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现状研究
——以南京市花岗幸福城为例

2017-03-20 03:34刘雨婷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村改居花岗归属感

刘雨婷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基于因子分析的“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现状研究
——以南京市花岗幸福城为例

刘雨婷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以南京市花岗幸福城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因子分析对“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由社区归属感、互惠、社区凝聚力、社区认同感、社区信任和地方性社会网络6个公共因子构成。并对“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提出了相关建议。

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因子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地不断推进,“村改居”社区建设成为了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型新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要着重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和城中村改造等问题。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在要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村改居”社区中原有农村社区的非正式规范和社会网络已经被打破,现行城市社区中的体制和关系网络还尚未建立,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已经下降,但在重建的过程中又遇到了许多阻碍[1]。笔者以南京市四大“村改居”保障房之一的花岗幸福城为例,测量该“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的现状,并用因子分析找出重建社区社会资本的重要影响因子,对重构“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提出建议。

1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1.1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性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南京市花岗幸福城406位社区居民为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通过对花岗居委会书记的结构性访谈获得了一手的访谈资料。

社区社会资本具体指标的细化会导致数据的庞杂和信息维度过大等问题,因此需要采用降维工具进行数据处理。笔者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的现状。

1.2 结构测量指标

目前针对社区社会资本的测量指标没有统一的框架。笔者综合考虑了维度和指标的全面性和清晰度,选取桂勇等[2]创建的7个维度的测量指标,分别是:地方性社会网络、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非地方性社交、互惠与一般性信任、志愿主义和社区信任。根据“村改居”社区的特殊性和试调研的实际情况,在具体操作化过程中对指标进行相应的修改。

1.3 样本情况

南京市花岗幸福城共包含6座小区,分别是:海棠园、玉兰园、杜鹃园、芙蓉园、牡丹园和玫瑰园。发放问卷420份,有效回收率为96.6%。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每一座小区发放70份问卷,每层的抽样都是概率抽样,因此具有代表性。

在被调查的样本中,男性占51.6%,女性占48.4%;18~35岁的占39.4%,35~55岁的占36.7%,55岁以上占23.9%;拆迁分配的居民占57.1%,自己买房的占8.6%,租户占31.3%,其他为1.5%(有6人未填写该选项)。

花岗幸福城是在原先花岗村的地址上建起来的,原花岗村委会的10个生产队成员都被安置在花岗幸福城,此外,也有鼓楼、中华门等南京市其他地方的拆迁户。从社区的基本情况来看,花岗幸福城的成员构成较为复杂,既有当地和周边的拆迁户,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租户和自己买房的居住者,这对社区的治理和整合有一定的影响。

2 “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因子分析

2.1 信度检验

通常信度检验用Cronbach’s α系数来评价,当α>0.8时,表示问卷的信度很好。科莱福提出用Cronbach’s小于0.35时可靠性较低,在0.35和0.7之间可靠性一般,大于0.7时可靠性较高[3]。运用SPSS 20.0进行信度检验后发现Cronbach’s α系数为0.775,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2 “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的因子分析

对7个维度38项社区社会资本的指标进行了相关系数的矩阵分析,将相关系数有两个及以上低于0.4的指标剔除,剩余20项指标(表1)。

(1)Barlett和KMO球形检验。经过检验,原始变量(“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的各项指标)的KMO检验值为0.795(>0.7),Bartlett球型检验P值为0.000(<0.001),表示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2)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6个公共因子。从表2可知公共因子总方差率可以达到70.494%,说明公共因子能够较好的反映原始变量的信息。其中,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为28.979%,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其次是第二个公共因子;影响最小的是第六个公共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472%。

(3)因子旋转分析。公共因子与原有变量指标的关联程度由因子荷载值表示,因子荷载值越大,表明该因子包含相应原始标量的信息量越度[4]。采用正交旋转中的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荷载矩阵进行旋转,旋转在6次迭代后收敛。

从表3可见,F1在“要是不得不搬走会感到遗憾”“住在这里很自豪”“小区有家的感觉”“现在的小区比原来更有归属感”“未来几年会继续住在这里”“向居委会提建议”和“可以信任的远邻多不多”上的载荷系数较高。这7项指标反应出了居民对生活的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将此因子命名为“社区归属感”。

表1 社区社会资本指标

表2 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F2对应载荷系数较高的是“征求邻居意见的程度”“邻居征求你意见的程度”。这2项指标表现了居民之间的交往和互惠,因此命名为“互惠”。

F3在“大部分居民愿意相互帮助”“小区居民的关系是和睦的”和“小区有紧密的邻里关系”这3项上表现出较高的系数。这3项指标都体现了社区居民相互之间的帮助和联系情况,因此命名为“社区凝聚力”。

F4在“小区的发展对我很重要”“小区会越来越好”和“关心小区各项事务”上表现了较高的系数。这3项都体现了居民对社区发展的期待和认同,是原先社区归属感中的一部分指标表现出集中的相关性,因此命名为“社区认同感”。

表3 旋转成分矩阵表

F5在“小区能公平对待居民”“公共事务应由居民共同协商处理”上系数较高。这2项指标都体现了居民对社区的信任,因此命名为“社区信任”

F6在“好朋友的数量”“小区中原先社区朋友的数量”和“最近两周拜访邻居的次数”上的载荷系数较好。这3项指标体现了居民在该社区内的社会交往情况,因此命名为“地方性社会网络”。

(4)因子得分分析。利用SPPS 20.0软件采用回归法统计得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根据因子得分,因子变量可以表示为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F1=-0.005X1-0.083X2+0.085X3-0.029X4-0.083X5-0.029X6+0.305X7+0.271X8+0.252X9+0.236X10+0.136X11-0.006X12-0.026X13+0.096X14-0.148X15-0.093X16+0.008X17+0.223X18-0.058X19-0.049X20,其余因子以此类推。根据方差贡献率,将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来计算综合得分F综:

F综=0.411 1F1+0.182 6F2+0.128 4F3+0.100 6F4+ 0.099 6F5+0.077 6F6

由此算出各因子的综合得分和总排名,见表4。

2.3 因子分析结果

(1)公共因子的解释。如表3所示,20项社区社会资本的指标集中表现在6个公共因子上。方差贡献率这表明影响“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的最大因素是社区归属感,互惠的解释力仅次于社区归属感,再次是社区凝聚力,之后是社区认同感和社区信任的解释力,地方性社区网络的影响程度最小。由此可见,社区归属感对提升社区整体的社会资本起到关键的作用,政府和居委会在进行社区管理时应着重关注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2)因子综合得分的解释。首先,F1社区归属感包括“不得不搬走会感到遗憾”“告诉别人住在这里很自豪”“小区有家的感觉”“现在的小区比原来更有归属感”“未来几年会继续住在这里”“向居委会提建议”和“可以信任的远邻多不多”7项指标。它们的得分排名分别为第1、第2、第4、第5、第10、第11和第3。其中,“现在的小区比原来更有归属感”能够排在第5名,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拆迁居民会更怀念和偏好原有农村社区的顾虑。对现在新社区较高的归属感可以从完善的社区基础设施、便利的公共交通和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方面得到解释。“未来几年会继续住在这里”的排名相对较低,可能是因为社区内有租户等流动人口,其在未来住所的选择上稳定性不高。由F1的得分可知,居民社区归属感强,社区建设过程中应该稳中求进,通过各类社区娱乐、服务、救助等活动逐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第二,F2互惠包括“征求邻居意见的程度”“邻居征求你意见的程度”2项指标,得分排名靠前,分别是第6和第7,是社区社会资本的较大影响因素,说明社区居民之间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等互惠行为有利于促进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社区应当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让居民能够有发生交流的场所。

第三,F3社区凝聚力中“大部分居民愿意相互帮助”“小区居民的关系是和睦的”排名在倒数几名,对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较弱。“小区有紧密的邻里关系”在中间位置,对社区社会资本是有较大促进作用。

表4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第四,F4社区认同感包括“小区的发展对我很重要”“小区会越来越好”和“关心小区事务”3项,排名分别是第16、第13、第17,其中2项都处于中等偏低位置,表明花岗幸福城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需要提升。拆迁居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这个新的居住场所,但还未完将社区的各项发展与自身联系起来。“关心小区各项事务”的排名较为靠后,可能是居民的自身积极性不够,或是社区事务的透明公开工作没有做好,导致居民无法了解社区各项事务。

第五,F5社区信任包括“小区能公平对待居民”“公共事务应由居民共同协商处理”2项,排名分别为第14和第15,居于中等位置,但却不显著。据居委会书记反映,除了完成行政任务之外,社区自身并未开展一些救助服务。此外,社区内居民表示自己对社区居委会的成员情况和公共事务都不太了解。这些社区制度系统的缺少可能是导致社区信任水平不高的原因。因此,建立一套社区内部的制度和规范体系,对社区成员做实事,让社区成员都能够参与和协商社区公共事务,是进一步提升社区信任的途径。

第六,F6地方性社会网络包括“小区好朋友的数量”“现在社区中原先社区朋友的数量”和“最近两周拜访邻居的次数”3项,得分排名分别是第8、第12和第21,表明地方性社会网络的整体水平不高。“村改居”社区与城市和农村社区不同的特点之一,就是“村改居”社区中存在着原先社区中的好友,如花岗幸福城的拆迁户与其原先社区的旧街坊一同被安置小区内,这对于构建新的“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部分原先的社会网络,逐渐扩大其辐射面,使得新社区中的其他居民都能够纳入进来,最终提升整体的社会资本。

“村改居”社区的外在形态是城市社区,楼房设计阻碍了居民之间像在农村社区里一样随意友好的相互走动。因此社区可以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空间,如纳凉亭、健身器材广场等,给居民们提供互动空间,以此来弥补不便进行“拜访”所造成的交往减少。

3 结论与建议

“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存量由6因子构成:社区归属感、互惠、社区凝聚力、社区认同感、社区信任和地方性社会网络。根据因子分析,对“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提出以下建议[5-9]:

第一,增强社区制度和规范建设。对于“村改居”社区而言,之前农村社区的制度体系大多被打破,在重新建立社区制度和规范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不适应,比如居民不清楚居委会的成员情况,也不知道居民委员会何时召开,这些都是会降低社区信任的原因。因此需要尽快的建立服务为民的社区制度和规范,让社区成员都能够参与到社区的公共事务中来。

第二,加快“村改居”社区的配套化设施和公共空间建设。目前“村改居”社区各项设施和服务的配套化程度还不够,缺乏成熟城市社区中的独立活动室、社区图书馆等配套化设施,这些设施同时也是社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是居民们进行交往和沟通必备的场所,因此需要尽快跟进和完善。

第三,政府大力扶持非政府社区组织,社区积极鼓励社区自组织。“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的社区凝聚力较低,而社区居委会目前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举办各种社区集体活动来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往。政府需要在资金和制度上大力扶持非政府社区组织,才能使更多优质的组织进入社区,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加入,从而扩大社区个体之间的地方性社区网络。此外,社区内部应当积极鼓励自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目前“村改居”社区中缺少社区自组织,这会造成居民没有足够的条件和机会进行社区参与,导致了社区内人际关系的薄弱,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下降。因此,社区居委会可以大力鼓励社区成员自发成立和加入社区自组织,并给予自组织一定的物质支持来维持其良性运行。

第四,培育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有些居民缺乏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不积极、自组织难以成立。社区居委会可以通过简报、公告、社区座谈会等形式宣传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提升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从而调动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和促进邻里关系。

[1] 李金永.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合村并居”社区治理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桂 勇,黄荣贵. 社区社会资本测量:一项基于经验数据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8,(3):122-142.

[3] 吴宝泰,蒋丽芹.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公众满意度评价体系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3,(19):91-93.

[4] 朱永东,向兴华,叶玉嘉. 基于因子分析的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 高教探索,2014,(5):68-73.

[5] 隋广军,盖翊中. 城市社区社会资本及其测量[J]. 学术研究,2002,(7):21-23.

[6] 方亚琴,夏建中. 社区、居住空间与社会资本——社会空间视角下对社区社会资本的考察[J]. 学习与实践,2014,(11):83-91.

[7] 孙 璐. 缺失与重建:中国城市社区社会资本探析[J]. 云南社会科学,2007,(3):106-109.

[8] Coleman J S.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Knowledge and Social Capital - Chapter 2 [J]. Knowledge & Social Capital,2000,(S1):17-41.

[9] Jan W. Van Deth. Measuring social capital:Orthodoxies and continuing controversi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esearch Methodology,2003,6(1):79-92.

(责任编辑:肖彦资)

The Status of Community Social Capital of “Village to Community”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A Case Study of Happiness Community in Nanjing

LIU Yu-ti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PRC)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data of Huanggang Happiness Community in Nanjing, 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ocial capital of the “village to the community” by facto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munity social capital of “village to community” is composed of 6 factors: community attachment, mutual benefit, community cohesion, community identity, community trust, and Local social network. It als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ocial capital of the “village to the community”.

village to community; social capital; factor analysis

C912.8

:A

:1006-060X(2017)02-0102-05

10.16498/j.cnki.hnnykx.2017.002.026

2016-11-07

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JSS162501)

刘雨婷(1996-),女,上海市人,本科生,专业为社会学。

猜你喜欢
村改居花岗归属感
安山玢岩-花岗斑岩混合矿石的磨矿产品粒度特性研究
万众一心战疫情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广西丹池成矿带芒场矿田岩浆岩源区特征及锆石U-Pb年龄分析
金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村改居”社区治理体制的变革与重构
“村改居”需要处理好几对重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