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霖:“冷面父爱”成就奥斯卡导演

2017-03-17 16:58东亮
读者·校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纽约大学父女俩门神

东亮

2016年11月11日,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同名电影在全国上映,导演正是刘震云的女儿刘雨霖。高晓松看过电影样片后感动落泪,惊诧于一个年轻漂亮的“85后”海归小姑娘,也没吃过什么苦,竟能导演出“那样贴近普通人民的、非常细腻的戏”!作为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学生单元)最佳叙事片奖的中国本土导演,她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慈母冷父”。

陪爸爸“泡”鞋摊儿,跟着妈妈去维权

1987年,时任《农民日报》编辑的刘震云做了父亲,难忘童年时家乡因干旱而闹饥荒的他,给女儿取名为“雨霖”。

16岁以前的时光,刘雨霖是在《农民日报》报社的家属院里度过的。她描述自己的成长过程一直是“散养”。小时候,当其他孩子陆陆续续被喊回家吃饭或写作业,她永远是院子里玩到最后的那个。因为作业早已完成,肚子饿了她自然会跑回家。刘震云对女儿的教育思路是:为什么要把这道题做对?因为能省出更多的时间去玩儿,去干别的你喜欢干的事情。

眼看小雨霖到了上学的年纪,别的家长都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往条件优越的学校,刘震云却把女儿送到了一所普通小学。刘震云不太看重女儿的成绩,只是培养她对学习和思考的兴趣。比如父女俩手拉手上街散步时,他会时不时地给她出道数学题,问她几句古诗,或交流一下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这位作家父亲对女儿的要求并不高:善良、有修养、会思考就行。

刘雨霖从小就愿意跟父亲待在一起,一人啃一根冰棍儿,傍晚了随便往哪儿一坐,开始观察街头众生的生活。父女俩老去菜市场的一个修鞋大叔那儿,别人家修拉链2块钱,这个大叔收4块;别人家修的拉链管3个月,他修的能用3年。工作时,他戴一个套袖和手套,将摊铺打理得干干净净。后来,刘雨霖将这个印象用在了《一句顶一万句》的人物牛爱国身上——同样是修鞋匠,同样干净齐整,享有绝对的职业尊严。

刘雨霖的母亲郭建梅在农村长大,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女儿雨霖9岁那年,她辞去公职,组建北大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位公益律师。

每到节假日,刘震云和郭建梅就会动员女儿去法律研究中心做志愿者,他们希望女儿能通过这个窗口认识社会,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刘雨霖成了母亲的得力小助手,利用课余时间从事拍摄、翻译、案件材料整理等方面的工作,从没叫过一声苦。

高中毕业时,刘雨霖梦想当一名主持人,于是报考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象牙塔时光,喜欢电影的她经常拿着DV拍录生活万象。

女儿崩溃边缘,却遭父亲“棒喝”

读大四时,刘雨霖突然想出国学电影。形象、气质、口才都非常出众的她,本是一个做主持人的好苗子,很多人对她的选择很不理解。

母亲虽然默许了她的选择,却担心女儿的“朝秦暮楚”会引发丈夫刘震云的怒火。当刘震云听了妻子的转述后却并没有发怒:“我对女儿的人生规划不干涉,她做饭不错,可以当厨师;爱电影,自然也可以当导演。只要能忠于自己的选择,心别太活就好。”父母对自己的宽容和尊重,让刘雨霖很感动。

当得知女儿要报考的竟是大名鼎鼎的纽约大学,而其导演系每年才招收30人时,郭建梅有些不安了:“妞妞,托福很难考,你的英语成绩又不冒尖,倘若名落孙山,岂不是很受打击?要不换一所学校吧!”刘雨霖摇头,说她要考的就是最好的学校。

随后,刘雨霖就进入了一种“魔怔”般的托福备考状态。她关了手机,把自己关进房间,每天蓬头垢面,胳膊和手背上写满了英文单词,一边洗脸刷牙,一边看着洗漱台镜子旁贴着的各种例句和英文单词……她读书读得眼睛看东西都重了影,把刘震云吓得够呛。最终,刘雨霖凭借102分的好成绩以及面试时对20多个有关人性和人生问题的精彩回答,考上了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

但是对于女儿的成绩,刘震云从不表扬。接到纽约大学的录取电话后,刘雨霖第一时间向父亲报喜。刘震云听后,安静了3秒钟,特别冷静地跟她说:“哦,我这儿正忙呢,回家再说吧。”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对于女儿的困境,刘震云同样保持着一种不慌不忙的钝感。初入纽约大学,刘雨霖遭遇了强烈的文化冲击,同辈压力、语言磨合、课业负担……纷至沓来,这让她觉得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中了。

父女俩通电话时,刘雨霖说自己的状态特别不好、不知道该怎么办,刘震云劈头盖脸地把她骂了一顿:“刘雨霖,当时想要去美国,是不是你自己的选择?要学电影,是不是你的选择?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哭鼻子,那你将一事无成。”末了,刘震云又说:“我再送你一句话,好儿女志在四方。”

这顿当头棒喝很奏效,竟将刘雨霖“从那个有抑郁倾向的状态里一下子解救出来了”。留学期间,她特别能吃苦,不仅拿到了最高奖学金,还在租住的1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自己组装家具,洗衣做饭,甚至还接一些中英文翻译之类的零活儿赚钱。

夺得奥斯卡奖,执导《一句顶一万句》

2013年春节,陪父母回河南老家过年时,刘雨霖从乡亲们贴门神的习俗中受到启发,决定拍摄一部微电影。随后,她写出了1万多字的《门神》剧本,并精心修改。

《门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女孩的妈妈因受不了贫穷,离家外出打工,却一去不返。女孩日夜盼望妈妈归来,奶奶骗她说,贴门神的时候,春節就要到了,那时妈妈就回来了。她苦盼到贴门神这一天,看到的却是几年未见面的小姨,小姨为了安慰她而冒充妈妈回家。女孩发现真相后,为了不伤家人的心,装作很快乐的样子……看了女儿的电影剧本,刘震云称赞故事很感人,谎言背后有大爱。有了父亲的赞许,刘雨霖信心更足了。

很快,由刘雨霖编剧并执导的《门神》,在刘震云的家乡河南延津县王楼乡老庄村开拍了。2014年,刘雨霖凭借首部微电影《门神》,入围了30多个国际电影节,并夺得了包括第41届美国奥斯卡(学生单元)最佳叙事片在内的8个国际奖项!

然而,一鸣惊人的刘雨霖并没有从父亲脸上读出太多的惊喜。看到领奖回来的女儿,刘震云只是和她握了握手,简短地说:“祝贺你,再接再厉!”

2015年初,从纽约大学毕业回国的刘雨霖对父亲说:“我想拍您的《一句顶一万句》,行吗?”刘震云黑着脸问:“凭什么?”刘雨霖早有准备,说出了她和其他导演的不同之处以及改编思路,噼里啪啦地讲了25分钟。

最后,女儿凭两点打动了刘震云:一是,她说想做到拍出的每一部电影都要见不到导演的痕迹,见不到演员的表演;二是,原著里有100多个人物,这令她和别的导演一样头疼,但她想到了只拍小说下部《回延津记》里牛爱国和牛爱香姐弟俩的故事。刘雨霖选择的角度是“中国式结婚和离婚”,一边是牛爱国和妻子因“说不上一句话”而产生的婚姻危机,一边是牛爱香和厨子宋解放因为“有话说”而最终喜结连理。

刘震云觉得,“刘导演选择的这个结构很巧妙”。于是,曾将《手机》《温故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等小说悉数交给冯小刚拍成电影的他,第一次把自己的作品给了女儿,同时也撂下狠话:“敢砸老子的招牌,以后杜绝与你合作!”刘震云对女儿一向是这样“公私分明”,有事儿说事儿,而且所有的事儿都需要讲道理,撒泼或撒娇向来无效。

虎父无犬女,刘雨霖同样有固执和讲原则的一面。电影筹备期间,父女俩经常在屋里关着门咕咕唧唧,郭建梅屡次听到两人大声争吵。有一次,刘雨霖气愤地问:“我是导演还是你是导演?”接着又听到刘震云拍着桌子吼:“但我是编剧!”幸好,吵到最后,他们中的一个人总能说服对方,最后父女俩又会像没事儿人一样,面带笑容回到餐桌上。

和《门神》一样,刘雨霖花费近两年时间筹备拍摄的《一句顶一万句》,同样取景于河南老家,同样关注的是小人物。但这部电影更丰富,也更有力度。

2016年10月,在《一句顶一万句》的影片发布会上,刘雨霖动情地说,父亲对她的所有“冷漠”,其实都是一种父爱无言的激励和鞭策。是啊,如果没有家庭这座伟大的学校,没有父母言传身教的熏陶,我们很可能会失去一位令全球瞩目的新锐女导演!

猜你喜欢
纽约大学父女俩门神
门神想吃立夏饭
清代宫廷门神述略
上纽大新增互动媒体艺术硕士项目
雨中“伞”(大家拍世界)
在家门口留学
刘延东被授予纽约大学“校长奖章”
门神年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