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民俗文化在美术社团课程中的运用

2017-03-16 09:13李振朱晓慧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沂蒙民俗文化社团

李振 朱晓慧

摘要:美术社团活动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社团活动是个难题。在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的沂蒙地区,开发美术社团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利用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沂蒙民俗文化 美术社团

一、社团课程研发的目的和意义

美术社团活动是美术课外活动最主要的活动方式,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实践性。美术社团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它是培养美术爱好者的摇篮,是满足学生个性化美育需求的重要实践方式。现在美术教材加入了对学生乡土民俗文化的综合性教育,由此可见让家乡的民俗文化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是美术发展必然性选择。

二、社团课程的开展史

桃墟镇中心小学坐落在巍巍蒙山脚下,学校环境优雅,师资力量雄厚。是一所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孩子每周在校五天,为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学校于2009年专门成立教室开设社团活动。现有学习网络文化的e时代社、多种棋艺的对弈社、墨迹飘香的舞文社、色彩绚丽的丹青社、舞姿优美的炫舞社、技艺高超的乒乓社、歌声飘扬的籁音社、心灵手巧的巧手社等八大社团活动供学孩子参加学习。社团自成立以来获得辉煌荣誉,丹青社孩子的彩墨作品荣获县“桃园杯”书画比赛一等奖;乒乓社队员参加县小学生乒乓球比赛荣获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炫舞社排练的舞蹈开门红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上大放光彩,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评委和观众不愿相信这些优秀的作品出自乡村学校。近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各个社团教师编制教材,各社团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正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三、民俗文化在美术社团课程开发中的困惑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兼任巧手社社团老师,记得刚开始接触社团课程时,脑子一片空白,没有教学目标,不知所以然;单纯的认为就是上手工课,把学生当成幼儿园的小朋友,教他们做简单的手工,哄学生们玩。社团开展一始,学生积极性挺高,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就出现了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迟到、上课不听讲、说话,更有甚者不来参加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请来了镇上小有名气的柳编艺人王师傅教学生编制柳条小框,师生一起愉快的度过了一节制作课。之后的一段时间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王师傅的课给了我启发,社团课程的开展就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们真正从生活中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沂蒙民俗文化与美术社团课程的有机结合

1.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让沂蒙民俗文化走进校园

桃墟镇中心小学是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孩子每周在校五天,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专门成立了社团课程活动室,室内有沂蒙民俗文化的简介,悬挂和陈列着各种传统手工作品,有香荷包、绣花鞋垫、老虎帽、柳条编制品、泥塑作品等等;学生每次上课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中,感到很温馨。沂蒙民俗文化这个原本陌生的事物静悄悄的走进了校园,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成为了学生的朋友。

2.社团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沂蒙民俗文化为载体

美术社团课程的开展,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可以有侧重的讲解;刚开始,师生可以一起学习,循序渐进的把民俗文化引入所学课程中。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动物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体验夸张变形带来的乐趣,感受沂蒙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让学生提前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工艺品,有条件的可以和家长合作一件作品。导课引起孩子注意,学生慢慢的活跃起来。有的学生提出问题“旺旺狗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教师适时讲解“旺旺狗的制造原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师生一起感受沂蒙文化的所带来的乐趣。这些泥玩具在我们沂蒙地区非常有代表性,孩子们喜欢玩,一下就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能够轻松的掌握课堂节奏,适时地添加一些民俗传说,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知识。

3.从课堂中“走出去”,從生活中“请进来”

社团课程的教学不同于美术课教学,有地域性、开放性、灵活性、实践性的特点。把现有的社团课程细分成编织、泥塑、纸工、彩绘等专业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授课形式要灵活多样,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去”,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和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

执教《编制蝈蝈笼》这节课,我带领学生到校外田野去寻找制作材料,学生三五成群,脸上挂着久违的笑容。在田间地头我们一起找高粱埂,首先找到的同学兴奋地向我高喊;紧接着我现场示范哪些材料能够用于制作蝈蝈笼,让学生有的放矢选择。这样的开放式教学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的大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民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组织学生考察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实地参观艺术品的制作流程,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课堂中走出去,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东西却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学校把一些民间艺人从生活中“请进来”让他们走进课堂。这“一出一进”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民俗文化的多姿多彩,又为师生的共同学习搭建了一个快的平台。

4.多角度发掘民俗文化,有效引导,避免“走马观花”

现在的学生容易被高科技电子玩具吸引,而不能体验到一块泥巴变成动物或人物形象的乐趣。鉴于此,教师在授课中重视乡土民俗特色,自身要做足功课;创造课堂艺术,把民俗文化趣味化,引导学生感受有内涵的知识,避免造成“走马观花”局面。

《威武的盾牌》这节课涉及多方面的文化内容,有沂蒙剪纸运用,有沂蒙刺绣的缩影,有雕刻的风采,还有对称图案的变形……

教师课下备好课,动手制作盾牌。

(1)可以用剪、刻的表现形式(沂蒙剪纸、窗花雕刻)

(2)可以用绘画的表现形式(传统纹样的设计)

(3)添加吉祥图案(色彩的对比运用)

民俗文化的介入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发现身边的美,认识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切实把传统的文化知识用到现代教学中。

虽然我校开展的民俗文化进课堂还处在初始阶段,但作为校本课程的一种主要的探索模式,已经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知识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寻,有的只是师生一起慢慢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在漫漫求学路上,留下丰厚的回忆。

猜你喜欢
沂蒙民俗文化社团
缤纷社团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K-BOT拼插社团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