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瑞
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新时期下的德育工作起着指导性作用。基于新时期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等政策的实施下,导致我国社会发生巨大转型和变革,从而影响了德育工作质量的现实问题。对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及其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分析其形成条件、现实意义以及方法论要求,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德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邓小平;德育理论;开拓创新;新时期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伟大领袖之一,是杰出的改革家、思想家。在邓小平同志的努力下,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国家工作的中心,开创了发展新纪元。在以邓小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共产党人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而创新正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体现了深刻的物质世界发展规律。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多种影响因素下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在新时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在当前时代发展进程影响下,各种思潮和观念纷繁复杂,导致部分群众忽略德育的作用和重要意义,甚至认为德育可有可无,给我国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带来阻碍,在此基础上对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及其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形成条件
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条件也包含于邓小平理论形成条件中,主要包括以下兩点。
1.1 理论基础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并非完全依靠邓小平同志及相关党员队伍的努力,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首先,马克思主义是根本理论来源。我国自上世纪初在革命先烈李大钊等人员的带领下,引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在五四运动中加以弘扬和推广,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了根,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较大的影响;其次,列宁同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以及拓展之后形成的理论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来源之一。我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苏联联系紧密,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及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列宁作为苏联伟大领袖之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形成了具有苏联特色的理论体系,给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借鉴;最后的理论来源来自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以及其它人员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项理论成果。其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教训和经验、以及毛泽东同志和其它人员的智慧汇总,是全体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上述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理论基础,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一部分,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同样也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德育思想理论、列宁的德育思想理论以及毛泽东的德育思想理论,此为其理论基础。
1.2 时代基础
马克思主义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其形成过程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制约。新时期下国际形势变化巨大,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给我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挑战。邓小平同志基于对形势的判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影响下,我国的社会形态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均发生巨大变革,在社会转型、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时期德育理论,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德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指导性意义。
2 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对于我国德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是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提出世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世界上的事物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新时期下,我国的社会形态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均发生较大变革,且变化速度极快。基于新时期社会变化和发展特征提出的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是针对我国新时期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提出的指导我国德育发展的理论,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是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在要求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一方面是与世界发展接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加强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此过程中,应看到,改革开放在促进我国是国际接轨、发展我国经济的同时,也使得我国与外界联系更加密切、频繁,大量混乱杂糅的观念、思想涌入我国,对我国人民群众的观念建设、思想建设形成极大冲击。德育在此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是保证我国人民群众在外来思想观念冲击下仍屹立不倒的防洪堤,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是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指导性理论,是我国推行搞个开放政策的内在要求。
2.3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如果说伟大领袖毛泽东领导人们推翻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邓小平同志则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并且,邓小平同志还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之后发展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担负着培养我国人民思想道德水平的重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作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指导理论,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的德育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 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的要求
新时期下,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具有新的方法论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3.1 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理论体系作为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其本质上仍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受社会存在决定和制约。世界是发展的世界,世界上的事物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当中,不同时代决定了社会历史条件也有所不同。新时期下,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具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新的方法论要求。其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在不同时期国情亦有所差异。上世纪初至新中国期间,我国一直处于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状态,在此过程中,毛泽东同志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获取最终胜利果实,将侵略者驱逐出境,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我国国情,将马克思主义转化为适用于中国实际的理论,称为毛泽东思想。其内容中的德育理论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新时期我国已不存在革命,而是通过改革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调整。此时国情与毛泽东德育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存在较大差别。因此,新时期下,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要求应根据当前我国发展实际,借鉴前人理论经验和教训,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将德育理念落实到实处。第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物质世界发展趋势下,事物不断向前发展,虽然在过程中可能遭遇挫折,但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必然发展到新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同样应遵循该规律,要求德育工作应随时代和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和更新,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拓展该理论。
3.2 全面掌握,突出重点
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要求,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提出德育工作应坚持全面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我国一直以来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如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理论成果。在实践证明下,毛泽东思想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并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了重要作用;邓小平理论则成为了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指导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对新时期下我国德育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指导我国德育工作进程。
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也是德育工作指导性理论的内在要求。重点论是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必须突出“四有”公民建设的重点,必须坚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培育“四有”公民是我国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我国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应突出“四有”公民建設重点,德育工作围绕该重点展开。两点论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既要突出重点,也要关注非重点,全面看待问题。新时期德育工作中,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问题是影响德育工作的重要因素。邓小平同志称其为“红”和“专”:“红”指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正确的政治方向;“专”是指具有良好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邓小平同志强调,“红”和“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们应该在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思想文化修养不等同于科学文化修养,但是又联系紧密,只拥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的人民由于缺乏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无法给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帮助;同样,拥有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但是思想道德水平低下的人民不但不能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甚至可能会阻碍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应坚持两点论的方法论,坚持全面的看待德育工作,既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也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3.3 继承与发展
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的形成条件之一,就在于对已有理论和经验教训的继承。马克思主义是该理论形成的根本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育理论深深影响着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列宁在本国发展社会主义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德育理论也是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来源之一;最为重要的,是毛泽东的德育理论。毛泽东德育理论与其他理论来源的区别在于,该理论是毛泽东根据本国发展实际提出的思想观念的总结。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自出现伊始就带有毛泽东德育理论的烙印,两者属继承关系。关于这一点,熊建兵在其论文著作中指出,邓小平的德育思想是在他长期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在对毛泽东德育思想体系的继承、丰富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基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理论渊源,是不可替代的理论基础,这一点同样也体现在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中,其在新时期下提出应继承毛泽东德育理论的优秀成果的方法论要求。
邓小平同志在继承了毛泽东德育理论成果的同时,也根据新时期下国际形势变化以及社会转型等现实条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结合创新理念,在已有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变革,从而形成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和新时期德育工作现状的德育理论。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创新和发展对于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由此提出方法论要求,即创新和发展。综合以上内容,得出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在新时期条件下的新方法论要求为注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4 结束语
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条件包括理论渊源、社会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并且对于新时期下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这一点在新时期大量外来思潮涌入,对我国人民的观念和意识形态形成极大冲击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新时期下,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通过对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重点论与两点论以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阐述,提出新的方法论要求,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卓,胡椿.邓小平德育思想研究综述[J].大理大学学报,2016(03):43-48.
[2]刘国华.邓小平德育理论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3]董蕾.邓小平德育思想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4]刘云山.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及其发展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04.
[5]熊建兵.邓小平对毛泽东德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04):12-13.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