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玲 王江宁 高 磊
(1.大连大学临床学院,辽宁大连 11600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 100038)
前列地尔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前列腺素E1(PGE1),具有扩张血管、溶解纤维蛋白、减少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组织保护的作用[1],目前广泛应用于改善心、脑、肾、外周血管微循环,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本实验旨在监测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后皮瓣微循环长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药物应用效果,为前列地尔注射液应用于皮瓣移植提供依据。
选取SD大鼠40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体重250~300 g。随机将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所有大鼠均为腹腔内注射水合氯醛麻(0.4 mL/100 g)。麻醉后将大鼠四肢伸腿俯卧位固定,背部刮毛,以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为皮瓣蒂端,背部中线位置为皮瓣纵轴中线,设计2×7 cm长方形随意皮瓣。以外科无菌手术技术,沿皮肤、皮下肉膜层锐性分离整个皮瓣,术中彻底止血,以4-0丝线原位缝合。实验组将前列地尔注射液【本溪恒康制药有限公司,5 ug=1 mL,】由尾静脉以0.8 mL/kg/qd的方式输注,对照组以相同剂量和方式输注生理盐水。术后每只大鼠肌注青霉素20万U/只,每日一次,持续三天。
(1)皮瓣成活面积
术后第7天,应用XOTOCAM1.1(艾拓尼克公司,德国)医用照相机激光测量伤口大小,其内含有智能测算系统,在相机显示屏上将皮瓣成活部分划定后,会自动计算出皮瓣成活面积。该相机省去传统照相机导出图片至分析软件的过程,使用简便高效。皮瓣成活的判断标准为:皮瓣的质地、颜色、外观、针刺有无出血。皮瓣成活面积的判断由两个不参与实验的有经验的医师分别完成。
(2)血流量的测定
将皮瓣分为近中远段三个区域,以蒂部为起点,0~2 cm为近段,2~4 cm为中段,4~7 cm为远段。应用激光多普勒线性扫描仪LDLS(Moor instrument,UK),仪器探头位于大鼠皮瓣表面正上方,距离为11 cm。每次测量均在测试高度为11 cm、环境温度保持在24 ℃、湿度40%~60%,大鼠处于深度麻醉期且四肢伸腿俯卧位固定状态下进行。
实验数据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皮瓣成活面积比较及组间同时间段同区域血流值比较。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行组内同区域术后第1天与术后1 h(1 d VS 1 h)、术后第4天与术后1天(d4 VS d1)血流值比较。计量资料由x±s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实验对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的皮瓣进行组间及组内的比较。两组血运整体变化趋势相仿,普遍为术后0 h的血流量较术前陡然下降,在随后的时间里血流值逐渐上升。
实验过程中,大鼠无死亡,皮瓣成活部位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基本一致,针刺出血。失活部位颜色发黑,质地硬,多伴有硬痂,不易剥离,针刺不出血。根据测量及统计计算,实验组皮瓣成活面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2.12±0.89)cm2,对照组(9.53±0.55)cm2,P < 0.05)。
前列地尔注射液,主要成分为前列腺素E1(PGE1),主要作用有扩张血管、溶解纤维蛋白、减少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保护等。被广泛应用于改善心、脑、肾、外周血管微循环。目前前列地尔改善皮瓣微循环的作用鲜有报道。杨抒[2]给皮瓣移植术后患者输注前列地尔注射液,通过对比皮瓣成活率验证其药物有效性,但验证方法较为简单,无法有力说明其有效性。激光多普勒线性扫描仪(LDLS)非接触式、快速、实时测量组织血液灌流量,可实时监测皮瓣血运变化,是准确评估血运指标之一[3]。本次实验每次测量均在固定测试高度、环境温度、湿度下进行,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
此次动物实验良好的证实了前列地尔作用于缺血皮瓣可有效改善微循环。但尚缺乏临床研究,且改善皮瓣微循环的最佳药物剂量尚无准确研究报道,这些方向是下一步研究目标。
[1] 梁永利,李泽,李晓敏,等.前列地尔注射液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药师,2016,(12):2313-2315.
[2] 杨抒,陈样军,雷雨,等.前列地尔注射液改善四肢超长任意皮瓣及筋膜皮瓣存活的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12,36(8):702-704.
[3] 尹荣贻,仝雨,赵友全,等.光学多普勒血液微循环测量技术及其最新进展 [J].光学技术,2013,(02):1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