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习惯培养的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基础阶段。因此,幼儿的常规教育要贯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之中,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对幼儿常规意识培养的相关思考。
在游戏中形成规则意识
幼儿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作为老师,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的、愉快的环境,消除幼儿的焦虑情绪。因为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在愉快的环境里,幼儿的情绪也是轻松愉悦的,他更愿意接受规则,并遵守规则。
在一日活动中,有许多規则需要幼儿去遵守,但我们不可能让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所有的规则,也不可能让幼儿把所有的规则都掌握得很好,而且很多规则是需要在反反复复中建立起来的。因此,规则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呈螺旋上升的过程。
记得刚接手小班时,他们排队走路成为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拉着前面小朋友的衣服,还会一个跟着一个走。如果让他们松开手,就不知道什么是一个跟着一个走,总是有一些小朋友走在队伍外面。怎么办呢?为了让孩子尽快建立这个规则,笔者通过游戏的形式,如老师念《跟着小旗走》的儿歌:“来来来,大家来排队。快快快,看谁排得对。”孩子听到以后,都赶快排到老师的后面。老师又开始念儿歌“走走走,跟着小旗走,走走走,跟着朋友走。”有的时候,笔者又变换玩法,“告诉小朋友,我们现在走在一座独木桥上,千万不要掉进河里了。”孩子们觉得很好玩,非常愿意跟着老师走。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走。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一切的习惯都要靠学习,他们可塑性强,爱模仿,爱探索,他们对很多事情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根据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在常规教育中,笔者通过故事、诗、儿歌等,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规则,并遵守规则。如洗手,有些幼儿喜欢玩水,特别是冬天,很多小朋友不会挽袖子,经常把袖子打湿。于是,笔者教孩子们一边念儿歌,一边学习挽袖子。孩子们在念儿歌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洗手,还掌握了正确的洗手顺序。洗完手后,有的孩子跑到老师面前,非常高兴地告诉老师,他的袖子没有打湿。
树立良好的榜样
每位幼儿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他们很在乎老师对他的看法,特别是在集体活动中。在一日活动中,笔者利用幼儿的心理特点,对遵守规则的幼儿及时鼓励,为幼儿提供获得成功的感受。如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有一天,喻翔小朋友来到幼儿园很大声地向老师问好。老师马上对他说:“你真是一位有礼貌的好孩子。”他听到以后非常高兴,从此以后,他每天来幼儿园都会大声地向老师问好。
在集体活动中,同伴也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同伴的榜样更能有效地影响幼儿,养成幼儿学习好的行为。如每次进入睡眠区,总有一些幼儿大声地说话,怎样让他们安静下来呢?笔者利用幼儿爱模仿的特点,轻轻地说:“今天张力恒小朋友的动作又快又好,而且睡得最好,一点声音也没有。还有珠珠、刘萍、李祺宜也睡得好。”由于有了同伴的榜样,那些说话的幼儿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马上不说话了。经过反复的学习和培养,幼儿午睡时的纪律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学习同伴的同时,老师的言谈举止对幼儿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也要处处为幼儿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幼儿,感染幼儿,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知道违规是要承担责任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幼儿知道规则的存在,但规则的执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要经过不断的练习和强化,同时幼儿年龄小,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不断地强化。如上下楼梯,老师要求孩子按顺序走楼梯,不拥挤,不抢前,上下楼都要靠右行,而且每次上下楼时,老师都不断地提醒、指导,使幼儿养成好的上下楼的习惯。由于平时的严格要求,我们班的幼儿都是按照平时上下楼要求,有序地从二楼撤到安全地带,没有发生任何不安全的因素。
规则的制定是让幼儿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习自我管理,在日常生活中能遵守社会的行为准则。如我们班的孩子很喜欢看书,但不爱惜图书。开始老师对损坏的图书进行修补,告诉幼儿要爱惜。可是,还是有小朋友要撕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起讨论,怎样不让书宝宝受伤呢?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要轻轻拿,有的说不能抢,还有的说不能卷书等。最后决定,对于故意损坏图书的小朋友进行制裁,请他赔偿。让幼儿知道,违反了规则要承担后果。而且让违反规定的幼儿记住教训,不再犯规。同时,反复提醒幼儿,不要违反规定,以帮助幼儿减少违规现象。
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认知,不仅影响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将影响他们终生适应社会的程度。有良好的规则意识,就会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小红花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