家人商量后再决定,毕竟现在专业行乞户不少。要想帮助真正的行乞者,并不能只靠施舍钱财。
(河南濮阳市实验中学 王晗琪 组稿老师 李 茹)
在繁华的街头或在菜市场门口,常常有学生模样的人,背着书包,穿着校服,跪在地上,面前摆只铁碗乞讨,有许多过路人向其投掷一些硬币。这些人也许是因为家庭的贫困读不起书,在辍学后又不肯吃苦干活,于是,他们选择了乞讨。对于他们,我才不屑一顾,决不施舍。因为他们有健全的身体,完全可以自食其力,但是他们却舍弃了做人的尊严,只想乞求世人的同情,实在令人厌恶。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了死,保全了一个人应有的尊严,这样的人值得敬佩。而这些学生模样的乞讨者,则实在令人嗤之以鼻。
(浙江宁波龙观中心学校 梁巧娜 组稿老师 卢兴治)
结语:
遇到乞讨者,施以援手,这是对人的一种同情和关怀。看到大多数同学愿意对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老弱病残者给予帮助,小编看到了同学们的善意;看到同学们在家长或朋友的提醒下或是自己上当受骗后对乞讨者选择了怀疑和漠视,小编感到和你们一样痛心;看到同学们呼吁相关部门出面解决行乞问题,呼吁那些“行骗者”自食其力,小编不禁为你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点赞!小编希望同学们在遇到乞讨者时能够辨别真伪,提防那些假行乞的人,让自己的善意能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当然,也不要因为一些负面的新闻就完全放弃行善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