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德,吕书君*,苏康明,周 云
LI Yong-De1,Lyu Shu-Jun1*,SU Kang-Ming1,ZHOU Yun2
(1.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〇七队,怀化418000;2.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武汉430205)
(1.No.407 team of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nan Province,huaihua 418000,China;2.Wuhan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Wuhan 430205,China)
湖南省崇阳坪地区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南裂陷槽的过渡地带——雪峰加里东褶皱带[1-5],该区经历了雪峰、加里东、印支、燕山等几次大的地壳运动,褶皱、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地层广泛出露,成矿条件优越(图1),分布有上茶山钨矿、寨溪山钨矿、中村钨矿、沙溪钨矿、牛角界钨矿等众多钨矿床。寨溪山钨矿床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地处雪峰加里东褶皱带南缘,空间上产于崇阳坪岩体内,分为苦梨树矿段和红岩矿段,分别位于岩体东部和南部之内接触带上。2010年11月以来,湖南省地勘局四〇七队在该区开展了勘查工作,发现多个钨矿(化)体,见矿厚度2.70~28.20 m,品位0.070%~0.327%,矿床规模为中型[6]。区内围岩蚀变强烈,由花岗岩到矿化体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迄今对矿区与花岗岩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研究基本空白。因此,对矿区围岩蚀变、矿化富集规律进行研究,将有利于了解蚀变与成矿的关系,并对进一步指导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寨溪山钨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雪峰加里东褶皱带南缘。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古近系和第四系等,其中以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为主,主要为一套浅变质的中细碎屑岩建造,岩性主要为砂岩、砂质板岩、板岩、硅质岩及少量灰岩等[7-9]。
区内构造发育,主要为北东向褶皱、断裂,南北向、北西向断裂次之,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北东向罗翁-陇城深断裂和南北向铁山庙-武阳深大断裂,它们对崇阳坪地区酸性岩体及赋存于岩体中的钨矿起控制作用(图1)。
图1 湖南省崇阳坪地区区域地质矿产略图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Chongyangping,Hunan
区内岩浆岩发育,以酸性岩为主,从北向南依次为中华山、崇阳坪、瓦屋塘岩体,它们沿铁山庙-武阳断裂侵入,形成近南北向展布、延伸长150 km的构造岩浆岩带,呈岩基、岩株产出。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它们成为崇阳坪地区最主要的地质体和矿化围岩,围绕它们发现有多处钨、锡、铅、锌、银、金等矿床(点)及矿化点[6]。
寨溪山钨矿区地层主要出露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第四系,震旦系主要出露于矿区的北部,自上而下分别为陡山沱组和留茶坡组,陡山沱组以砂质板岩、白云岩为主,留茶坡组由硅质岩、炭质板岩组成。寒武系小烟溪组在矿区北部小面积分布,由硅质板岩、炭质板岩组成。奥陶系白水溪群主要出露于矿区南部,由板岩、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板岩组成。地层由北向南逐渐变新,由于受崇阳坪花岗岩体的侵入接触变质作用影响,区内形成了广泛的角岩、大理岩。
寨溪山矿区内主要发育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等节理裂隙,以北东向节理裂隙为主,是矿区钨矿的控矿构造,倾向南东,倾角46°~88°寨溪山钨矿区产于崇阳坪岩体内,分为苦梨树矿段和红岩矿段,分别位于岩体东部和南部之内接触带上(图2)。崇阳坪岩体呈岩株状或岩脉状出露,侵入于震旦系、寒武系及奥陶系之中,其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呈灰白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副矿物有锆石、电气石、磷灰石、堇青石等。岩石化学分析数据表明,矿区花岗岩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是地壳物质重熔产物,花岗岩侵位年龄214.2±1.7 Ma,为印支期侵入岩[6]。
钨矿化主要赋存于岩体与地层接触带附近的细粒、中细粒花岗岩内。矿区分布含钨矿化带3条(Ⅰ、Ⅱ、Ⅲ),矿化带长2400~3100 m,宽2~100 m,主要由石英细脉、电气石石英细脉及中细粒(斑状)花岗岩组成,细脉宽一般0.2~3.0 cm,密度一般1~13条/m,在细脉分支复合、膨大缩小频繁、细脉分布密集等部位,矿化相对较富集。主要矿体长1500~2600 m,厚2.70~28.20 m,品位0.070%~0.327%,矿体倾向南东,倾角75~88°。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白钨矿、黄铁矿、黑钨矿、黄铜矿、磁黄铁矿、辉钼矿,非金属矿物以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电气石、白云母、方解石等为主。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他形晶粒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脉状、浸染状、团块状(图3)。
图2 寨溪山矿区地质简图Fig.2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Zhaixishan mine
该矿区白钨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岩中的石英电气石脉内,各种蚀变主要分布在石英电气石脉两侧(图 4)。
矿区内石英电气石脉侧(以下简称脉侧)的围岩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电气石化、钠长石化等,各蚀变类型特征如下:
(1)电气石化与钨矿化空间上密切共生,大多与石英一起构成电气石石英脉,岩石经电气石化后颜色变深。
(1)云英岩化为矿区内分布较为广泛的一种脉侧蚀变,主要发育在白钨矿成矿阶段,在脉两侧可见不同规模、不同强度的云英岩化出现,一般宽几厘米,常常与钾长石化、硅化一起构成脉侧蚀变。云英岩化最直观的反映是原岩退色,暗色矿物如黑云母含量明显变少,原岩颜色变浅,而石英、白云母含量增高。
(2)钾长石化主要分布于脉两侧,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分布于脉与云英岩化之间,为“内钾长石化带”,钾长石有时呈颗粒状分布在脉内,有时形成宽0.5-2厘米的钾长石脉或钾长石-石英脉;一种以云英岩化带外侧的钾长石化边形式出现,一般宽度较窄,仅0.5-1厘米。经过钾长石化后的岩石中钾长石的含量增加明显,有时甚至增至81%。在野外及显微镜下多处见到白钨矿颗粒分布在钾长石粒间的现象。
(3)硅化主要分布在脉两侧,宽度一般几厘米,镜下可见石英交代钾长石、斜长石。硅化岩石的颜色较正常花岗岩浅些,有些岩石退色严重,变为浅灰白色。
(1)围岩蚀变分带
围岩蚀变水平分带,主要有三种形式,有时也为这三种形式中的某种或任意几种的叠加:①石英电气石脉→钾长石化→云英岩化花岗岩→正常花岗岩。②石英电气石脉→硅化→云英岩化→钾长石化边→正常花岗岩。③石英电气石脉→硅化花岗岩→正常花岗岩。目前矿区垂直方向的蚀变分带特征不太明显,根据野外观察及岩矿鉴定结果,大致归纳了一些规律,即脉中上部云英岩化、硅化、钾长石化相对较强,大多为这几种蚀变的叠加。脉中下部蚀变相对较弱,仅局部脉侧见弱云英岩化。
图3 寨溪山矿区白钨矿石结构构造野外及显微镜下照片Fig.3 Field and microscope photographs for structure of scheelite ore in the Zhaixishan ore district
(2)矿化阶段
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以及穿插关系,可将成矿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Ⅰ)硅酸盐阶段,主要形成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硅酸盐矿物。
(Ⅱ)氧化物阶段:主要形成黑钨矿、锡石、石英、钾长石、电气石,少量白钨矿、白云母等,为黑钨矿的主要形成阶段。
(Ⅲ)硫化物阶段:主要形成石英、白钨矿、辉钼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白云母等,形成白钨矿的主要阶段。
(Ⅳ)碳酸盐阶段:主要形成方解石、绿帘石、绢云母、沸石等。
蚀变和矿化的实质就是成矿过程中物质组分带入带出的结果,研究各蚀变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元素迁移规律,有助于了解寨溪山白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系统特征及其成矿作用过程[10-11]。
本次研究共采了7件蚀变带岩石样品,样品编号ZXS13~ZXS18。测试主量元素采用ME-XRF26硅酸盐岩主微量精密分析—X荧光光谱仪熔融法,分析误差<5%,测试在澳实分析检测(广州)有限公司澳实矿物实验室完成。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及作图采用路远发的Geokit软件[12]。
钠长石化白云母化钾长岩:斜长石多被白云母、钠长石与少量绢云母集合体交代,仅见部分残余。黑云母全被白云母微量石英集合体交代呈假象。钾长石他形粒状镶嵌。白云母鳞片变晶交叉分布钾长石间,钠长石半自形板状变晶,多分布白云母集合体中(图 5A、a)。
图4 寨溪山矿区脉侧围岩蚀变及白钨矿野外照片Fig.4 Field photographs for rock alteration and tungstite in the Zhaixishan ore district
钾长石化花岗岩:钾长石、石英粒状,颗粒之间为紧密镶嵌的锯齿状边,钾长石可见错动形成的构造双晶,交代斜长石,有些呈斜长石假象;石英具明显的波状消光(图5B、b)。
钾长石化云英岩化花岗岩:钾长石多呈他形粒状,靠近石英电气石脉中及附近呈残余状、碎粒状分布于石英间或被电气石胶结包裹。次生石英,呈他形粒状镶嵌,波状消光,多包裹电气石,有的包裹钾长石。电气石呈粒状、柱状、针状,多集中呈脉状,部分包裹石英。斜长石被钾长石、石英、白云母等所交代(图 5C、c)。
硅化花岗岩:斜长石半自形—自形板状,绢云母化;石英他形粒状,重结晶明显,交代钾长石、斜长石;钾长石他形粒状,见包裹细粒斜长石、黑云母(图 5D、d)。
各种交代蚀变岩石主要矿物列于表1。
表1 寨溪山钨矿区各种交代蚀变岩石主要矿物含量(%)Table 1 Content table for main mineral of various alteration rocks in the Zhaixishan ore district
蚀变带岩石样品分析数据列于表2。本文运用Grant(1986)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各蚀变岩石物质成分的迁移情况[13],其计算公式如下:
△C=(CiF/CiA)×(CA-CF)
式中:CiF和CiA分别为未蚀变岩石和蚀变岩石惰性组分的含量,CF和CA分别为未蚀变岩石和蚀变岩石某组分的含量值,△C为蚀变岩石相对于未蚀变岩石某组分的迁移量。选择P2O5作为不活泼元素来计算各蚀变带岩石组分迁移量(表2,表3)。
糜棱岩和硅化花岗质碎裂岩的SiO2富集明显,Al2O3、TFe、Na2O、K2O 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W富集不明显,含量分别为 1.0×10-6、1.45×10-6;钠长石化钾长岩和钾长石化电气石化花岗岩Al2O3、K2O有一定程度的富集,SiO2、TFe亏损明显,W富集明显,含量分别为 5.1×10-6、14.2×10-6;而电气石化硅化花岗岩SiO2、K2O有一定程度的富集,Al2O3、TFe、Na2O呈现亏损,W具一定富集明显,含量为3.6×10-6,说明W的富集与钾长石化、电气石化密切相关(图6)。另外,根据T·巴尔特法计算的岩石化学式分别列于表3,从表中看出与原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及T·巴尔特法计算的岩石化学式化学式相比,钠长石化钾长岩K2O的含量高于6%,Na2O稍高,带入K离子数高达75个,带入Na离子数高达10个,表明钾长石化较强,钠长石化相对较弱;糜棱岩与硅化花岗质碎裂岩中的K2O的含量偏低,SiO2含量偏高,分别带入Si离子数88、63个,表明硅化较强。且蚀变花岗岩中挥发分B含量远远超过原花岗岩,以上这些现象说明花岗岩经过蚀变,带出部分 Ca、Mg、Fe2+、Fe3+及少量 Ti组分进入成矿溶液中,这与野外及室内所观察到的斜长石、黑云母被钾长石、石英、白云母、电气石交代,部分呈残余,且局部发生脱钙现象而造成折射率降低等现象相符,同时,还释放出部分成矿元素W等组分。在形成钨矿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丰富的钨元素外,还需有大量的铁、钙质。绿泥石、绢云母是黑云母的蚀变矿物,在蚀变过程中析出Fe2+与矿液中的WO42-结合形成黑钨矿;在钾长石化、钠长石化、云英岩化的过程中,斜长石发生蚀变,被释放出来的Ca2+与WO42-结合形成白钨矿,进而在内接触带的印支期花岗岩中形成白钨矿体,这一特点与赣北大湖塘超大型钨矿床一致[14-15]。
在花岗岩的Q-Ab-Or等压平衡图中(图7),可以看出:岩石发生钾长石化、钠长石化、云英岩化后,蒸气压相对升高,尤其是钾长石化花岗岩的投影蒸气压可达到或超过4000 kg/cm2。在这种环境中,H2O、Na、K、F、B等挥发分和钨等成矿元素高度集中[16]。
图5 寨溪山钨矿区各种交代蚀变岩石野外及室内显微镜照片Fig.5 Field and microscope photographs for Various alteration rocks in the Zhaixishan ore district
表2 寨溪山钨矿区各种交代蚀变岩石主量元素测试结果Table 2 Data of the main element for Various alteration rocks in the Zhaixishan ore district
表3 寨溪山钨矿区各种交代蚀变岩石组分迁移结果(%)Table 3 Component migration results for Various alteration rocks in the Zhaixishan ore district
表4 寨溪山钨矿区各种交代蚀变岩石T?巴尔特法计算的岩石化学式Table 4 Rock chemical formula for Various alteration rocks in the Zhaixishan ore district
图6 寨溪山钨矿区不同蚀变岩石组分迁移量图Fig.6 Migration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for the different alteration zones in the Zhaixishan scheelite district
(1)寨溪山钨矿区内热液蚀变作用比较强烈,蚀变类型多样,主要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电气石化、钠长石化等,围岩蚀变具有一定的水平分带,主要有三种形式:①电气石化→钾长石化→云英岩化花岗岩→正常花岗岩。②电气石化→硅化→云英岩化→钾长石化边→正常花岗岩。③硅化花岗岩→正常花岗岩。钨矿化主要赋存在钾长石化、电气石化、云英岩化蚀变花岗岩中。
(2)蚀变花岗岩在蚀变过程中主量元素除TiO2、MnO、MgO外,其他元素迁移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尤其是 SiO2、Al2O3、K2O、B 等元素富集或亏损明显,W在钾长石化、电气石化蚀变花岗岩中富集明显。
图7 寨溪山钨矿区花岗岩Q-Ab-Or等压平衡图Fig.7 Isobaric equilibrium diagram for granite in the Zhaixishan scheelite district
[1]徐克勤,胡受奚,孙明志,张景荣,叶俊,李惠平.华南钨矿床的区域成矿条件分析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243-258.
[2]王鸿祯,杨巍然,刘本培.华南地区古大陆边缘构造史[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6.
[3]冯向阳,孟宪刚,邵兆刚,王建平,朱大岗.雪峰山陆内造山带变形特征及挤压推覆-伸展滑脱构造的物理模拟[J].地球学报,2001,22(5):420-424.
[4]杨明桂,黄水保,楼法生,唐维新,毛素斌.中国东南陆区岩石圈结构与大规模成矿作用 [J].中国地质,2009,36(3):528-543.
[5]王自强,高林志,丁孝忠,黄志忠.“江南造山带”变质基底形成的构造环境及演化特征 [J].地质论评,2012,58(3):401-413.
[6]苏康明,吕书君,孔令兵,杨富全,向君峰.湖南崇阳坪地区石英脉型钨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J].矿床地质,2016,35(5):902-912.
[7]花友仁,黎瑞琦,章崇真,古菊云,赖汝霖,刘英俊,李兆麟,杨洪之,周明绶,伍东森.脉状钨矿床成矿预测量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8.
[8]丁道桂,郭彤楼,刘运黎,翟常博.对江南-雪峰带构造属性的讨论[J].地质通报,2007,26(7):801-809.
[9]柏道远,钟响,贾朋远,熊雄,黄文义,姜文.雪峰造山带及邻区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研究新进展[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5,31(4):321-343.
[10]张亚辉,张世涛,冯明刚,刘小波,孙琦森,张博.云南文山官房钨矿床团山矿段围岩蚀变与矿化规律研究 [J].现代地质,2011,25(4):740-749.
[11]岳紫龙,杜杨松,曹毅,左晓敏,张爱萍.安徽铜陵桂花冲斑岩铜矿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J].现代地质,2016,30(1):50-58.
[12]路远发.Geokit:一个用VBA构建的地球化学工具软件包[J].地球化学,2004,33(5):459-464.
[13]Grant J.The isocon diagram:A simple solution to Gresens equation for metasomatic alteration [J].Economic Geology,1986,81:1976-1982.
[14]刘善宝,陈毓川,范世祥,许建祥,屈文俊,应立娟.南岭成矿带中、东段的第二找矿空间—来自同位素年代的证据[J].中国地质,2010,37(4):1034-1049.
[15]项新葵,王朋,詹国年,孙德明,钟波,钱振义,谭荣.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J].矿床地质,2013,32(6):1172-1187.
[16]刘英俊.钨的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