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建平+李志强+沈文
摘要: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中年原发性1、2、3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生成情况及超声分型。方法 分别各选择100例内科确诊1、2、3级原发性高血压中年(45~59周岁)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共计300例。分别对三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分别为11%,19%,23%,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B组及C组组间比较,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年原发性1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严重程度均低于2、3级高血压患者;中年2、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高血压1级患者低回声及等回声斑块百分比发生率低于2、3级高血压患者,2、3级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差别。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高血压;颈动脉斑块
高血压病患者常并发动脉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1]。有数据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达93.33%[2]。高血压患者的脉压指数能较好地反映血管硬化程度[1]。彩超不仅能够反映颈动脉内中膜是否增厚,是否有斑块形成,斑块形态、大小,判断斑块的易损性,为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又因其无痛、无创、分辨率高、重复性强等特点,彩超检查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本研究运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手段,分析中年原发性高血压1、2、3级与颈动脉斑块生成情况及超声分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源于2013年6月~2015年9月本地区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5~59周岁中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按内科高血压分级标准,1级: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 mmHg;2级:收缩压160~179 mmHg,舒张压100~109 mmHg;3级: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每级高血压患者随机抽查100例,1级高血压设定为A组,2级高血压设定为B组,3级高血压设定为C组,男女不限。
1.2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全部颈动脉检查均使用阿洛卡-a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 MHz。检查前告知被检者,并平静休息5 min,仰卧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以二维实时显像检查颈动脉。探头从锁骨上窝平胸锁乳头肌处纵切扫查,从颈根部探测颈动脉近心端,然后将探头沿血管走行方向向头侧移动,探测颈内外动脉,再沿血管走行方向做横切面。检查部位包括双侧颈总动脉近端、中段及远段,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处、颈外动脉。
超声成像监测斑块面积、体积大小,根据病情演变测量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并同时注意观察内中膜是否光滑,是否有斑块形成。探查患者颈总动脉及颈内、颈外动脉。取颈总动脉(CCA)近心端20 mm,颈动脉分叉10 mm处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进行测量血管内径。观察血管解剖结构,测量动脉内-中膜厚度、管径、有无斑块及斑块大小位置。
1.3诊断 斑块定义为局限性回声结构突出管腔(回聲可不均匀或伴声影),厚度>1.5 mm[3]。超声分型:低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及高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斑块回声略低于周围的胸锁乳突肌的回声,内含有大量脂类物质的纤维脂肪。等回声斑块:斑块的回声等于或超过周围的胸锁乳突肌的回声,但比动脉外膜回声低,以胶原蛋白构成为主。高回声斑块:斑块产生强反射伴后方声影,可超过周围其他任何组织的回声强度,斑块主要为钙化灶[4]。
1.4数据处理及统计 采集数据应用 SPSS 18.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用百分数[n(%)]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A、B、C组患者颈动脉发生率分别为11%、19%、23%,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B组及C组组间比较,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00例高血压病患者共检出颈动脉斑块53例,检出率17.7%,内膜表面粗糙不平者22例,未列入统计。低回声斑块合计54例,高回声斑块合计11例,等回声斑块合计15例,合计80例。其中左侧颈动脉53例,右侧颈动脉27例。A组低回声及等回声斑块百分比分别与B组、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B组及C组组间比较,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本研究对中年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对颈动脉斑块生成情况及超声分型进行分析,通过对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组检查得出结论,统计结果显示:1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低于2、3级高血压患者;2、3级高血压患者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通过对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表明,颈动脉斑块以低回声斑块较为多见,等回声斑块及高回声斑块较少。低回声斑块及等回声斑块容易破裂、出血形成血栓,随血液流动到达颅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较高。而高回声斑块因表面钙化,不易破裂脱落,故脑梗死发生率较低[5]。
本研究发现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普遍以低回声斑块及等回声斑块较为多见,统计结果显示高血压1级患者低回声及等回声斑块百分比发生率低于2、3级高血压患者,2、3级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差别,由此可知高血压1级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会明显低于2、3级高血压患者。
既往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好发部位以分叉处最常见,往往两侧同时受累,其次为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较少见[6]。两侧发病的机率左侧高于右侧,有研究表明与血流的剪切应力有关,也与两侧颈总动脉起源、长度不同有关。此外病史长短与动脉斑块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随高血压病史越长,颈动脉粥样硬斑块的发病率越高,这与动脉斑块的病理发展是一致的。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作为一种无创伤性影像检查方法,简便、无创、经济、重复性好,可以直接显示血管内有无形态学改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为预报和检测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改变提供简便易行的手段,对确定治疗方案,预防脑梗死,估计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08.
[2]陈新谦,金有余,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08.
[3]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编著. 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26.
[4]唐杰,温朝阳. 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4-145.
[5]李莉,姜玉新. 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2):126-129.
[6]陈黎, 顾雅琴.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0):131.编辑/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