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一直认为,新教育最终是靠一个个具体的教师和他们的教室而扎根的。诚如焦作的新教育负责人张硕果老师说的,所有接触新教育的老师,无论大环境如何改变,他们教室里很多做法,是回不到老路上去的。越是对教育有着自己思考的教师,这种情况越会非常明显。睿智的硕果老师敏锐地抓住了种子计划的机会,按照不同的节奏分层次带动起一批一批的教师,让已经相对成熟的第一梯队的部分榜样教师负责不同的项目,协助整个焦作实验区的新教育推进工作。这次焦作之行,让我看到了新教育在焦作的扎根和发展,看到了不一样的新教育风景。
焦作,是新教育希望的田野!
凌子老师的《人鸦》探讨
来到焦作所到的第一站,是武陟;武陟探访的第一位种子教师,是育英小学的凌子老师。
吃完早饭七点多,和张硕果老师一起下楼,武陟县教科所的金主任已经在楼下等候了。武陟县距离焦作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上,随处可见正在收割中的麦田,挟着淳朴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想象中,凌子老师的教室,也应该氤氲着这样的淡淡的淳朴的气息吧?
在刘校長办公室稍微休息了一下,就来到了他们的多媒体教室。相比宽阔的大操场和漂亮的小花园,这所有两千多学生的学校的教学楼略显老旧了一些。刘校长介绍说,整个楼体正在分批逐步加固的过程中,不久之后,各方面的条件应该会比现在更好一些。其实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利用现有的条件营造一种文化的氛围,重要的是在一间间教室里,正在发生着什么。
凌子老师教的是三年级,她这节课是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人鸦》的主题探讨,参加探讨的,还有班级的一部分父母们。我看了一下,到场的还是母亲居多。
凌子老师带孩子们以一首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开启,然后大家一起读了金波的《不应当只记得》。在新教育班级里,孩子们的状态就是最好的名片。他们的声音,他们对诗歌的表现力,都可以感受得到他们真正经历着但我们却看不到的成长。
到了《人鸦》的主题探讨了。老师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他在没有变成乌鸦时,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们有没有过像他一样的事?”之后顺着“瑞夏德”这条线索,全班进行了交流。旁边的父母们也跃跃欲试,纷纷站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很多父母说到自己的孩子,除了表达出对孩子的爱,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和凌子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她关于自己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七彩阳光班级,班诗、班歌以及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孩子们沐浴着阳光成长这样的层面,结合道德发展图谱,最终应该是自己努力成为这七彩之光,能够照亮周围以及世界,这样的愿景应该始终装在孩子们的心里。而大家在一起穿越那些伟大事物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和这个镜像相互编织,不断强化,最终让这七彩之光真正融入孩子的生命。
永爱之秋老师的
班级毕业仪式
永爱之秋老师所在的育才小学,距离凌子老师很近。据说,这育才和育英这两所学校,是武陟县城最好的学校了。
简朴的校园,干净整洁。我们来到位于四楼的多媒体教室之后,永爱之秋老师和她的孩子们已经准备好了。看到我们走进来,他们纷纷热情地打着招呼。硕果老师一下子看到了问题,转身问校长:“班里学生怎么没有都来啊?”校长抱歉地说:“地方小,孩子们都来了的话坐不下。”我还有些纳闷,怎么会呢?虽然学生座椅不是很多,但怎么也能坐下四十来个人吧?哪知道硕果老师给我说了一句让我无比震惊的话:“也是,她们班要是全来的话,有102个孩子。”我当时就愣住了。一百多个?我带过的班,人数最多的64个,我见过人数多的班级,78个。但是这102个孩子怎样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间教室里,我还真没有见过。我说是不是教室比平常的大一些啊?硕果老师说,一样大小,孩子们一上课,都只能紧贴着桌子一动不动。我瞬间悲哀起来。忽然想起当年遇到一位年轻的老师,和常丽华老师对话的时候问:“你们这班人数少可以做新教育,我们七八十人的班级,怎么做呢?”如果这位年轻的老师现在看到永爱之秋老师在一个102人的班级做新教育的话,不知道该作何感想呢?!
毕业仪式也很简朴。以“忆往昔”为线索,借助梅香岁月、庆典社区、凝墨香梅等几个板块,大家重温了在梅香阁的六年中那些难忘的点点滴滴。尤其孩子们写作课程中留下的一篇篇感人的文字,更是如同他们的宣告:“卓越是我们的肤色,勤奋是我们的习惯”,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已经为重新出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是结束,也是开始。伴随一曲《追梦》的班歌,简朴的毕业仪式结束了。但在座的老师们,都还沉浸在这浓浓的氛围中无法自拔,这就是仪式的魅力。
永爱之秋老师是一个非常用心的人。作为网师学员,她2012年的年度叙事获得了十佳叙事;负责整个区域的种子计划工作,每天都要给大家发短信,或者分享心得,或者进行激励;担任梅香阁班主任,她带大家扎实推进各项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更重要的,她作为一个女儿,一位母亲,家庭的重担还需要背扛肩挑。
但孜孜以求的永爱之秋老师无疑是幸福的!说起她的班级,她睿智幽默,兴奋满满;说起焦作种子教师团队,她殷殷期盼,幸福满满。唯有说到网师生涯的时候,永爱之秋老师落泪了。但我理解,这眼泪,是成长中抽丝剥茧必经的阵痛;而之后,永爱之秋老师必然如涅■一般,站在一个人生的新起点!
一路书香一路歌
这个网名,有点长!但也唯有这个网名,才能把徐老师在新教育行走的心情和状态,做出最好的诠释。
是啊,徐老师没有理由不高歌。她刚刚送走的初三年级,考入焦作一中的有15个,是她们孟州东小仇中学历年来最好的成绩。数字不大,但是比例很高。而且,当某些毕业生离开的时候打砸学校侮辱老师泄愤的时候,她送走的毕业生不仅无一例这样的事故,孩子们还给她送来亲手制作的礼物,时常回来看望她。她说这一切,都是因为她陪伴孩子们,“一路书香”浸润的结果。
徐老师乐观开朗,坐在她面前的时候,任谁都无法不被她的这种气息感染。她说她们学校一位退休的老校长,每次看见她都说:“看见你这闺女,我就高兴!”我想,徐老师班级的学生,也该会和这位校长有同感吧?
徐老师介绍,她的孩子已经从阅读中得益了,但是她还想做得更好,所以从这一届初一开始,她准备做自己的班级课程了。在大家都加班复习要成绩的时候,她带领年级组拒绝加班。她说平时让孩子们上好每一节课,带孩子们多读书就行了,无休止地给孩子们加压是在戕害孩子们。她说每次看到很多学校很多班级的孩子们蹲在教室门口补作业,每天除了课本不读书的时候,她都很心痛!我理解她这种痛,其实无论父母还是老师,大家都很痛。即使安排学生这样去做的老师,心里一定也是很痛苦的。但是大部分的人选择一边痛,一边在大环境的指挥棒下沦为“施暴者”,唯有有信仰的教育者,才会坚定地借助阅读以及有意义的活动来滋养孩子们生命,让他们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如徐老师,如许许多多的新教育老师!
窗外天使飞过
车停在孟州韩愈小学大门口的时候,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的确,是震撼!那一刻,我隐隐有点理解,为什么谢老师给自己起名“窗外天使飞过”了。
正对着校门,是一座极其高大的欧式建筑,酷似英国伦敦的白金汉宫。宽阔的院落和整洁的地面,让我恍然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
登上一级级台阶,我们先来到了谢老师的教室,一个四年级的班级。孩子们正趴在桌子上写着什么。看到我们进来,很乖巧地收拾好东西,坐端正了。谢老师指着我给大家介绍:“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我心里暗想,我还从来没有和谢老师沟通过,不知道她会怎样给她的孩子们介绍我呢。接着,听到她问大家:“你们还记得读过的《嘭嘭嘭》的作者童喜喜吗?”孩子们立刻满脸堆笑看着我,我赶紧很无力地解释:“我不是童喜喜!”谢老师满脸堆笑对孩子们说:“这位蓝玫老师是童喜喜老师的好朋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可以跟蓝玫老师说!”孩子们很礼貌地朝我微笑着,都没有说话。
我看了看她们教室的布置,问大家:“有没有什么想让我帮你们带话给喜喜老师的?”一个白白净净的小男孩站起来,恶作剧一般地说:“我不想上学!”“啊?为什么啊?”我问他。他回答我说:“我也说不上来,就是不想上学。”“那你喜欢什么?”我继续问他。还没有等这个孩子回答,旁边的伙伴就开始起哄了:“喜欢玩电脑、打游戏。”“才不是呢!”这个男生笑了笑反驳着,他显然知道大家是故意的。
谢老师告诉我,其实说不想上学的男生,是班级里阅读量最大、学习最好的一个孩子。我告诉她:“孩子遭遇不到有挑战性的事情的时候,就会懈怠。如果老师只是给了空间,而没有给予更高远的目标让他去不断超越,很容易让他养成一些不利于以后更大发展的习惯。因为孩子跟随我们的只有六年,而之后,他的人生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要遭遇更多的人,能适应环境并在任何情况都能让生命保持不断成长的姿势,才是我们要给孩子一生受用的财富。道德发展的最高境界,便是我们努力要到达的去处。”
谢老师抱来了她和孩子们一路走来留下的作品,那些质朴的文字里满满的故事,和谢老师的坚定和执着,让我嗅到了新教育人的气息……加油,天使一样的谢老师!
党老师的幸福
走到党老师的学校门口的时候,我忽然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一排排的平房把整个学校隔成了一个个的方块儿,除了教室前面和连接起前后整个院落的一条小路,其余的地面都没有硬化。很喜欢这种感觉,那些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庭院角落里,总是会散落着一些正在努力发芽准备开花的种子吧?看着眼前的校园,我仿佛嗅到了一种叫希望的东西。
我们到的时候,党老师正在课堂上,因为马上就到了放学的时间了,我们顺势来到了她的教室。党老师的班级是四年级,这是一间典型的新教育风格的教室:墙壁上贴着道德发展六阶段图谱,童书推荐,学生作品。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教室后面的墙壁,整面墙壁按照十二个月份分割成了十二个区域,每个区域都贴着孩子们共读过的诗歌、童书、举行过的活动的照片等等。等到有过生日的孩子的时候,應当还会补充进生日诗歌和生日故事吧?每一个细节都在告诉我们,这里是孩子们的又一个家。
和之前几位种子教师的孩子们一样,党老师班的孩子们落落大方地和我们一行打着招呼。看到孩子们桌上的课外书,我问他们都喜欢看什么书。哪知道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我介绍他们最喜欢的童书。一个个神采飞扬、自信满满,我在这群孩子的身上,全然感觉不到忸怩和忐忑。除了阅读,还有什么能给予他们这样的力量呢?我脑海里浮现出那首新教育人都喜欢的诗来:让我们去走这条路吧……是啊,让我们,一起去走这条路吧,这条叫做新教育的路!
临别的时候,我收到了一群小姑娘用即时贴写给我的祝福的话,孩子们的淳朴和真挚,让我很是感动。同行的孟州市教研室的赵主任手里捏着孩子们送他的祝福,一边走一边笑眯眯地看着,还忍不住读出声来!
生活中的美好,莫过于此了吧?
齐老师的苦恼
解放区王储小学的这位齐老师,是诸位种子教师中我见到的唯一一位男士。一进到学校,我们跟随齐老师来到了他的教室。和之前几所学校的大班额相比,齐老师这间有四十几个学生的二年级教室就显得很宽松了。因为还没有到上课时间,孩子们还没有到齐,但每个人的桌子上,已经放了一本绘本了。先到的孩子们正坐在座位上静静地读书。教室后面的一个板凳上,一台小小的录音机,让整个教室因为这音乐,多了几分诗意和温馨。窗台上的绿植文竹居多,我想大约和瘦弱白净的齐老师的性格有关吧?!
孩子们的写绘作业和两本练习册一起,整齐地摆放在讲桌左侧的一个小桌子上。我顺手翻开,孩子们的作品画面干净,色彩丰富,我似乎看到了孩子们装了大大世界的小小的心。齐老师说最上面一本是他女儿的,我们本想好好看看这个小姑娘,无奈她一直低头专注地看书,没有给我们什么机会。
齐老师对我们诉说了他的“烦恼”。班里有一个小男孩儿,阅读、写绘,甚至日常的作业都跟不上。父母不识字,平时也不陪孩子,但是却舍得花钱给孩子报课外班。齐老师问我们这样的情况怎么办。他的话让我想起了我那个曾经只会画星星的宝贝。我告诉齐老师:“首先是不放弃。现在才刚二年级,如果放弃了,孩子将来就真的完了。还要和父母沟通,教给父母具体的做法,从陪伴阅读开始。然后是可以让孩子们自由结对,成为一个共读小组,用小组的力量带动他的阅读,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就在我们说话的当口,这个小男孩走进了教室。他看了看我们,笑眯眯地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翻开了已经放在桌子上的绘本。我忍不住走过去,蹲在这个孩子的前面问他:“你这本书看上去真好看,能让我和你一起看吗?”孩子似乎愣了一下,但很快就笑着冲我点了点头,然后我们一起翻开了他手里的书。大约是想给我表现一下,他小心地绕开了自己不认识的字,选择给我讲图画的内容,而且专门挑那些别人不太容易发现的细节来给我讲。因为他完全不看字,所以故事有些支离破碎。这时候,他的同桌忍不住转过来看着我们,我干脆让同桌和他一起再来读一遍这个故事。两个孩子头抵头,很快就沉在故事里了。
回来的路上,脑海里始终翻腾着一句话——焦作,新教育希望的田野!在张硕果老师的带领下,焦作新教育,就那样静静的、淡淡的。但,静而不失热烈;淡却清新隽永……
(作者单位:新教育研究院新父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