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华
“现在土地流转率多少?”“秸秆还田还是一种模式吗,焚烧比例占多少?”“仓储够吗,都能收储吗?”“黑土地退化,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多不多?”
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对吉林农业现代化建设十分关心,不时询问细节。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充分发挥吉林农业的特色和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争当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
就在4个多月后,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再次指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实现农业现代化,突破口何在?吉林给出的答案是“农村金融”。
2015年10月,《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对外发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位列“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重点任务”之一。同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吉林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希望可以在吉林省探索出一条操作性强、复制性广的普惠型农村金融发展之路。
如今,距离总书记给吉林“布置”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任务已过去两年时间。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17年全国两会前夕,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两年来,带着总书记的重托,吉林承担起国务院赋予的重大使命,以农村金融改革为突破口,大胆先行先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破解制约金融服务“三农”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效支撑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
吉林如何通过“农村金改”来助推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吉林又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
破局
助推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在农村金改
商品粮大省的“心病”
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吉林省在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前10位里独占6席,连续多年粮食商品率超过80%,是我国不间断调出粮食的重要省份,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玉米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肥沃的黑土平原、充裕的阳光和充沛的雨露,造就了从黑龙江南部直至辽宁北部的中国东北玉米带,其与同纬度的美国中部大平原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被业内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其中,吉林全省均位于中国东北玉米带的核心区域。统计数据显示,吉林全省约70%的农民、65%以上的耕地都种植玉米,玉米产量约占全省粮食产量的70%以上。
然而,玉米持续高产丰收,玉米销售却日渐困难。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新天曾在2016年表示,“近几年玉米产量均在2亿吨以上,而国内玉米全年消费需求仅为1.8亿吨左右,这样的消费量对于去库存来说是雪上加霜。”2016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价格进一步下跌。
这是吉林正面临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力的一个缩影。
其实,在吉林省粮食连年增产丰收的背后,种植结构单一、发展空间收窄、农民增收乏力等一些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也逐步显现。2015年,吉林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降至11年来最低,低于全国8.9%的平均水平,更低于辽宁、黑龙江,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巨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曾强调,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
确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种植结构单一、经营规模较小等一系列制约农业现代化的问题无疑需要投入,但是钱从哪里来?
在粮食价格长期倒挂和国家收储政策调整的背景下,财政、产业政策的单方面投入已难以为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效能正在递减。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唐仁健在解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时提出,确保农业农村投入,一方面确保增量,一号文件明确,“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另一方面,就是用好用活存量,做好“整合”和“撬动”两篇大文章。
如果不单纯依靠财政,就需要吸引更多的金融与社会资本。站在玉米种植基地旁,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孟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成说,“前些年我们一直想扩大规模,可是贷款太难了,土地流轉、农机农具、化肥农药、人工都要钱,一直让我们头疼。”
融资缺口是吉林全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面临的问题。吉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山昌文认为,农业是承受自然、市场、质量三重风险的特殊产业,比较效益低,自我积累能力弱。“如果是自由市场下,一方面绝大多数农民达不到银行的授信门槛,拿不到贷款;另一方面,银行服务农民的成本高、风险大,农民很难经得起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考量,满足不了银行风险控制的有关要求,即使进入银行信贷视野也很难得到授信和贷款。”
从孟家村看农村金改破解农业现代化“卡脖子”问题
农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恶性循环,极大地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怎样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吉林省金融办主任胡斌认为,关键要激活农村资产价值,变资产为资本,而盘活土地又是重中之重。
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高度重视农村土地金融化运作改革,亲自下乡驻点调研,要求创新模式,扶持典范,发挥榜样引领作用。2016年8月,公主岭市被确定为吉林省农村土地金融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市。半年多来,其“土地银行”模式初显成效。公主岭市委副书记孙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现在的农村缺乏的是整合资源的能力,政府必须主动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2016年,公主岭市范家屯镇把镇政府大楼抵押,获得3亿元银行贷款,成立范家屯城乡一体化公司,并由其控股成立范家屯土地流转服务公司和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城镇化建设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分支公司,以土地权益市场化实现为主线,探索农村金融改革引路、公共服务等配套改革跟进的一揽子综合集成创新模式,开展土地股权化试验。
孟家村无疑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该村的党支部书记王成说,村里共650公顷土地,2016年以前土地集中规模是200多公顷,城乡一体化公司提供400万元股权投资后,村合作社集中了65%的土地,今年准备把全村的土地全部整合到一起。
吉林财经大学教授安明友介绍,为改变土地细碎化的现状,范家屯城乡一体化公司计划为全镇每个村提供400万贷款额度作为启动资金,让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政府以400万元兜底。“对农民来说,如果合作社亏损,第二年就退出,最多损失土地流转一年的租金。”
根据设计,土地成片经营可提升农业效益,各合作社的收益得到保障,政府的400万元相应的股权就可以溢价转让退出,收回成本后,再投入其他平台,实现滚动经营。
孙策介绍,范家屯试点开展以来,农村土地金融综合改革运营模式、入股方式等逐步规范化,到2016年底,已有7个村实现土地整村流转、整体搬迁,土地流转总面积超过2000公顷。
范家屯是吉林全省的缩影。2016年,吉林土地流转面积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数量分别增长8.5%和20.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5%。
经营规模壮大后,王成又发愁怎么把粮食卖出去。但其实像中粮、云天化这样的粮食巨头企业,其实也头疼怎么找到合适的粮食。公主岭市委副书记孙策认为,“这里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粮生化需要大量玉米,可是没法与单一的农户或者合作社对接,那样商务成本太高,中间环节断了。”
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试图接上这一断掉的链条。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巍举例说,“如果有500家种植户具有生产能力,我们就可以统一管理与服务,按照中粮的要求去生产。销售时,我们再与中粮去对接。这样,我们就是一个渠道提供商,打通农户与终端之间的渠道。”
2016年,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选择在白城市试点,已经建立了40个基础金融服务站,2017年全年计划在全省建立500~800个服务站,每个村配一名协理员,由村会计、书记或者村中能人担任,今后将覆盖全省每个行政村。依靠金融服务站,公司可以掌握各类合作组织全方位的信息与需求,据此匹配资金,并提供全产业链上的支持。崔巍说,“这就能够真正推动农业不断朝着规模、高效、高收益发展。”
孟家村就深受其益。2016年,孟家村种植的190公顷玉米显得与众不同。“我们的苞米通过了可口可乐认证,按照他们的要求生产,中粮生化买了之后打成糖浆直接销售给可口可乐。我们不愁销路,而且价格比较高。”王成介绍道。
吉林省金融办主任胡斌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向记者介绍,刘国中省长曾向他指出,贯彻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须着重解决好农民安居乐业问题,让大家专心安心开心地投入农业现代化生产,实现收入水平大幅增长,既能为国家守住粮食安全生产底线,又能让人记得住乡愁,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人生选择。从吉林省当前的现实情况看,应大力推动棚膜经济,扩大果蔬供应。吉林省每年冬春季节的蔬菜自给率较低,需依靠南方外调供应,抬高了冬春蔬菜价格,既挤占了农民的增收空间,也增加了城鄉居民日常生活成本。棚膜经济发展之后,将变冬闲为冬忙,实现冬春季节蔬菜自给,既能较好平抑蔬菜价格,又可增加农民收入,为“三农”转型升级提供新的路径和空间。
实施差异信贷供给,助推种植结构调整,正是吉林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吉林省金融办副主任苗忠有告诉记者,“农村金改一年来,针对经济作物、棚膜经济、养殖业、园艺农业等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11个品类的系列产品,从申贷流程、审批时限、贷款期限等方面都提供支持”。据了解,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已将棚膜经济发展置于2017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位置,进行新一轮谋篇布局。
金融支持农业,农业反过来又成为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样的良性循环在吉林初步形成。
吉林省白城市副市长李振仲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白城市以农业为主,只要种植结构合理,农业的收益率不低,“在白城承包100公顷地,一年可赚50万元以上。农民能够以合理的价格拿到贷款,又可以用土地收益保证偿还贷款,从农村金融的角度来说,这才能够持续发展。”
布局
吉林农村金改蓝图如何绘制?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纪敏认为,农业要现代化,就要规模经营,而大农业必须有大金融来支持。
2016年3月,吉林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方案》提出的主要改革目标是,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试验地区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撑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产业转型升级。
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吉林农村金改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农村薄弱的金融基础。
胡斌介绍,针对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不足、信用环境不优、产权流转不畅等短板,吉林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基础服务、物权增信、信用信息三个支柱及产权交易市场“三支柱一市场”的新型农村融资服务体系。
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巍介绍,公司是一个公益平台,不仅提供资金服务,更从融资租赁、财务咨询到农民信用信息大数据等各方面提供综合服务。“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省、市、县、乡、村,逐级把基层的农村信息收集上来,经过各种比对筛选,配合各种融资机构,让他们进行对接,成为一家渠道供应商、资金融通商与大数据服务商。”
注册资本5亿元的吉林省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另一大平台。农行吉林省分行行长沙龙云告诉记者,物权融资公司有效地为银行分担了风险。他举例说,去年,延边州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井市弟洞农场提供担保,延边农行向农场提供了100万备耕贷款。“如果没有物权公司提供的担保,仅凭弟洞农场的抵押物,银行很难放款。”
面对农业经营者手里有经营权而没有流转市场的问题,胡斌介绍,2017年吉林将构建全省的产权交易平台。此外,还将打造一个全省农民的信用平台,推动涉农经营主体贷款走向信用化。
“我们对产权交易中心是翘首以盼,太迫切了,一旦建成,我们的涉农贷款会飞起来。”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李国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九台农村产权综合交易中心已基本筹建完毕,将为农村金融提供一站式服务,“国土、城建、工商、住建等多个部门均在这里办公,土地能真正流转起来。对银行来说,土地贷款有保障,没风险,为啥不提供贷款?”
胡斌认为,三支柱一市场的金融服务网络建成以后,不仅仅是为农民更容易获得金融支持,同时,也让基层党组织与农民多了一层非常紧密的互动关系,对巩固基层党组织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吉林银监局也试图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方面实施“村村通”工程,引导各金融机构不断下沉,截至2016年末,金融服务已覆盖8692个行政村,占全省行政村的93.76%。另一方面,大力推动铺设村镇银行网络。截至2016年末,吉林村镇银行已有61家,筹建4家,率先实现全省县域村镇银行全覆盖。
黑土掘金:土地资源资本化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权能以来,关于农村土地权能的政策密集出台,其政策指向无一不是激活农村土地的资本属性。
吉林省敦化市黑石乡永红村58岁村民姜治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依靠26.04公顷的承包地,种玉米、黄豆,经济收入一下子成了村里的“冒尖户”。2013年,姜治民希望贷款买一台联合收割机,可是却苦于自己手中没有抵押物。
2014年,吉林农行推出专门针对种地大户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姜治民用他9.04公顷的土地做抵押,一下就贷款20万元。“买了联合收割机后,除了自家地收割得快,空下时间出租还能再收10万元”。
在吉林省金融办副主任苗忠有看来,延边州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率先开展的地区,也是推广最有成效的地区。“在延边,农民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缓解。”延边州农委主任李忠文介绍,“延边州把农户和农村的土地资源变成资产和资金的过程,是生产力一次质的飞跃。”
数年探索之后,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日渐成熟,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也被提上日程。
作为全国59家农户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单位之一,也是吉林省唯一获准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的试点地区,长春市九台区2016年开始探索这项业务。九台农商行则是吉林省唯一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
九台农商行副行长李国祥介绍,政府和财政部门建立了风险补偿机制,国土和住建部门也建立了确权登记绿色通道。“去年,我们共为18户农民提供了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共377万元”。不过,李国祥也坦言,试点政策比较严格,比如说,申请贷款的农民必须至少擁有两套常住住房,限制了这项业务的推广。
限制“两权”贷款的障碍正在消除。据吉林省农委数据,2016年,吉林省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已初见成效,土地确权整省推进试点完成实测面积90%。2017年,吉林省将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推进任务,年底前发放确权证书。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行长张文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吉林省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小组正式成立,制定并完善了“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指导金融机构制定并完善了管理办法及操作规程,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出多种贷款方式,有效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贷款需求。到2016年底,吉林全省15个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累计投放6.96亿元。
2016年12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对激活农村土地指明了另一个方向。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2017年,吉林省将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开展集体资产清查核实,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加快建设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
九台区是全国33个试点县之一。李国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九台区共有193公顷的农村集体土地,符合贷款条件的土地有143块,面积115公顷。“这些地视同为商业用地,被市场普遍看好。今年3月,我们可能提供第一笔贷款。”
尽管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农村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初步凝聚成三农信贷“产品箱”,但吉林银监局指出,这绝大多数的产品都是基于目前农村现有资产,这些资产普遍存在资产确权工作尚未完成,已确权资产定价机制不完善和资产交易平台效率未经检验等问题,金融机构贷款发生风险后,抵押资产变现存在一定困难,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持续增加三农信贷投入,提高信贷可获得性”,这是吉林银监局提出的努力方向。
从“单兵突进”到“兵团作战”
2016年11月18日,农行吉林省分行推出一款全新的互联网金融贷款产品——金穗快农贷,首批主要支持农行能够批量、准确获取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等信息的农户,由系统实现自动审查审批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这是农行吉林省分行2016年新推出的10款三农产品之一,目前其推出的三农产品总数已达24款。
吉林财经大学教授安明友曾提出“农户以直补资金担保贷款,解决农民贷款难”的政策建议,被吉林省率先采納,累计向150万户农户贷款400亿元。他认为,单纯的财政政策,资金有限,而单纯的货币政策,小微企业与农民无法受益,只有财政与金融的高度联动才能够实现农村的普惠金融。
对此,吉林省金融办主任胡斌也指出,面对农村金融基础薄弱的现实,财政是初始推动力,然后通过财政支农金融化运作是实现农村金融普惠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资金天然地要追求利润,更要躲避风险,可农业偏偏是风险大、利润薄、周期长的行业,如何“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吉林省农业担保公司应运而生。2016年3月,按照吉林农村金融改革方案,吉林省财政以中央财政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资金作为资本金注入吉林省农业担保公司。山昌文介绍,“现在已经到位的资金是23.6亿元,明年将注实40亿元。以最大10倍杠杆计算,可以撬动400亿元资金投入农业”。这样一来,就能够一定程度上取代之前直接、分散、无偿、一次性的财政补贴方式,实现规模效应。
山昌文称,公司目前受理项目的担保费率全部在1.5%以下,大幅低于商业性担保平均3%以上的担保费率水平,且全部用于支持规模农业。山昌文总结,农业担保公司的职责就是“一手为农民增信(信用),一手为金融机构分险(风险),业务是在夹缝中生存,刀刃上行走”。
风险补偿基金是一种新方式。养殖业贷款难是全行业的通病,2016年下半年,吉林省畜牧局、省财政厅组织1000万元资金,通榆县政府出资1000万元,建立了风险补偿基金。白城市洮北政府单独出资1000万元建立风险补偿基金。
“有了风险补偿基金,再加上县畜牧业管理局和各乡镇畜牧站两级业务部门的力量,改变了以往由银行单打独斗开展业务的模式,我们顺利推出‘吉农牧贷这一新产品。”农行吉林省分行行长沙龙云告诉记者。
延边畜牧开发集团董事长吕爱辉介绍,2016年,不少延边黄牛养殖户都获得了农牧贷,“产业链上的这种金融支持,有时候比直接贷款给我们的帮助更大。”延边黄牛是农业部主推的我国前三大肉牛品种之一,黄牛养殖现已成为延边的支柱产业。
央行长春中心支行提供的资料显示,龙井、梨树、九台等5个试点地区已分别设立了风险补偿基金。
2016年,吉林已统筹安排近10亿元财政性资金,构建涉农信贷周转、贷款贴息、农业保险等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有效提升了金融机构涉农信贷投放的积极性。
社会资本也逐渐被纳入农业大金融体系,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受到市场追逐。吉林省财政厅官方资料显示,2015年,吉林省财政出资设立了吉林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初定100亿元,目前实际到位47.4亿元,引导基金参股设立的两只以现代农业为主要投资领域的子基金已经落地运转,基金总规模10.4亿元。截至2017年2月底,引导基金参股设立的子基金已在现代农业领域投资了9个项目,投资规模2.45亿元。
吉林省股权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庆贵介绍,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方式,能让财政资金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流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引导基金最少的出资额仅占基金总额的4%。据了解,目前正在筹建的吉林美丽乡村产业基金,初期规模8亿元,政府仅出资2亿元,另外6亿元分别来自银行与企业。
四两拨千斤,资本的力量也在加速变革。在资本运作方面,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断爆出新亮点——全国首创民营资本全资并购重组高风险社模式,组建江源农商行;全国首创国有资本牵头并购重组高风险社模式,组建通化海科农商行……通过产权改革,吸收各类投资462.7亿元,累计处置历史包袱189.7亿元。目前,吉林农信系统资产总额增幅、存款总额增幅、所有者权益增幅在全国农信系统均排名第一位。
2017年1月12日,九台农商行登陆港交所,成为内地赴香港上市第一家县级农商行,募集资金约为30.1亿港币。资本的嗅觉从来都是最灵敏的。九台农商行成功上市,表明了资本市场的态度。事实上,更多更活跃的资本正涌入这片肥沃的土地。胡斌说,这一年多来,吉林省金融办已接待包括蚂蚁金服等多家电商金融平台,“从他们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信心,吉林的农村金融大有市场。”
变局
吉林农村金改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从顶层设计,到整体推进,吉林农村金融改革正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将金融之血源源不断地输送进广阔的“试验田”,城乡二元藩篱被一点点撕开,现代农业筋骨日渐强壮。
农业发展了,如何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十分关心。
“这都是我管理的,你看,管理得多好!”站在室温超过20℃的草莓种植大棚里,58岁的孟宪平向记者介绍道。孟宪平是孟家村乾程合作社的第一批入社股东,家里13亩地在2016年拿到了13000元的流转费,作为一名专业的农业工人,他去年去辽宁学会了一整套草莓培植技术,每月基本工资2000元,“年底有分红”。
29岁的李德乐3年前只是一个农机手,靠着一手过硬的农机操作技术,每年收入十几万元。如今,他所组建的德乐农业合作联合社,服务土地上万亩,固定资产规模达到2000万元,社员237人,其中贫困社员109人。网上下订单的客户,通过“百度云可视技术”,可以24小时看着自己将要摘下的玉米。这样的玉米棒子每根9.8元,在2016年销售一空。李德乐称,“我们已经是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要种出中国最好的玉米。”
既要致富,更要扶贫。2016年下半年,九台农商行挑选43名农村贫困家庭的初中应届毕业生免费就读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三年后,这批学生将回到家乡,成为一名银行员工,为基层服务。九台农商行高兵董事长表示,“这种模式既能够满足农村金融人才缺口,又可以帮助当地家庭脱贫。”
国家开发银行吉林分行行长刘洪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金融智力扶贫,是吉林扶贫的重要方式,也是帮助贫困家庭彻底走出困境的有效方式。作为生源地助学贷款投放的主力军,至2016年底,国开行吉林分行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8.7亿元,支持贫困学生近34万次。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覆盖吉林省全部60个县(市、区)。
此外,据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统计数据,2016年,吉林还持续增加贫困地区金融资源供给,所推出的10余款金融扶贫创新产品贷款余额8.1亿元,直接支持贫困户1.63万户,间接带动4.4万户,提升贫困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3年初,九台农商行联合吉林五洲集团,为进入新型城镇社区的农民提供按揭贷款。开发商将贷款额的10%存入银行作为保证金,农民首付款最低30%,贷款利率不到5%。截至2016年12月末,贷款近3.6亿元。吉林财经大学教授安明友甚至认为,九台农商行推出的农民按揭贷款一旦向全国推广,对城镇化大战略或许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胡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们牢记一点,金融只是手段,坚决不搞金融自我循环自我娱乐,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繁荣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才是我们终极目标,也是衡量吉林农村金融改革成功与否的检验线。”
金融就像是数学公式上的自变量,带动着诸多的因变量。2016年,吉林的这个自变量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涉农贷款余额6110.2亿元,其中农村基础设施贷款同比增长19.79%,农户消费贷款同比增长13.11%,企业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9.93%;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33.9%;主要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36%,较年初下降0.59个百分点;主要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加权平均不良率2.34%,较年初下降1.47个百分点。
更值得关注的数据在“因变量”一端:今年2月7日,吉林省农村工作会议指出,2016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取得良好开局。粮食总产达到743.44亿斤,稳居全国第四位;亩产达到986.99斤,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农民增收保持良好势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市场价格下行情况下仍增长7%,超过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也超过全国农民收入6.2%的增幅。
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国中指出,2017年,全省农业系统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三农”工作的主线,深入实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下大气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拓展农村发展空间,为吉林新一轮全面振兴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