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其神 技近其道
——一线专家纵论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
2016年12月17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数字医疗与医疗信息化分会主办,科讯(上海)咨询有限公司、上海米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医疗大数据应用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数字医疗信息化分会2016学术年会”于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顺利召开。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数字医疗与医疗信息化分会主任委员张继武主持大会开幕式,东软医疗创始人郑全录,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国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大数据中心主任薛万国,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主任黎檀实,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吴家睿,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院长李劲松,中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刘福宁,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冯东雷,长海医院的信息中心主任魏民等来自业内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优秀企业的领导、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献言献策,共同探讨医疗大数据临床应用与需求、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平台的建设与思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建立等热点议题,助力推进医疗大数据的健康发展。
薛万国主任在“医院大数据利用需求与技术挑战”主题演讲中详细阐述了医疗大数据的特点、医院大数据利用需求、医院大数据的技术挑战,并指出医疗大数据蕴含着大量的需求,医院大数据的利用主要涉及数据、技术、思路方面的因素,其前景广阔,但如何搭建完善的平台、孵化满意的处理工具仍任重而道远。
黎檀实主任以“急诊大数据临床应用实践分享”为主题,从临床医生的角度认识大数据,认识信息化,立足于临床数据的应用角度,认为对于数据模型构建,都有一个基本的资源建设,而最重要的是基本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随后又以环境气候因素结合疾病数据建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建模、脓毒症患者风险评估预测等为例,详尽地介绍了医疗大数据如何改变患者医疗的就诊模式,如何促进医疗体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吴家睿副院长以“大数据与精准医学”为主题,从不同类型生物大数据整合面临的挑战、系统生物学、基于生物数据整合的精确医学路径、基于群体统计分析得循证医学、从群体研究到个体研究的挑战、以“个体为中心”的生物样本/数据库、“自我对照”的疾病分析模式、美国精确医学先导队列项目(PMI)、生物医学面对大数据的挑战等方面分享了其对医疗大数据的一些思考。
毋庸置疑,在如何将医疗大数据的巨大潜在价值转变为实际效益方面,医学信息技术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李劲松院长以“围绕电子病历的医学大数据技术”为主题,回顾了国内电子病历发展的进程,电子病历已进化到对全医疗过程管理的时代;洞悉整个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和分析,为如何破解爆发性增长的数据的录入问题、巨大负荷下的系统响应速度问题建言献策。
刘福宁博士以“中电在医疗大数据服务领域的实践”为主题,简要介绍了中电数据隧道数据交换通道、中电私有云技术区域数据中心、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个人健康画像数据分析、中电数据服务平台OpenAPI数据服务、中电文件存储软件数据存储服务平台。
冯东雷总裁助理在“万达信息医疗大数据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中表示,无论从管理角度还是从产业角度,抑或从服务角度而言,其源头来自于科研,并以详实的数据、具代表性的案例与与会者分享了万达信息近年来在医疗大数据领域纵深探索与躬行实践的成果、经验。
魏民主任在“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中,通过背景情况、建设实践、建设思考3方面的核心内容,从医院定位、医疗工作、临床科研工作角度,提出医院发展应临床医疗和临床科研并重,加强病案室全员编码、高低配、专科化工作力度,注重临床医疗、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策略,强调学科协作、管理与业务融合、转变理念、变革管理的重要性及控制技术冲动、优先满足需求、理性开展建设。
众所周知,大数据可带来诸多益处,但如何获取与应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实时关注。张继武主任委员以“危急重症大数据的落地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主题,针对为什么危急重症数据全面、数据量大、时间轴的意义提出了其独特见解,通过患者监护设备的数据管理、急诊急救过程时间轴——更有临床价值的数据视角、危急重症诊疗指南的依从性——数据驱动的临床质量改进、急诊临床决策支持与过程质控系统——项目落地概况与应用前景、危急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危急重症临床数据中心——CDR往专科化方向深度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及相关项目落地与模式探索的应用案例,分享其丰富的经验与体会。
提问讨论环节将会场氛围推至高潮,“医疗大数据对医学的促进究竟体现在何处”、“如何通过大数据信息化推进我国医疗的均质化”、“如何在大数据获取、数据建模、数据应用方面破解理念和技术瓶颈”等问题接踵而至,众专家踊跃解答,各抒己见,以其经历体会及研究精华传道解惑,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大咖云集、洞悉热点议题的高质量会议受益匪浅,稛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