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关键词]现场采访;重要性;方法
现场报道是广播电视的优势。所以我特别推崇广播电视的现场报道。广播电视节目里有了记者的现场采访报道就会让广播电视新闻或专题活起来。
随着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的提高,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和新闻事件当中,掌握事实、记录过程、捕捉细节,用镜头和话筒“说话”的现场报道形式越来越受到电视观众和广播听众的青睐。那么如何做好现场报道满足电视受众眼见为实的心理诉求,以及听众的现场感受呢?这取决于我们广播电视记者机智灵活的现场采访。
现场采访是指记者置身事件性新闻的现场环境中,伴随着事态的发展进程同步进行,边观察、边叙述、边提问、边倾听的采访方式。在现场采访中,记者的表情与观众的感受是同步的,心绪随着事件现场的时空变化而起伏跌宕。记者的言行举止操纵和影响着观众,调动着观众的情绪,带动着观众的喜怒哀乐。那么,我们广播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把新闻事件圆满地报道给观众呢?我认为,应把握三种情态。即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时要做到对新闻事件心中有数:要在新闻现场机智灵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表达真情实感,以情动人。
一、心中有数——现场采访知识的储备
电视记者的现场采访以手持话筒的方式进行叙述、访谈、评价等,以其鲜明的目击式特点缩短了电视报道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满足观众“眼见为实”的心理,增加报道的可信度。要达到上述报道效果,记者就要对现场发生的新闻事件做到心中有数,采访自如。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记者要有哪些储备。笔者认为:一要做好理论知识储备,记者要坚持不懈的学习新闻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与采访领域,或事件相关的理论知识。二要做好政策知识准备,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时事政治。防止采访主题偏离方向,误入歧途。三是要掌握资料和摄录设备的使用技巧,以防临时上阵慌手脚。无论在什么条件下,记者都做好前期的知识准备,深入了解你所要采访的新闻事件的原委。透视事物的本质,为现场采访做好铺垫或应付突如其来的变故。
二、机智灵活——现场采访技能的体现
电视记者在进行现场采访前有了充分的准备就能获得报道成功吗?不是的,记者要具备机智灵活、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新闻现场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因环境、因采访对象而进行现场采访、提问、报道。因为新闻事件发生的环境是纷繁复杂的,城市、乡村、工厂、学校、矿山、集贸市场,无地不在,无时不有,千变万化,各具特色,采访对象也是千奇百怪,文化层次、个性特征千差万别。所以,电视记者进行现场采访,特别是提问、访谈时,就要掌握好分寸,区别对待,能够单刀直入的就简而问之。不能开门见山地就要采取迂回战术。总之要灵活多变,才能采访报道自如,切中要害,表现突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去沙漠边缘采访一户三世同堂的人家,面对沙丘已逼到墙角,该怎样进行现场提问,沙漠化对这家人的影响呢?她颇费了一番心思,恰巧她听到女主人叫儿子:“沙沙”。她便忙问:“为什么叫沙沙?”女主人回答:“出门也是沙,进门也是沙,就叫个沙沙吧。”由于主持人机智灵活的提问,就把沙漠化造成的影响很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三、情感注入——现场采访感人的前提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由于人们对不同的客观事物和对象有不同的态度体验,就产生了不同的情感,如愉快和高兴、忧愁和悲伤、恐惧和绝望、厌恶和憎恨等。就电视报道来说,记者的现场采访报道要充分地满足观众情感上对真、善、美的需要,以情感打动观众,产生共鸣。首先,电视记者应是一个品德高尚、情感丰富的人。只有自己敢于坚持真理、言行一致、深入观众、调查研究、发现抓住那些感动了自己的事物,把它报道出来,才能扣人心弦,打动观众的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在現场采访中,记者诚实的为人,谦和的态度以及为了工作不辞劳苦的敬业精神,都是构成与被采访者和受众对记者信任、友好乃至沟通的重要因素。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有的人到某单位去采访人家不愿意接待。而有的人一个电话就能调动局长、经理。什么原因,就是感情,平时的积累。其次,记者就要善于营造融洽的现场氛围,真情投入,坦诚相待。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记者和蔼可亲,富于同情心,主动热情相助,这种真挚情感的投入。在无形中就拉近了记者与被采访者的距离,消除对方的陌生感和紧张感,让对方把记者当成他们生活中的一员,使被采访者愿意跟记者掏心窝子,愿意表达真情实感。与此同时,记者也进一步地加深了对被采访者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把采访对象身上蕴含的真正的新闻点挖掘出来,展示给观众。
综上所述,我们要获得精彩感人的电视现场报道,记者必须把握好现场采访的三种情态,那就是心、眼、情的全方位投入。战前做好案头功课,对采访对象做到心中有数,采访中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真心面对,真情投入。
(编辑/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