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电力天空再添蔚蓝
田 文
年末岁初,四面霾伏,雾霾持续数日不散,令人们惶恐不安。让天空蓝起来,或许已成为国人对新年的最大期冀。
近段时间,关于电力、煤炭、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及系列子规划陆续出台。多方的考量与愿景,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在规划我们的电力天空,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情况下,实现“电力蓝”。
规划电力的天空,落实要看设备。或许是在中国南海边划了的一个圈里,核电设备安全运行;或许是在新规划的长江经济带,水力发电重新布局;或许是在广袤的中原大地,光伏机组与电网星罗棋布;或许是在西北的大草原,一座座风机拔地耸立;或许是在首都周边的津冀蒙,火电厂的排放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电力供应和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战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1875年巴黎北火车站建成世界第一座火电厂起,从1882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乍浦路建成中国第一座火电厂起,电力分别成为地域新动能,带给人间源源不断的光和热,以至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的浪潮。火电在推动工业革命的同时,也给大气带来了污染。雾霾之下,火电厂似乎成了人们谈论的热点和舆论谴责的渊薮,似乎初衷不在,似乎夙愿难兴,似乎电厂左右和影响着空气质量。此时,人们想看到的,总是“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想尽快把光荣退休证颁发给玩火电的“老厂长”。
规划电力的天空,也要看技术。人们对电力充满期许:希望燃煤的排放能够得到收集或治理,化为新的产品或动力;希望新能源电力能够顺利消纳,不会再听说哪儿哪儿弃水、弃风、弃光;我们希望光伏发电储能完好,阳光普照之下尽得其能;希望各种电力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不再下滑,不空转、不饿肚子、不疲劳、不超负荷,物尽其用,电力设备管理工作者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种希望,也许源自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一贯秉持的“人定胜天”的信念,也许源自恩格斯的那句名言:“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在减排技术推动的同时,更要看政策。自2017年1月1日起,全国实行国Ⅴ排放标准;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20%;光伏电站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下调;钢铁行业实行更加严格的差别电价政策和基于工序能耗的阶梯电价政策……一系列的能源新政,无疑会对整个电力市场格局、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积极地影响着电力的天空。
放眼世界,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欧洲的光伏并网装机容量正式超过1亿千瓦,德国新能源装机占总装机60.4%,美国新增并网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24GW,印度提出将投18亿美元发展太阳能电线传输,阿根廷要为可再生能源开发者提供40亿美元政府补助,英国、加拿大分别宣布要在2025年、2030年之前逐步淘汰燃煤电厂的计划。我国“十三五”能源规划也已确定煤电占比为58%,这充分彰显了国家打造电力蓝天的决心与典策。煤电作为我国电力主要电源的现实短期内无法改变,而推进煤电超低排放是煤电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选择,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7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电力发展的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为电力的天空发力,这是电力人的使命和责任使然。让我们稳稳地把控好手中的电力设备体系,继续攻克节能减排尤其是超低排放新技术难关,乘着“十三五”能源规划的利好的东风,上下同欲,戮力同心,攻坚克难,打造出华夏新年一片蓝蓝的电力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