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宁
(北京百立门诊中医科,北京 10220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因为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所致,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1],经过临床诊断确诊后不进行适当干预,会对患者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研究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别选择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对比效果差异性,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9日~2017年4月20日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8例,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31~70岁,平均(46.51±2.64)岁;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30~71岁,平均(45.54±3.24)岁;
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
口服埃索美拉唑,每天2次,每次20 mg;之后给予碳酸铝咀嚼片,每天3次,每次0.5 g;观察组: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将15 g党参、4 g干姜、12 g半夏、10 g黄岑、3 g黄连、15 g枳壳、8 g竹菇、10 g白芨、10 g木香、6枚大枣等组合而成,当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即加以白术;当患者出现气胀症状,即加以陈皮;当患者出现反酸症状,即加以茱萸;所有药物均与200毫升水进行煎熬,每天1剂,每剂分早晚服用。两组均治疗60天。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胃脘胀痛为(1.21±0.55)分、痞满烦闷为(1.31±0.30)分、食少纳呆为(1.15±0.22)分、嘈杂泛酸为(0.71±0.33)分,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s,分)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胃脘胀痛 痞满烦闷 食少纳呆 嘈杂泛酸观察组(n=49)1.21±0.55*1.31±0.30* 1.15±0.22* 0.71±0.33*对照组(n=49) 1.69±0.41 1.67±0.40 1.89±0.31 1.36±0.3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有2例,对照组有3例,数据并无显著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n(%)]
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在发生后并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一般为上腹不适、恶心等,当患者病情经过临床诊断确诊后[2],需要对其立即进行干预,从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还可稳定病情。
临床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一般选择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埃索美拉唑虽然可以明显抑制胃酸的产生[3],但是并不会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一定的缓解,碳酸铝咀嚼片也是常规药物,可以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但是无较佳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气郁不畅[4],治疗根本需要调和气机、补脾健胃,而半夏泻心汤恰好能够满足以上治疗根本。半夏泻心汤主要由党参、干姜、半夏、黄岑、黄连、枳壳、竹菇、白芨、木香、大枣组成,干姜可燥湿消痰;黄连可泻火解毒;黄岑可清热止痛;甘草、党参可益气健脾;枳壳可消滞破气;木香可行气健脾;竹菇可清热化痰;白芨可止血消肿;多种药房配伍使用可改善微循环、修复组织、再生细胞,还能够利于胃肠道快速蠕动[5],保护胃黏膜,效果显著。
本文研究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2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中,并无较大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疾病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逐渐增加,还能够对患者细胞膜、生物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还能够避免机体的重要脏器受到损伤。
综上可知,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选择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
[1]吴欣欣.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2):286-287.
[2]杨晋翔,安 静,彭继升,等.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46-52.
[3]陈 丽,冯绍中,刘 琴,等.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52):50.
[4]石文杰.半夏泻心汤加减结合复方嗜乳酸杆菌片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6,38(10):1507-1511.
[5]许杰峰,钱静燕,黄文巍,等.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概述[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