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刺激素 行业新热点
植物生物刺激素是一种包含某些成分和微生物的物质,这些成分和微生物施用于植物或者根围时,对植物的自然进程起到刺激作用,包括有益于营养吸收、营养功效、非生物胁迫抗力及作物品质,而与营养成分无关。
分类:国外一般将生物刺激素分为8类:腐植酸、复杂有机材料、有益化学元素、无机盐(包含亚磷酸脂)、海藻提取物、甲壳素和壳聚糖衍生物、抗蒸腾剂、游离氨基酸和其他含氮物质等。
在国内,以上8类物质大概被归为肥料中的功能性肥料、农药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目前,国内普遍认为生物刺激素既不是农药,也不是传统肥料;生物刺激素的靶标是农作物本身,它可以改善植物的生理生化状态,提高农药效果和肥料的利用率,改善农作物抵抗逆境的水平,生物刺激素也可改善作物的最终产量和产品品质,并且不对植物和环境产生危害。
功效:
一.极端温度。不规则降雨和气候变化等胁迫环境发生越来越多,对作物正常生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物刺激素可以增加植物抗逆性和抵御非生物因素的胁迫;
二.生物刺激素具有调节植物体内水分的能力,有助于干旱条件下作物的生存;
三.生物刺激素通过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转和使用,从而避免营养物质的浸出或流失到邻近的生态系统。减少营养损失,也意味着作物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
四.生物刺激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属性,包括糖度,颜色等;
五.生物刺激有助于提高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发展,保护和改善土壤健康。健康的土壤的保水效果更好,从而可以更好地抵抗土壤侵蚀。
中国生物刺激素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生物刺激素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为三个阶段:
☉2000年之前为活性物质的研究与生产阶段
☉2000—2012年为规模化生产阶段
☉2013年以后为活性物质功能纳入土壤改良的方案。产品投入市场阶段
生物刺激素对中国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作用:
首先是保证资源可再生性,国家大力鼓励可重复利用资源的使用;
其次是提高产量,目前国内的施肥措施使作物产量处于瓶颈水平,需要生物刺激素类物质不断提高作物产量;
再次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转移和分配;
最后是与农药相结合,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包括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两个方面,进一步提高植物自身的抵抗能力,减少农药投入量。
生物刺激素的概念引入中国相对较晚,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很大。随着国家2020年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的开展,生物刺激素及含有生物刺激素的新型肥料将快速发展。
生物刺激素市场准入及监管的建议
第一、根据现代种植业发展的需求,应组织有关部门及重点企业进行我国生物刺激素发展的战略规划及顶层设计;
第二、加强生物刺激素中活性物质对作物作用的研究,促进创新;
第三、建立生物刺激素的登记制度,审核有关程序,建设市场监督。
生物刺激素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精准化
加强生物刺激素中植物生理活性物质机理的不断研究,生物刺激素及其产品对作物的作用将更加精准。
第二标准化
区别于化肥和农药的标准,建立以天然植物生理主要活性物质为主的标准。
第三产业化
开展生物刺激素企业的技术创新及产品的普及应用,将会形成行业龙头企业。
第四国际化
未来会有更多中国生物刺激素企业走到海外市场,使生物刺激素行业做到真正的国际化。
生物刺激素行业的发展有赖于科学界能否尽快统一生物刺激素的概念、功能、机理;政策制定者能否依据科学研究的结论和行业发展的规律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法规;相关企业能否在生物刺激素行业联盟的框架下积极推动行业的有序发展,不断研发出高性价比的新产品,推出环保有效的作物解决方案,拓展新的区域市场和作物市场,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质、增收,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