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03-17 00:28张建安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7年2期
关键词:汉川汉川市中学

张建安

转型期带来的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主流与非主流并存,先进与落后交织,各种思潮相互涤荡,这对当代中小学生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价值取向产生了直接影响。

当前,汉川市中小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强大作用,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客观存在;二是受家庭变故与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缺乏安全感,对前途感到迷茫,对学习没有信心,承受挫折能力弱,意志不坚定;三是基本道德滑坡,认同低级趣味、损人利己的价值观;四是受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负面影响,有的学生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片面强调个人自由、权利至上,甚至触犯刑律。

为此,汉川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框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关键词为核心,结合中小学校教育实际,构建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评价体系,探索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具体方法。

以基础研究(问卷与访谈等)为先导,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道德品质与价值取向的现状。在基础研究阶段,我们共选取了12所学校(小、初、高各4校)的20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初高中生为例,从问卷统计的结果看:一是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度高;二是对民族前途充满信心;三是对自己发展方向及要求是积极向上的;四是对民族关系的认识是客观正确的;五是学生价值观的取向主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0%以上的学生把知识、友谊、健康列为前三项。

针对学校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我们以小学生为调查对象,设计了7道题。统计结果显示,55%的小学生认为很有必要,25%的学生认为要适当地讲一讲。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影响较大的人,54.2%的学生选择了父母,40%的学生选择了英雄。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是一个重要切入点。

从统计情况来看,中小学生在基本价值观方面表现出可喜的进步,他们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渴望得到自由表现的机会,思想活跃,勇于进取,大多数学生的价值取向积极健康,但也暴露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在某些方面存在的隐忧,如中学生对国家大事关注度不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肤浅,以及学校教育方式单一、效果不佳等。

强化主渠道的育人功能,扎实开展学科课堂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课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汉川市城关中学、汉川实验高中、实验中学等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认真挖掘各门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并把其与课程的三维目标内容具体化,始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價值取向。

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直接、最主要的途径。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过近三年的实践与研究,汉川二中、实验中学、城关中学、实验小学等校已探索出了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公民德育课程,建构了符合各自校情、各具特色的德育内容与目标。

其它学科的教学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结合中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有计划地从各个方面贯穿和渗透。承研本课题的汉川一中、汉川实验高中、实验小学、城关中学、庙头中学在研究中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在教案设计上有意识渗透;开展学科示范课展示活动,探索学科教学融入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法;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落到实处。

以班团队建设为抓手,把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融入到学校管理之中。马口小学、庙头平章小学、汉川二中等校,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的优势,利用入队、入团等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贴进学生生活实际的体验式活动。仙女二小以校刊《二小和音》、韩集中学以“凤凰岭”文学社、城关中学以校刊《守望》及伏龙文学社等校刊社团为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师论坛、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自我教育,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身的行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构建以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校园文化,让学校文化形成巨大的影响力。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文化的基石。汉川市开展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以学校文化建设的五条主要途径,即知识传授、劳动锻炼、活动交往、阅读思考、内省自修,不断夯实研究的具体内容,开展了环境文化、尊重文化、法制文化、制度文化、传统文化、书香文化、创新文化、办学特色七个序列研究。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学校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中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校园特色的学校文化。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如开学和毕业典礼,注重培养学生的荣誉感与责任意识;利用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利用重大的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等。各中小学每月开展专题教育月活动,如感恩教育月、诚信教育月、公民责任教育月等。

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平章小学充分利用平章烈士纪念馆,南河中学利用南河烈士陵园,汉川二中利用魏人镜烈士墓等红色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市实验小学开发的校本德育课程,让儒家思想和时代的改革精神走进课堂,使学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伟大民族精神的熏陶。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让主流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马口小学、城关中学、汉川二中、汉川一中、实验中学等学校,加大学生活动空间的开放力度,把学生的价值观的认同与内化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培养他们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和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让学生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觉行动。

“家校教育”有机结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汉川市实验小学承研的子课题——《家庭教育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验与研究》,提示了家庭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深刻的影响。为此,汉川各中小学开办了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各班都建立了以班主任为群主的QQ群,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育儿理念,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此外,每学期通过开展“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班主任必须到学生家中走访一次”活动,将学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求告知家长,向家长提出明确要求,形成教育合力。

(作者系汉川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

(责任编辑 周 群)

猜你喜欢
汉川汉川市中学
走访逾100家经销商门店,深入一线了解汉川养殖户经销商的真实需求
在多解中学创新
化解心结的贴心人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回味汉川对联夏令营
中国楹联学会关于在湖北省汉川市举办第五届全国青少年对联夏令营的通知
再见汉川
辽宁尚志乡、福建湖头镇、湖北汉川市向读者拜年
汉川大地营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