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书恒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农业局 062250
鸭丹毒病的流行与诊治
冯书恒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农业局 062250
鸭子生长快、耐粗饲料、养殖效益好,近几年在我国的养殖量不断增长。但是由于养殖条件不够完善,饲养鸭很容易得鸭丹毒病。近几年鸭丹毒病在全国多地发生,给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本文对鸭丹毒病的常见特征和防治要点等进行了总结。
养殖;鸭丹毒病;损失;防治
鸭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全国多地均有发生,给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笔者结合多年的疫病防治经验,对该病的防治要点进行总结,希望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帮助。
鸭丹毒的病原红斑丹毒丝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菌体无芽孢,细小,能运动,长12.5um,宽0.5um,可单个分散或两个排成V形。丹毒杆菌的抵抗力不强,在50℃15分钟、70℃5分钟即被杀死,1%漂白粉、3%克辽林、0.1%升汞、1%苏打水和5%石炭酸等5~15分钟可杀死该菌。
鸭丹毒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呈散发。各种日龄的鸭均可能感染,但以2~3周龄较为多发,成年鸭发病很少,雏鸭死亡率可达30%。该病的最主要传染源是猪,多数鸭子是因为饲喂了被该病源污染的饲料、饮水而感染。鸭与猪等家畜接触,也可以通过黏膜或破损的皮肤而感染。
鸭丹毒病一般没有特殊症状,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病鸭精神沉郁、停食、下痢,病鸭体温升高到43.5℃,精神萎顿,停食,羽毛松乱和出现下痢,呼吸急促,常于2~3天内死亡。病程较长的出现神经症状,成鸭出现两脚麻痹,幼鸭出现结膜炎。
对因鸭丹毒病死的鸭进行解剖,可见脾脏充血,高度肿大,质地脆弱,呈黑紫色。部分病例出现纤维素性气囊炎,带有分泌物。肺和小肠均有充血性病变。心外膜下有小点状出血症状,尤其在冠状沟和纵沟部较多见。肝脏肿大,颜色发黄,淤血,质脆呈斑驳状,有针尖大小的米黄色病变。慢性病例股胫关节肿大。该病的剖检病变与鸭霍乱类似,需进行细菌学诊断。
对于鸭丹毒病的防治应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按照防疫的要求选择合理的地方建立鸭舍,应远离公路、村镇、工厂和学校,尤其应避免与猪场距离太近,更要杜绝鸭子和猪混养的模式。其次要改善鸭舍的环境卫生,鸭舍场地和器具要及时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减少微生物的滋生。同时坚持入场消毒制度,生产区与圈舍入口处设更衣室和消毒池,工作人员和饲养员进入生产区时要更换工作服。无关人员禁止入场,谢绝参观,确需进场的人员进场时必须经消毒并更换衣服方可入场。广大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记录鸭子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鸭应立即隔离,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防患鸭丹毒的病鸭致死或传染其他健康鸭只。
目前治疗鸭丹毒病的有效措施是注射青霉素,每只成年鸭每次肌肉注射20万单位,每日注射2次,直到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再维持治疗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