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春深更著花

2017-03-16 02:04文赵若鹏
侨园 2017年3期
关键词:海城故乡历史

文赵若鹏

老树春深更著花

文赵若鹏

案头上放着王昌元先生整理编著的《海城地名故事》一书,我读罢又读,看罢又看,欲罢不能,爱不释手。

《海城地名故事》是一部扛鼎力作,字字珠玑,篇篇生辉。一个没有传说,没有神话,没有故事的地方,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没有历史底蕴的地方。而海城恰恰相反,自古以来历史底蕴厚重,闻名遐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海城是我终生难忘的地方,是我第二故乡。《海城地名故事》一书中,王昌元先生所写的玉皇山、海城同泽中学和海城南沙河,与我读书的海城高中近在咫尺。除了小学一年级,我在故乡大连上学,随后同全家迁到了海城。在大跃进年代,王昌元笔下的一些地方,留下了我的身影,如汤岗子、大屯、甘泉铺等十几个地方,我是喝那里的水长大的。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我曾到大台、庙尔岭、朱葛等地采购过南果梨、苹果。对那里的山水和人倍感亲切,至今历历在目。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那里是王昌元先生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历史在于记忆和传承。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王昌元先生,不如说是他选择了历史。他首当其冲承担起中华民族历史大厦三大支柱之一的家族史的编撰工作——即金坑、大三道沟《王氏族谱》的编修。他把海城地名故事分别发表在《谱牒文化研究》、《钢都老年》杂志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还能将《海城地名故事》中的《马烽老广山的传说》发表在发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著名刊物《侨园》杂志上。这是一种光荣,是一种荣耀,是令人刮目相看的。这不单单是他的光荣,更是延安精神研究会、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和他所参加的其他公益组织的光荣。大史学家、大文学家司马迁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王昌元先生的《海城地名故事》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古人留给我们的趣闻轶事、历史典故、传说、神话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这种文化,如果不加以挖掘保护就会失传,不可再生,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王昌元先生功莫大焉。他挖掘了,保护了,并整理编撰出来,将其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王昌元先生几十年来,默默无闻奋战在农村乡镇第一线,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利用工作之余搜集周围一些有意义的故事,加上自己自幼聪明,聆听母亲、亲人和老师的故事,晚年加以回忆整理,发扬了人间真善美,批判了假丑恶。这何尝不是正能量?《海城地名故事》是王昌元先生留给我们的一部十分宝贵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财富。一位89岁的老人,一生忠厚勤奋,勤于笔耕,一点一滴,一丝不苟搜集整理。我曾先后同张永恒、姜永湖二位先生,编撰校阅《谱牒文化研究》杂志,曾多次校阅过王老的文稿,常常被他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染。他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楷模。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王昌元先生的《海城地名故事》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这正是:

远敬襄平王尔烈,

近慕越虎王怀山。

同姓何问隔几代,

辽海才子谱新篇。

(注:王怀山为王昌元先生的字)

猜你喜欢
海城故乡历史
A modified heuristics-based model for simulating realistic pedestrian movement behavior
面向PNT应用需求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索
故乡的牵挂
嫁给爱情
走在故乡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