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天津市投资发展潜力研究

2017-03-16 00:18天津市统计局课题组
天津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十三五天津市时期

◎文/天津市统计局课题组

“十三五”时期天津市投资发展潜力研究

◎文/天津市统计局课题组

“十三五”时期是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仍将发挥关键作用。“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5%,2015年达到了1.31万亿元。在传统行业投资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下、在投资增长乏力的现状下,“十三五”时期如何进一步挖掘投资的潜力、调整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是一个重大亟需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天津市“十二五”投资发展现状与实际,通过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对天津市“十三五”期间的投资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天津市“十三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投向、资金筹措及保障措施等,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十三五”时期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十三五;投资;潜力

“十三五”时期是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仍将发挥关键作用。结合天津市“十二五”投资发展现状与实际,通过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对天津市“十三五”期间的投资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投向、资金筹措及保障措施等,对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十三五”时期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顺利实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十二五”时期天津市投资发展现状

(一)“十二五”时期天津市投资成就显著

1.总量持续扩大

从总量看,“十二五”时期天津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万亿元,年均增长15.5%,投资总量是“十一五”时期的2.7倍。年度投资规模每年增加近一个千亿量级,并于2013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15年全社会投资总量达到13065.18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为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结构不断优化

图1 “十一五”以来天津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

从结构看,“十二五”时期,天津市在保持投资规模适度稳步增长的同时,着力在优结构、提效益、促发展上下功夫,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第三产业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8998.3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8倍,年均增长17.6%,高于同期第二产业投资年均增速4.8个百分点。“十二五”末期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1.8∶39.3∶58.9,与“十一五”末期(1.5∶45.2∶53.3)相比,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提高了5.6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第三产业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4.5%,高出第二产业31.1个百分点,呈现三产拉动为主的特点。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十二五”时期累计完成投资1125.46亿元,年均增速25.4%,高出第三产业年均增速7.8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迅猛,引领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3.建设成就显著

在投资总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天津市的投资效益也不断提升,五年间天津市的项目投产率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71.3%,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4.2个百分点。同时,投资的集约化得到加强,2015年天津市的投资强度为3.19亿元每平方公里,与2010年相比,每平方公里的投资强度提高了1.51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迅猛,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增强。随着地铁2号线及其延长线、3号线等轨道交通工程的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里程增加了92.4%;京秦高速公路天津段工程、唐津高速天津段扩建工程等项目建成通车,使天津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加15.1%;津南污水处理厂、张贵庄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一期工程等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达产,使天津市污水处理能力增加38.3%。

(二)投资结构、效益和内生动力值得关注

“十二五”时期天津市充分发挥投资引领作用,扩大有效投资,实现了投资结构转型升级,投资项目提质增效,推动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创新发展动能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重视。

表1 天津市主要基础设施存量对比表

1.投资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十二五”时期是天津市投资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三高一低”类行业投资逐年减少,而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等,投资比重持续提高。但从天津市投资的产业结构看,仍存在着第二产业传统行业投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新兴行业投资优势不明显的问题。

从比重看,“十二五”期间,天津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6.6%,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9%),也比 “十一五”(54.5%)提高了1.1个百分点。但同时期,北京市三产投资的比重达到了87.8%,上海市达到了78.8%,重庆市为63.7%;天津市远低于北京市、上海市,也低于重庆市。

从构成看,天津市三产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市政公共设施管理等传统领域,但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商务服务、科研和技术服务等科技含量高、创造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还有待进一步培育、拓展和提升。

2.民间投资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十二五”时期,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些鼓励民间投资的办法和政策,但从项目落地看,在石油开采、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交通运输、信息传输、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国有资本仍呈现出较强的垄断性优势,民间资本并没有真正的全方面参与进来。

“十二五”期间,在政策引导和市场环境支撑下,天津市民间投资保持快速发展,年均增长32.0%。民间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从2010年的34.1%提 高 到 2015年 的58.1%。但对比发现,天津市民间投资仍有继续提高的空间。

从比重看,“十二五”期间天津市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与同时期全国水平(61.5%)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项目规模看,天津市民间投资项目平均计划总投资为1.5亿元,仅为天津市全社会平均水平的57.7%,普遍较小。从资金来源看,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自筹资金占全部到位资金的84.0%,比全社会平均水平(73.4%)高10.6个百分点。国内贷款仅占6.1%,低于天津市平均水平 (15.1%)9个百分点。获得国家预算资金支持的民间投资项目更是凤毛麟角。

民间投资项目不易得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融资能力普遍较低。一方面是由于政府部门在观念上对于民营企业的担心与区别对待,限制了民营资本对一些领域的投入。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利用其自身地位和优势,近年来不但在主业领域不断强化其垄断地位,而且在金融、房地产等非主业领域也大举扩张,进一步挤压了民营企业的经营空间。这两方面的因素致使巨大的民间资本存量与中小企业融资难、投资领域受限等问题交织,民间投资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

3.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随着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以来,天津市投资总量以一年跨一个千亿台阶的规模持续扩大,增速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全社会投资名义年均增速15.5%,超过12.4%的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但一些指标却反映“十二五”时期投资效率比“十一五”有所下降。

一是新增资本产出比提高。新增资本产出比是指每新增加一单位GDP,所需要增加的投资额,是用来反映投资效率的直观指标。2006年,天津市新增资本产出比为3.3,即每新增一亿元GDP,需要增加投资3.3亿元。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环境影响,天津市新增资本产出比从上年的2.3大幅度提升至6.2。“十二五”期间,天津市资本产出比继续提高,平均为7.0,是“十一五”时期(3.6)的1.9倍。

二是投资率提高。在“十一五”末期,天津市的投资率即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70.6%。“十二五”期间,投资率持续攀升到2015年的79.0%,五年平均投资率为72.2%,比 “十一五”(57.7%)提高了14.5个百分点。较高的投资率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比较明显。总体看,天津市投资呈现出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高。

4.政府主导投资下可能存在财政风险

“十二五”期间,地方政府承担着过重的经济建设职能,政府投资项目不断上马,可能会导致较高的地方债务风险。

从投资主体看,“十二五”期间,天津市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交通运输、信息传输、公共设施管理、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以直接或间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行业投资总量达到8928亿元;同时期,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为10352亿元。政府主导行业的投资总量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例为86.3%。

此类项目资金来源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为主,辅以国家预算资金,项目建成后能产生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带动地区发展。但如果政府资金在此类项目建设方面投入过多,会导致政府融资平台负担过重,还会对其他方面的资金支出产生较大压力。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 “新常态”后,民生领域投资仍将继续成为政府投资的重点,这既是对以往民生区域、行业投入不平衡的纠正,也是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防范社会风险的有效途径。但是,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民生投资项目,如普通公路、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等,几乎不具有现金流和回款能力。“新常态”下的进入中低速增长区间,财政收支矛盾日趋突出。因此,政府主导投资还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精准发力。

二、“十三五”时期天津市投资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一方面,总需求结构进入深度调整期。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开始超过投资,2014年,最终消费率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1.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投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投资的后劲不足。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2015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同时,经济增长的动能也在发生变化。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0%,这表明我国总体上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外发展的经验表明,服务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主要依靠创新而不是大规模的要素投入。所以在依靠出口、投资两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成效渐减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根据经济新常态的现实情况,创造性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资本、劳动、技术、制度等方面进行入手提升经济运行效率。

综上所述并结合当前微观经济主体投资动力不足的背景,可以预见,“十三五”时期,在当前的高基数背景下,天津市投资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但政府可以加大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进行托底,从而避免经济的大幅波动。

(二)天津市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

为了横向对比天津市目前投资所处环境与地位,选取四个直辖市的部分数据进行对比考察。

从经济总量看,天津市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6538.19亿元,同比增长9.3%, 总量低于北京(22968.60亿元) 和上海(24964.99亿元)、高于重庆(15719.72亿元);增速高于北京(6.9%)和上海(6.9%),低于重庆(11.0%)。结合产业的演变规律,一般来说进入服务经济为主的社会后,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2015年天津市刚刚进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52.0%,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50%,但低于北京(79.8%)、上海(67.8%),高于重庆(47.7%)。

从人均GDP来看,按照常住人口口径计算,2015年天津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9万元 (折合美元1.72万美元)。根据钱纳里的理论及折算方法,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判定标准为人均GDP在5320-9975美元,后工业化时期的标准为9975美元以上。据此判断,天津市从2010年开始人均GDP迈上一万美元台阶,经济社会也随着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处在由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时期过渡的发展阶段。

从投资来看,2015年天津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65.86亿元,增长12.1%,第二产业投资 5093.47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投资 7163.85亿 元 , 增 长18.1%,占比58.0%。结合以下表2对比其他三个直辖市可以看出,天津市投资的主要拉动因素是三产的投资,和北京上海相似,但三产的占比仍较低;重庆是以二产拉动为主的投资结构。

综合以上天津市当前的经济结构和人均GDP所揭示的发展阶段,天津市投资正处于二产缓慢下降、三产占主导的投资格局。

(三)当前天津市正面临诸多政策叠加优势

“十三五”时期,天津发展面临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千载难逢,发展潜力巨大。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从制度上为外商的投资便利化打开了大门、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产业转移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投资潜力、“一带一路”建设为港口码头以及铁路的互联互通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各类创新要素的聚集成长提供了沃土。五大战略机遇为天津市 “十三五”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投资提供了政策保障。

表2 2015年四直辖市投资对比

三、“十三五”时期天津市投资潜力

(一)工业转型升级需要投资保障

“十三五”时期,是落实中央对天津定位、推动美丽天津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时期。天津工业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面临多重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进入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如果按照天津市工业“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不低于8%),结合当前工业投入产出的关系,经过测算,“十三五”时期全市需要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才能支撑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交通运输优化提升需要投资推动

“十二五”时期,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围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美丽交通建设,初步形成“两港四路”为主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发展规模能力、质量效益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但基础设施短板依然存在,一是港口功能布局有待优化,航运服务功能不健全,集疏运网络仍需完善,港城交通矛盾依然存在;铁路对外通道通而不畅、线路迂回,市域“内客外货”铁路网络需加快建设;公路仍存在局部断头和瓶颈,省市间、区县间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停车设施建设速度仍需加快,公共交通接驳有待加强;城市道路总量仍显不足。二是结构性不平衡问题突出,区域、城乡交通一体化、均等化水平还需提升;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仍存在结构不合理、衔接不畅、转换不便的问题。经过测算,为弥补这些短板与不足,天津市在“十三五”时期在港口、机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道路以及智能交通等方面投资的潜力大概在4100亿元。

(三)民计民生保障改善需要投资加强

一是环境保护方面。“十二五”期间,天津市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对照“十二五”确定的规划目标指标,预计除总量减排、饮用水源地水质、噪声环境质量指标能够完成外,水环境质量指标无法达到“十二五”目标值,大气环境质量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相比差距依然较大。经过测算,通过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水环境质量改善、土壤污染防治、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环境风险防范、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6类近300个重点工程项目的计划安排,环境保护类总投资在 “十三五”期间有1300亿元的投资潜力。

二是医疗卫生方面。“十二五”期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坚持以深化改革、便民惠民为主线,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但是在当前,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总需求增长明显快于供给增长,城市大医院服务增加较快,基层服务需求明显不足。“十二五”末天津市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由 2010年的3.76张增加到4.02张,要达到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平均水平6张,还有不小的差距。按照2.51%的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进行预测,“十三五”期末,天津市的常住人口将有1547万人增加到1750万人,结合当前的床位水平,计算的卫生医疗的床位缺口大致在9.9万张左右,按照150亿元/万张的投资标准,投资潜力大致在1500亿元。

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十二五”时期,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及市内配套工程的基本完工、“美丽天津一号工程.清水河道行动”、永定新河、独流减河等骨干行洪河道治理、十项农村水利专项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实施,天津市水务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水务管理不断增强,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仍存在着资源性缺水、水污染形势比较严峻、总体防洪防潮能力仍需提高、城乡供水二元化结构有待破除等问题。“十三五”时期预计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市内配套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引滦水源保护工程、城市排水防涝工程、“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程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天津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投资潜力预计在1000亿元左右(“十二五”时期天津市水务建设共计完成投资705.0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水利建设投资的6.8倍)。

(四)房地产平稳发展需要投资支撑

房地产业在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借助天津市在京津冀整体发展规划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效应,天津成为继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之后的新的房地产投资热点。按照“十三五”时期天津市人口规划增速(2.51%)以及改善性需求的需要,以2015年末房地产业(含保障房、小城镇建设)投资完成额2973.64亿元为基数,按照平均6个点的增速匡算(参考“十二五”期间年均销售面积增幅),天津市在“十三五”时期,房地产开发的投资潜力合计在1.8万亿元左右。

(五)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需要投资引领

新兴服务业是引领服务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发力方向,主要包括高技术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融资租赁服务等新兴业态的服务行业。从当前天津市的经济结构看,服务业的增加值虽然占GDP的比重过半,但是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未来的经济转型看,进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时,随着人均收入的逐步提升,对服务的需求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同时对服务的品质要求也不断地提升。“十三五”时期天津市要不断加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快速发展。根据2015年新兴服务业完成情况(1500亿元),按照每年投资30%的增幅 (目前投资增速)进行测算,“十三五”时期,新兴服务业的投资潜力有1.5万亿元左右。

四、“十三五”时期促进投资发展对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落实中央对天津定位、重塑天津发展优势、推动美丽天津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天津处于 “五大”战略机遇叠加的时期,必须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发掘投资潜力,增强发展动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天津发展定位。

(一)围绕创新驱动,加大创新投资力度

实施创新驱动是 “十三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天津要建成创新创业之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必须加大创新的投资力度,围绕提高天津市科技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立足于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投资力度,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以投资带动技术的突破、带动产品升级、带动新兴产业集群崛起。创新投资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必须采取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措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创造条件,使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中坚力量。

(二)围绕产业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投资

“十二五”时期以来,天津市产业结构升级取得较大成效,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占全市的比重逐年提高,推动天津市供给侧结构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但同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相比,天津市产业结构层次还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还不突出,必须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推动天津市产业结构不断提升。要围绕天津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定位,鼓励制造业企业瞄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积极开发新产品,进一步提高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要围绕现代物流、信息技术、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热点领域,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改善服务和管理,形成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优势。

(三)围绕提高投资效益,盘活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投资

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是市场主体,对市场反映敏锐,投资效益高,要不断增强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市场信心,稳定预期,引导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通过投资改善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要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实体经济和民间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破解民营经济融资瓶颈。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领域限制,降低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门槛,强化市场自发调节,促进资源配置市场化,增强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活跃度,提高投资的有效性。

(四)围绕社会事业、民生领域加大投资,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

要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重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消除“二元”结构带来的制约,使社会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均等化,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卫生、教育、文化、养老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要继续保持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满足人们对改善住房条件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价格和商品房库存处于合理水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剧烈波动。

(五)围绕投资服务便利化,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要抓住国家自贸试验区建设,围绕投资与贸易服务便利化,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简政放权,最大限度缩小投资项目的核准范围,增强企业和基层投资自主权,大胆让民营资本进入传统垄断领域。

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项目审批,完善配套服务,落实鼓励投资的各类扶持优惠政策。

(六)围绕资产证券化,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本带动增量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基础设施以及民计民生投入的加大,地方财政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的情况会更加严峻,从财政的角度看,财政收入的增速和总量不能支撑基础设施以及民生项目的投资增长。同时,较高的存量债务的还本付息的压力在不断增加,因此解决新增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的投资的资金来源要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本,这也是落实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 “探索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的精神需要。特别是对于准经营性与经营性的存量基础设施,利用其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通过ABS(资产支持证券)、ABN(资产支持票据)等金融工具加快推进其存量资产的证券化,在盘活资产的同时,引入相对成本低的资金进行增量资本的投资。

课题组成员:张建强、冯萍、邢中宝、李保华

课题组负责人:张强

责任编辑:虞冬青

F127

A

1006-1255-(2017)02-0003-08

猜你喜欢
十三五天津市时期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