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华
说到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一般都离不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但按照《大宋真天子,一代仁君赵匡胤》这本书里的说法,任何一个王朝,任何一个帝王,都只不过是替历史当班,他们都是中国历史的值日生。读《大宋真天子》这本书,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宋太祖是一个优秀的值日生,一个喜欢设计制度,并且把制度落实得很好、富有开拓精神的优等生。
宋太祖登基伊始就通过中央政府收回最终审判权的形式加强了对全国司法的管理。在提高行政效率方面,宋太祖也作出了自己的尝试。减少行政指令的疏失,使上下通情,创造了“轮对”制度:以五天为周期,朝廷百官都要直接向皇帝单独面奏相关事宜。直陈朝廷得失,上奏天下急务,如实汇报地方百姓生活困苦情况、冤假错案情况。所上奏折一定要直书其事,不必东征西引,左拉右扯。如果真有紧急情况,事关重大,可以打破五天一个周期规则,随时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宋太祖确立的这种制度,后来成了宋朝各代皇帝听政的惯例,直到宋朝末年,这种制度一直都在延续,从来没有间断。
宋太祖开创了文官政治制度。宋太祖从登基开始,相继把军队调动权和使用权,地方州府的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和案件审断权,全部收归了朝廷。晚唐以来藩镇跋扈、节度使任意妄为的狼藉局面,至此宣告全部结束。宋太祖只用了短短四年多一点的时间。以此为契机,宋太祖还一鼓作气,开创了中国文官政治制度的先河,当时上至宰相,下至知州、通判、转运使、提刑等官员,逐渐都由文人士大夫担任。文官政治是大宋朝贡献给后世中国、东亚社会乃至人类文明的“偉大作品”。这部“作品”至今还在发挥相当有效的功用。无论是今天的中国、日本、韩国还是新加坡,文官政治都还是行之有效的政治和行政运作的基本模式。从管理国家的角度来看,文官政治的确是最符合国家管理目标的体系建制,它避免了很多任意妄为现象的反复发生。五代十国的教训对于每一个学过中国历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同时放眼现在的世界,非洲的许多国家政局不稳,亚洲泰国、缅甸的军政权把持朝政,都是“现实版”的教训。
宋太祖重视读书人。现在流行“穿越”,很多知识分子想穿越到“宋朝”去的可能占到大多数。不说别的,宋太祖留下“任宰相当用读书人”和“不得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人”的铁律就是留给读书人的“丹书铁券”。我们都知道,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在唐朝发扬光大的。但是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到了唐朝科举事业已经大功告成,实际上离“公开、公平、公正”还差距很大。从考试内容上看,唐朝的科举对考生治理国家的能力和理解经典的能力重视不足,主要强调诗赋的写作水平,不容易得到真正的有用之才;从考生的来源来看,唐代的举子也叫举人,就是被推选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中央一级科举考试的候选人,其中的绝大多数,都还是通过“公荐”的方式产生的。所谓的“公荐”,其实都是由社会名流和达官显贵们来书写,普通人没有资格,贫寒子弟要想脱颖而出,难度极大。面对这种弊端,宋太祖果断改革了科举考试,他在乾德元年(963年)9月,下诏给礼部主持科举的官员:“从今以后,禁绝公荐。违者严惩不贷。”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行政命令,太祖一声令下,革除了从隋朝开始仅四百年的科举弊端,真正实现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另外,为了确保考试过程的公正性,宋太祖还开创了意在杜绝徇私舞弊的“别头试”(主考官的子弟、亲戚参加考试另立考场,另派考官),将有着复试意味的“殿试”制度化,使得宋朝成为知识分子真正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