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环境管理中的群众参与问题

2017-03-16 08:30孙庆元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5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孙庆元

摘 要:为了满足我国现阶段农村环境管理工作的要求,必须要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制,改变传统的农村环境管理观念,提升农村居民的环境管理参与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环境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但是目前来说,与之配套的环境保护法律尚未健全,农村居民尚且缺乏科学的公众参与意识,农村居民环境管理参与渠道尚不畅通。为了解决实际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必须提升农村群众的参与意识,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制。

关键词:农村环境管理;群众参与意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 群众参与农村环境管理的途径及主要存在问题

1.1 群众参与农村环境管理的途径

政治性参与渠道是农村群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重要途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农村居民的常见参与渠道,群众可以通过基层委员会反映相关的环境管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城镇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重要表现形式。

社会性参与渠道是群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另一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可以参与各类的环境保护团体,进行农村环境的监督及管理,这类团体具备强大的群众基础,是社会舆论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公正舆论媒体,达到间接性环境管理的效果。随着社会人文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日益透明化,政府经常通过网站发布近阶段的环境管理现状,公布一系列的环境政策法规,这些环境信息日益透明化,极大保障了民众的知情权。农村居民也可以通过提供新聞线索,反映关于农村环境管理的问题。

1.2 群众参与农村环境管理的常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的农村环境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在某些细节方面,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法规并未涉及到。受到城市中心主义的影响,我国的环境管理法规更加侧重于城市及工业环境污染的处理,专业针对农村生活的环境管理法律尚不健全。整体来说,我国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村基层环保机构体系尚不健全,农村居民缺乏积极性的环境管理参与意识。

国家缺乏针对农村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我国法律主要规定了民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义务,这间接影响到民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积极性,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尚不健全,居民缺乏环境知情权,国家对于民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方法、途径、程序等尚未给出明确性规定。

我国农村居民普遍缺乏环境管理的参与意识,有些农村依旧坚持片面发展经济的观念,环境保护意识非常淡薄,农村环境产权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界限尚无清晰。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居民是农村地区环境的主要受害者,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天平上,农村民众以优先发展经济为主,环境管理参与意识淡薄。

受到农村经济的影响,农村环境基础配套体系并不健全,这导致农村民众环境信息接收渠道单一,这也与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密切相关,环境宣传教育缺乏软文化、硬设施的结合,导致农村环境管理的复杂性。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这也间接影响了农村民众参与环境管理的能力。

我国民众的环境参与渠道并不发达,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我国环境保护机构的建设不断发展,但是民众参与农村环境管理的途径依旧比较单一,农村环境管理系统缺乏配套的政治体制,缺乏基层性的环境保护环保机构,村委会承担了过多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村民自治机制尚不发达。目前来说,我国社会团体的批准标准较高,这一定程度限制了我国农村环境团体的发展,不利于扩大农村环境公益组织规模。

2 完善群众参与农村环境管理策略

为了满足现阶段农村环境管理工作的要求,必须健全民众参与农村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农村环境管理法规必须具备针对性、可操作性、具体性,要保证实体法与过程法的结合。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实体法律,要针对农村环境管理的特点,进行农村环境管理法律的出台,保障民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保证民众的环境决策参与权,形成农村环境管理的专门性法律,明确农村环境管理的责任主体,实现农村环境信息的公开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系列的配套法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要强化民众参与农村环境管理的法律建设,明确民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程序、方法、途径,确保农村环境管理的有法可依。

通过对公众农村环境管理意识的增强,可以有效推进农村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这需要做好环境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参与者意识到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危害性,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大局观,提升民众参与农村管理的积极性,提升民众的参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公开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管制工具。

在环境管理的过程中,一方要积极实行环境政务的公开化,让公众主动、积极、及时地公布环境管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民众的环境保护参与途径、方法、程序,涉及到环境管理的相关决策、意见反馈等,保证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实现教育资源与环境管理资源的协调性,建立一系列的专业教师队伍,进行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实现农村环境教育系统的健全,积极建设一系列的农村环境宣传机构,做好环境宣传的动态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宣传教育体系。

通过对民众参与农村环境管理途径的拓展,可以满足现阶段农村环境治理的需要,这是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责任,这首先需要进行农村环境管理机构体系的健全,落实好地方政府农村环境管理的责任,统筹农村环境管理的大局观,优化村民自治组织机构,广泛听取公众的环境管理意见,村民自治组织要及时反馈政府所发布的环境管理政策,承担起环境民主决策的重要角色地位。

为了促进农村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积极开展环保人走进农村活动,贴近农民的日常生活,广泛听取农村民众的环境意见,做好农村环境管理的长远规划,及时做好环境管理工作的监督,努力发挥人民法院的环境诉讼作用,切实保护农村民众的环境权益。在这个过程中,相关国家机构需要放宽农村环境社会团体的门槛限制,提升政府管理的效率,确保农村环境管理社会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有效发挥农村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社会团体的发展,积极宣传民众参与农村环境管理的相关知识,做好农村环境管理及保护的教育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我国民众的环境保护参与机制不断得到更新,一系列的农村环境管理法律不断出台,环境管理的政治性参与途径不断得到拓宽,以村委会、人民法院、政党组织为代表的政治性参与途径不断得到开拓,以社会舆论媒体、社会团体组织等为主的社会性参与渠道日益发展。

虽然我国民众环境管理参与机制日益健全,但是总的来看,前途依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的民众环境管理机制尚且缺乏具体的、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整体来说,我国农村居民的环境参与意识普遍低下,农村居民的环境参与渠道依旧比较单一,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环境管理及参与机制,提升农民居民的环境管理参与意识,拓宽民众的环境管理参与渠道,完善相关的农村环境管理及保护法规,确保农村环境管理的民主化,从而实现农村环境的改善,满足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3 结束语

通过对农村环境管理群众参与问题的解决,可以有效提升农村环境管理的整体效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满足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许红超.简析农村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展望,2016(7).

[2]汪有和.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8).

[3]于相毅,毛岩,孙锦业.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的宏观需求与战略框架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12).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政策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