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运用高速摄影技术,采取测量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脚背内侧踢球动作的五个技术细节做力学分析,发现脚触球的力量是决定踢球高度和远度的关键因素。同时针对任意球,球门球,角球和球点球做出动作分析,指出踢球的力量和脚触球的部位,方向是定位球踢出最佳效果的主要影响要素。为读者和足球参与者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脚背内侧踢球;动作分析;技术;踢定位球
脚背内侧踢球技术是足球运动基本技术之一,它是用脚趾的多个跖趾关节和舟骨形成的足内侧面触击足球的一种踢球方法,这种踢球方法经常是球队防守反击,长传冲吊和射门的有力武器,在全队比赛的大范围战术组织及定位球进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通过高速摄影技术,三台摄像机分别呈立体的90°布置,即地面两台与被摄者相距7.5米一侧一后呈90°分布,空中与被摄者距离3米垂直于地面设置第三台摄影机,三台机器随被摄者运动而移动工作。运用观察法,比较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分析研究脚背内侧踢球技术全过程的运动生物力学指标,从中归纳总结脚背内侧踢球的动作方法和出球的决定因素以及脚背内侧踢定位球的技术要领和影响因素,为读者和足球运动参与者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和建议。
1 脚背内侧踢球动作分析
脚背内侧踢球动作中球员身体重心变化,出球瞬间踢球腿的角速度,线速度以及身体位移速度的变化,踢球腿绕额状轴运动的角速度,线速度发展变化趋势和踢球的动量变化是本次研究的重点,经过这些研究,阐明脚背内侧踢球的技术特征和最佳出球效果的影响因素。以下通过对助跑,支撑腿的选位,踢球腿的摆动,脚触球和随前动作这五个动作技术环节分别做分析论述。
助跑距离一般在3步到5步,可根据踢球实际的需要做出选择,如果要踢出近距离的球,则助跑距离近,如果要踢出远距离的球,则助跑距离相对远一些。斜线助跑,助跑方向与出球方向约呈45°角,助跑开始时身体姿势稍微前倾,身体重心下降,与地面所呈的角度约为70°至85°。助跑最后一步脚步步幅迈大,身体的位移速度降低,身体与地面的角度稍微增大,为支撑腿的站位做充分的准备。由于位移的加速度降低,这样身体此时向前的冲力变小,以便使身体有一个稳定的支撑。
下一步支撑脚的选位,支撑脚站在距离足球侧后方20至25cm的位置上,此时身体向支撑腿方向倾斜,姿势由助跑时的前倾逐渐变为稍向后倾斜,大约与地面呈95至115°夹角,膝关节股骨和胫、腓骨的角度由小变大直至基本伸直。其作用有二,第一,使身体获得稳固的支撑;其二,为踢球腿摆动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身体也要随支撑脚的站立而向内扭转倾斜,此时产生扭矩,增加踢球时的力量。
踢球腿的摆动是脚背内侧踢球的研究重点,踢球腿绕额状轴做前后摆动,以此产生踢球的速度和力量,它的摆动顺序是先绕髋关节向身体的后上方摆起,踝关节外旋脚面背屈,这一动作要和支撑腿选位的动作相协调,踢球腿摆起后大小腿折叠为60.85至81.49°,股骨由前向后上方做85.16至99.30°,角速度为2.85rad/s的钟摆式摆动,从而获得势能。根据动能守恒定理,mgh=1/2mv2,可见摆动的高度决定踢球腿的摆动末速度,由于人体有用力的过程,末速度又和踢球人的用力大小关系密切。摆动脚的末速度是触球的初速度,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公式:mv1+Mv2=mv1'+Mv2',其中m代表腿的质量,M代表足球的质量。从公式中得知当v2增大时,v1'增大。实践证明踢球时获得摆动腿的末速度快,那么足球离开脚的速度也就快,踢出的球稳定性和准确性就增高。
脚背内侧踢球助跑时身体姿势由稍前倾与地面呈70°至85°逐渐后移到与地面呈约115°脚触球动作,保持这个姿势以发挥最大的触球动量,踢完球以后身体与地面的夹角缩小为95°,来缓冲踢球的反作用力,踢球腿在触球前的位移速度逐渐增大,身体重心的位移速度在支撑脚选位之前由快到慢,选位前的最后两步上下起伏变大,重心位移的速度明显降低,以利于脚触球动作的发挥。身体重心的高度在垂直轴上随时间的变化为助跑中——选位降低——脚触球升高——随前动作再略为升高。
以右脚踢球为例,踢球腿从左腿支撑脚脚后跟外侧落地选位的瞬间,以额状轴为轴向身体后上方,大小腿折叠,做快速钟摆式的运动,脚随之做背屈。当大腿向后摆到大约90.30°时,再做近端固定的向前摆动,当大腿摆至与支撑腿接近同一平面时,小腿做爆发式的前摆,同时小腿以膝关节为固定点绕垂直轴做内旋,脚跖屈脚尖外转脚面外翻,直至脚触球。脚触球时,踢足球的后中或是后下部,踢球合力通过足球的重心,使足球产生足够的初始动量,在空中平稳的飞行;或者是踢在球的侧后下、侧后底部,合力偏离足球的重心,出球后依据伯努利定律产生左右方向的压强差,足球发生绕垂直轴自转同时侧向的旋转,在空中左右横向漂移亦或是划出美妙的弧线。
踢完球以后,人体由于助跑的惯性向前移动,支撑腿与地面的夹角进一步缩小,身体重心升高。同时踢球腿的肌肉做退让性工作后随惯性绕额状轴继续向前向内侧摆动,大小腿之间的角度为170.2°至175.8°,脚顺势继续跖屈朝前,以这样的动作平衡身体的惯性和反作用力。
2 脚背内侧踢定位球分析
脚背内侧踢定位球主要是指踢任意球,球门球,角球和球点球的技术原理和动作特征,通过对踢这四种定位球的运动学研究,分析得出最佳踢球效果的影响因素。
2.1 脚背内侧踢任意球分析
脚背内侧踢任意球,踢球动作与前面所述动作基本一致,如果踢出的是弧线球或是突然下坠的“电梯球”,则有一些动作上的不同。踢弧线球时脚触击足球的后外侧下方,合力∑F不通过足球的圆心,而是偏向一侧,足球产生左右的压力差,使其绕垂直轴旋转,在出球后划出美妙的空中弧线。“电梯球”是踢球腿在摆动过程中,大腿摆幅缩小,加快小腿的摆速和力量使其做高速有力的摆动,触球时踢球的后中下或是中底的部位,踢球的合力∑F不通过足球重心,球体产生上下压力差,从而使踢出的球带有绕额状轴的旋转,在空气动力学的相互作用下,(包括空气摩擦力和风阻)有高度和速度的急剧变化,因而有了急速下坠的效果,好像坐电梯一样忽上忽下,故称为“电梯球”。
2.2 脚背内侧踢角球分析
脚背内侧踢角球,由于场地的原因助跑距离有限,可通过腿部爆发力的和触球角度的调整,将足球踢向罚球弧位置的方向和后点位置,依据进球规律,促使攻方进更多的球。
2.3 脚背内侧踢球点球分析
脚背内侧踢球點球,主要追求的是出球的力量,但是由于脚触球的面积相对较小,所以踢球时的精准程度会差一些。具体动作是45°斜线助跑后,可瞄准球门的左中右方向触击球,同时通过身体姿势的变化迷惑对方守门员,寻找破绽,将足球踢进球门。有一种踢“勺子球”的点球射门动作,可稍作助跑并以假动作迷惑对方守门员,脚触球时踢在足球的后下或者底部,把足球送进球门,只是这种射门动作的难度比较大,球员稍不留神,就会射失。
总之,脚背内侧踢定位球时,踢球的力度不同,脚触球的部位不同,那么出球后所产生的飞行路线,方向和角度会各有差异。踢球的球员可根据文中所分析的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踢出随心所欲的飞出的足球。
3 结论
脚背内侧踢球的基本动作是通过45°助跑,支撑脚积极站位于足球的侧后方,身体重心逐渐升高和前移,踢球腿以大腿带动小腿向身体侧后方摆动,以获得最大的触球速度。脚跖屈外旋迅速接触足球的后中或是后下方,足球踢出以后,身体重心前移上升,姿势不变,踢球腿顺势向前摆动,肌肉做退让性的工作以缓冲踢球时的力量和惯性。踢球的力量是决定出球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刚,宋丹云.国家女足脚背内侧踢定位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3(10):24-26.
[2]陆仲元.荣志行脚背内侧踢香蕉球“圆锥式”摆腿动作的技术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3(03):29-34.
[3]陆仲元,陆煜.脚背内侧踢侧旋弧线角球的技术分析[J].体育科学,1995(06):44.
作者简介
高波(1977-),男,汉族,陕西省咸阳市人。体育硕士学位。现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研究。
作者单位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