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劲静
通过“腾笼换鸟”,中铁二局与中国中铁存在的同业竞争关系得以解决,更名为中铁工业并重新出发后,公司将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3月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5楼,“中铁二局”正式更名为“中铁工业”,并在上交所敲锣上市,这意味着中铁工业正式亮相资本市场。
中铁工业是中国中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战略,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推动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将工业板块资产重组整合上市的全新企业。随着原中铁二局正式更名为中铁工业,其主营业务也从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转变为高端装备制造,使得同业竞争问题得以解决。
那么,接下来中铁工业的主营业务将会有怎样的具体变化?在同行业中又有着怎样的竞争优势?对未来业务有着怎样的规划?带着此类问题,《投资者报》来到中铁工业新闻发布会现场,采访中铁工业相关领导并得到解答。
腾笼换鸟解决同业竞争
“16年前,我作为中铁二局董事长站在这里,为中国铁路基建第一股敲锣上市;10年前,我作为中国中铁第一任总裁站在这里,见证了中国中铁的整体上市;今天,中铁二局与中国中铁的工业系统完成资产置换,更名为中铁工业,我再次站到这里。”中国中铁董事长李长进在中铁工业的重组更名仪式上如是说。
此外,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时至今日,中铁二局的重组项目启动已有400多天,从方案讨论到最终决策、自首次公告至完成交割,整个项目经历了各种困难与挑战,今天的成功来之不易。”
据了解,中铁二局自2015年9月首次披露交易预案,到2016年9月获得证监会核准批文,直到2017年1月,重组资产才完成交割过户,耗时一年多。整个重组方案主要分为三部分,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和募集配套资金。
其中,重大资产置换主要是,将中铁二局持有的二局有限100%股权与中国中铁持有的中铁山桥、中铁宝桥、中铁科工及中铁装备四家100%股权中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其中,置入资产的转让作价合计约117亿元,置出资产的转让作价约72亿元。
根据《重组办法》,中铁二局的这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由于重组完成前后,控股股东二局集团和实际控制人国务院国资委不变,即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因此本次重组并不构成借壳上市。
重组前,中铁二局的主营业务是建筑工程加工、房地产开发和物资销售,与中国中铁存在同业竞争关系。而此番“腾笼换鸟”,使得这一问题得以解决。
中国中铁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于腾群称:“经过重组,中铁二局的房地产业务都取消,今后也不会再从事。为禁止公司体系出现同业竞争的问题,去年下半年中国中铁向全公司发出文件,其基本要求为,中铁工业从事的业务,禁止中国中铁旗下其他企业从事。”
重组后,中铁工业的业务将以高端装备制造业务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形成四大业务板块——道岔(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通常在车站、编組站大量铺设)、钢结构制造与安装(桥梁钢结构、建筑钢铁钩的制造等)、隧道施工设备及相关服务和工程施工机械。
“中国中铁与原中铁二局之间,长期存在同业竞争问题。中铁二局原先是装在中国中铁里的,一直想寻求解决。在国企改革及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给了我们重组的机会。”于腾群表示,此前四家公司距离国资委要求和发展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此次希望通过工业板块的上市来提高整个工业板块的运营水平,提升风险管控及盈利能力。
查看原中铁二局的业绩情况发现,公司2015年和2016年三季度的财报数据发现,公司的营业收入为578亿元和368亿元,同比下降19%和5%;净利润亏损额分别为0.97亿元和1亿元,同比下滑41%和27%。由此看出,公司重组前的业绩亏损有所改善,但重组后业绩是否会扭亏为盈?就此问题,中铁工业财务总监告诉记者说:“重组后的业绩有所改变,但由于证监会的要求,重组后的业绩要等到三月份才能具体公布。”
此外,针对未来主营业务的规划,中铁工业董事长易铁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短期来看,中铁工业接下来要着手实施的是积极开辟新领域,比如地下空间开发和海绵城市。
所谓的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被称为“水弹性城市”。
“在国家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每个城市的空间都比较拥挤,我们将会垂直向下挖,开发地下停车场。另外,就是关于水务环保设施和跨座式轨道式交通,还会利用地理优势,开展海工装备。”易铁军说。
有必要布局海外市场
中铁工业的上市实现了中国中铁的工业制造板块核心的独立上市。对于未来的发展,易铁军表示,转型后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海外市场的开拓,将会使得中铁工业盾构机(全名“盾构隧道掘进机”,是一种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高速铁路道岔、桥梁结构等产品具备较大增长潜力,成为中铁工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未来中铁工业将依托‘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并借助中国中铁多年来在海外形成的战略布局和网络,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中铁工业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余赞说。
余赞预计,未来15年全球基础设施市场的需求量约在3.3万亿元,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预计将达到4500亿美元。
“随着新一轮城市更新,诸多市政建设、公路、城轨建设将掀起新高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我们认为,海外需求也将出现较大增长,预计2020年钢结构市场需求有望翻一倍。”余赞对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国企改革现已进入以“混改”为突破口的2.0阶段,中央企业以公司制改革与上市为突破,2017年央企整体上市或有明显提速。
问及下一步混改计划,于腾群称:“改革永远在路上,根据国企改革的要求,按此完善企业的机制,会根据环境的变化,继续推动改革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