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英
一、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必要性。
当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都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提高职工队伍能力素质,是提高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一个单位的建设、发展关键所在。
培训是管理的需要,一个单位的最高管理者要做好员工的管理,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通过培训把管理理念与要求、企业文化等传授给他们,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从而达到最佳合理有效的管理效果。
培训是廉政教育工作需要。为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高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廉政教育机制整训工作。通过学习、参观,了解革命老前辈的艰苦奋斗精神,来磨练队伍,提倡传统教育,传递正能量。
培训是员工和單位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的关键性工作。一个单位人才队伍建设一般有两种:一种靠引进,另一种靠自己培养。不断地进行员工培训,向员工灌输单位的价值观,培训良好的行为规范,使员工能够自觉地按遵章守纪,从而形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更多的是结合单位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自我成长和提高。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
员工培训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员工培训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员工在选择工作时,也非常注重一个单位所能提供的培训,作为继薪酬之后的一项重要福利。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做好培训工作的几个阶段。
(一)做好培训调研。
在培训的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培训调研。需要从单位整体规划、岗位需求入手,知识内容进行分类、分级,要了解人员应该掌握什么知识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如中层干部应该加强有关执行力和有效沟通的培训学习;销售人员必须精通销售知识,心理学的培训。工勤人员应该多了解有关设备使用、保养使用方面的知识培训。
员工培训类别主要有:
第一类:思想政治类,团队建设类。如:党风廉政建设、国学、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如何提升团队的协作管理水平。
第二类:职业技能类和专业岗位技术的培训。如:干部的管理知识、财务预算分析、工人的职业技术等。
第三类:知识类的培训。有产品知识、行业知识、专业岗位知识和边缘知识。如:职业和商务礼仪、单位文化及发展规划、安全生产教育、目标管理。
(二)确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1、首先确定培训项目
一是明确培训的优先次序,二是明确培训群体的规模,三是确定培训群体的目标
2、开发培训内容
培训过程中的环节;培训教师教授、课程安排、资料;培训环境的具体要求。
(三)做好培训成本的预算
需要确定培训的经费来源、分配与使用、进行培训成本计算,制定培训预算计划。
三、培训实施阶段。
(一)对培训现场要进行有效把握
培训现场实施是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个细节,培训实施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1、出现跑题偏题、人员不认真听讲、冷场、尴尬局面。
2、培训形式与学员不匹配:有些讲师培训内容虽然实用、有价值,但讲课形式呆板、照本宣科。
如果出现以上问题,培训组织者要及时出场,把议题拉回到预定的轨道上来。另外,培训组织者要积极配合讲师,尤其是冷场时,要采取带头参与活动、复述讲师要点、适当提问等形式与讲师互动,帮助讲师把气氛搞好,让培训活跃起来。
(二)要求参加培训的每一位员工都要:
一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要带着问题认真学,有针对性的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向授课老师学习,又要互相之间学习探讨,上下互动、左右互动,务求实效。二要学以致用。坚持学用结合,紧密结合本岗位职责,提升综合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
四、培训结束
(一)要有反馈与交流。每次培训结束后要做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以后的培训奠定基础。让员工拿出落实培训内容的具体措施来,如写下培训后的心得、感想,这样培训完毕后,上级主管和培训组织者就可以根据学员的实施措施检查监督。
(二)按照培训的内容,改进、完善现有的工作方法、流程等,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库,这样员工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按照新的方式来工作。
(三)进行培训后的评估
衡量培训成败,评估学习者的培训效果,考察在工作中的运营情况。培训组织者需要按照不同的课程,设定不同的跟踪检查措施,检查培训内容的落实。另外,针对关键性、重要的课程,还可以将学员掌握和应用情况与考核挂起钩来,强化人员的行为,这样效果会更佳。
总之,培训过程中细节无处不在,只有在这三部曲谱写好了,培训的效果才能落到实处,培训也才有可能为单位培养出需要的人才。高度重视培训中的细节工作,把培训工作做的尽善尽美,培训才能真正达到培训效果,推动单位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