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广泉
六岁的韩国籍儿童小金发烧4天,体温高达40℃,手足心有红丘疹,已在某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慕李耀谦教授之名特来求诊,患儿发热、面赤、目红、苔黄、舌红、咽红、口腔红丘疹,局部已溃破,中心白,四周红,手足心散布脓点,脓汁色黄质稠,周边发红,这表明手足口病热毒较甚。李教授以凉血清热败毒为主给予治疗,两三付中药治疗之后,患儿彻底痊愈,家长喜出望外,不胜感激。
一个韩国孩子为什么要找李耀谦教授诊治呢?
这就要从李教授的名气说起了。李耀谦早年在江苏中医药大学随名中医吴克谦学习,至今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经40多年,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对儿科、内科、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有较深入的研究。曾参加《现代内科学》编撰,发表论文50余篇。早在1998年就被收入“中国当代医学名人”和“科学中国人专家人才库”,2005年被疑难病研究会授予“中国传统医学专家”称号,他还是扬州市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由于他名声在外,所以前来求诊者络绎不绝。
说到儿科病患,李教授指出,儿科疾病和成人疾病有明显的区别。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儿童的特点,儿童的机体和各种生理功能均未成熟完善。儿科病有如下几个病理特点,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注意:
一是容易发病。小儿卫护功能薄弱,屏障能力不足。加之寒热不能自调,容易为外邪侵袭;内则乳食不知自节,容易为乳食所伤,因而肺脾二脏的疾病较为多见,传染性疾病也明显多于成人。临床最常见感冒、咳嗽、哮喘性支气管炎等肺系疾病和吐泻、腹胀、腹痛、食积等脾胃疾病。另一方面病后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昏迷。这些症状尤其在传染性疾病中多见,故医界前贤总结归纳这个发病特点是“肺为娇脏,最易受邪”、“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是很确切的。
二是变化迅速。小儿发病后常常变化很大很快,其寒热虚实的变化比成人明显迅速。如病后医治稍缓或治疗失当。极容易轻病变重、重病变危。
易虚易实:如小儿肺炎,病初中期表现为邪气闭塞、肺失宣降的实症,如高热、咳嗽、痰齁、气喘等,若因气郁血滞,邪气内陷,心阳不振,又会迅速出现肢冷、汗出、唇紫、脉数等虚症(西医称肺炎、心衰)。
易寒易热:和易虚易实的机理相似,热和寒之间非常容易出现相互转化,如:小儿风寒感冒,出现寒邪外束的表寒症,可以迅速出现寒郁化火、热极生风等风火相煽的热性症候群,由于正不胜邪,在邪正分争之际,高热、抽搐之实热症,也可突然转为肢冷、汗出、脉细数欲脱之虚寒症候。
三是易趋康复。小儿的生理特点是生机蓬勃,精力充沛,处于蒸蒸日上、迅速生长的阶段,患病后在及時治疗和护理下,病状消失快,身体康复比较迅速,即使出现较危重的症候,只要抢救及时,处理得当,预后也是很好的。
四是免疫力较低。随着月龄的增大,小儿从母体接受的先天免疫力逐步减少,而自身免疫系统相对薄弱而低下,对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肺炎等病抵抗能力相对不足,容易感染发病。
五是精神因素不可忽视。由于小儿心怯神弱,最多见的情志所伤是惊恐。当小儿乍见异物或骤闻异声时,容易导致夜啼、惊惕、心悸、抽风等。长时间所欲不遂,缺少关爱,容易导致忧思而损伤心脾,出现厌食、呕吐、腹痛、孤独不群、情绪焦躁;家长对小儿过于溺爱,使儿童心理承爱能力差。学习负担过重、家长期望值过高都会导致精神行为障碍类疾病,如好动不安,无法控制,频频眨眼,摇头耸肩、嗅鼻咂嘴,秽语抽动,易于激动,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等。
另外还有其他致病因素,比如先天遗传因素、意外因素、环境及食品的污染等。此外,还有治疗、护理不当及医院内感染等医源性损害因素。
那么,中医儿科与西医儿科有什么区别呢?
据李教授介绍,中医儿科古称哑科,因小儿有口不会言或言之不恰、难以尽信,故医治小儿疾病较难。中医儿科首重望诊、观五色。察精气神,审苗窍、阅动态,配合闻、问、切(包括腹诊)等方法,诊察了解、汇集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以准确诊断。
中医儿科是医生对患儿表现出来的症象观察(望诊)加上问诊、闻诊、切诊(切脉和腹胸部触摸)等一系列传统的诊断方法,观察、分析、探求,从而测知患儿疾病属性(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脏腑气血的盛衰;其病位在卫、气、营血、上焦、中焦、下焦,在何脏、何腑。汇集所有患儿的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其病因病理(即审证求因、论治),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在宏观上,中医儿科需从节气、时令、气候、当年的流行病及历史流行病学,患儿的体质强弱、既往病史、现病状等多方面综合归纳、分析、诊断,确定治则及用药,这个整体观是中医各科辨证论治的核心所在,不仅仅是儿科。
中医儿科治疗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急性病以祛邪为主,时时不忘顾护正气,特别是急性病危重阶段更要注意顾护阳气,以挽救患儿生命。慢性病以扶正为主,时时不忘扶正不碍邪。本着加速疗效的目的,往往在病急时采取综合治病,如针灸及各种外治疗法,配合内服药物治疗。
西医儿科是医生观察和了解到与疾病有关的资料(望、触、叩、听、问)后,加上检验、X光、B超、CT、核磁共振等理化检查,明确诊断;在治疗方面,采取降温、止痉、镇静以及使用各种抗生素、激素等措施。
西医的支援疗法,如补水、补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等措施,起到了积极救护作用,过去那种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现象现在临床已少见,但伤阴津、阴虚热甚等症象则仍可见到,需要通过中药加以纠正。就是说,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
由于细菌、病毒、病原体的抗药性显著增强,因而对一些疾病的西药治疗效果欠佳、疗程延长、副作用及过敏反应也随之增多,新病种的增加也使治疗的难度增加,这些都给中医中药提出了新的挑战和任务,也使中医中药得到一个振兴的新机遇。
中医药治疗,特别是儿科用药毒副作用较少,一些西医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病种,如顽固性腹泻、小儿肾炎、过敏性紫癜、小儿癫痫、小儿红斑性狼疮等,使用中医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