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兵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农牧业局 643200
造成畜禽免疫失败的因素
杨 兵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农牧业局 643200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在实践中,猪群经过免疫接种后有时候还会发病,这就是免疫失败。在实际生产中,造成免疫失败的因素很多,我们应当尽量避免。
疫苗;免疫;失败;因素
市面上的疫苗质量参差不齐,应尽量选择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大厂家生产的疫苗使用。疫苗的运输和保存必须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上的要求执行,如冻干活疫苗一般在-18℃低温冷冻条件下保存,油佐剂灭活苗一般在4~8℃冷藏条件下保存。运输时应把疫苗装入盛有冰块的保温瓶或保温盒内运送。灭活疫苗在寒冷季节要防止冻结。冻干苗使用前要检查包装的真空度,一般用注射法检查。即在稀释冻干苗时先排出针管中的空气,当针头刺穿瓶口胶盖后,不加外力针管活塞能将一部分溶媒自动注入,此为真空度良好。有些病原的血清型较多,并且不同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免疫作用,而疫苗是针对引起该病的最主要的几种血清型,并不能抵抗其他血清型的感染。毒(菌)株变异、超强毒(菌)株的出现及感染与本地流行毒(菌)株不同,或有别于疫苗株所保护的范围都会引起免疫失败。
免疫程序的制定应建立在对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猪群种类和生产情况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以及免疫抗体或母源抗体监测的基础之上,制定适合本场特点的免疫程序,并非免疫的种类越多越好,不能将书上或外地的免疫程序照抄照搬。
(1)母源抗体的影响。母源抗体可使仔猪得到被动保护,但是母源抗体较高时不但可消灭侵入的相应病原,也能杀死活疫苗,因此只能等到母源抗体消退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接种免疫。
(2)抗原竞争(免疫间的相互干扰)。某些疫苗同时接种,机体对其中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有可能较低,因此为了保证免疫效果,对当地比较流行的传染病最后单独接种,同时在产生免疫力之前不接种对该疫苗有拮抗作用的疫苗。实际操作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联苗,因为单纯针对一种病来说,单苗的效果远比联苗强。
(3)加强免疫间隔时间的确定。同一类疫苗经过二次或二次以上免疫后,所产生的抗体维持时间较长,达到的抗体水平较高。重复免疫的时间间隔是根据抗体的维持时间来确定的,一般最短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4天。有人认为免疫次数越多,间隔时间越短越好,但其结果是容易引起免疫耐受,反而达不到理想效果。
(1)接种方法不当。如肌注接种时打“飞针”,疫苗根本没有注射进去或注入的疫苗从注射孔流出,造成疫苗接种剂量不足。选用针头不合适造成注射部位过浅,疫苗进入脂肪层难以吸收。
(2)疫苗剂量不当。包括疫苗稀释浓度不当和计算剂量不当,结果造成疫苗接种剂量不合适。如果接种疫苗剂量过大可导致机体发病、免疫麻痹、过敏,剂量过小,则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水平不理想。
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全面或不平衡都会使机体免疫应答能力降低,所以在选择饲料时不要只看表面价格,要注重性价比,一方面考虑转化成本,一方面要考虑饲料质量对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影响。饲料霉变产生的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能损害猪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使机体免疫应答能力明显降低。
接种病毒苗时,饲料中添加了抗病毒药物,容易造成免疫失败。饲料中添加某些药物会影响免疫应答反应,如药物氯霉素、磺胺类和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会影响免疫效果。因此接种疫苗时注意用药是否影响抗体的产生。一般而言,活菌苗免疫接种的同时不能使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免疫前后两天内不能对猪舍消毒。
蓝耳病、猪流感、猪环状病毒病、伪狂犬病和猪瘟等疾病都能损害猪体的某些免疫器官,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所以猪群发生过或隐性感染这些病,在进行疫苗免疫后一般效果较差。
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和有害气体浓度等环境因素,阉割、运输、转栏、换料、用药及注射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猪只产生应激反应,对猪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抑制,从而影响免疫应答的产生。为猪提供良好的环境,能够大大减少发病机会,即使抗体水平不高也可能得到保护。如果环境差,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抗体水平较高的猪群也存在发病的可能,这就是现在提得比较多的“养重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