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7-03-16 23:36叶少芬
教师·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提高解决问题策略

叶少芬

摘 要:文章探讨了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提出了适合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三个实施的策略:①用数学的眼光获取信息;②学会画图帮助理解题意;③理解用什么方法解决是关键。实践证明,这三个策略能够有效解决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解决问题”盲目做题的现象,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关键词:解决问题;有效;策略;提高

解决问题是应用题演变过来的。以前的应用题是以纯粹的文字形式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因此对学生的吸引不大,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看到一堆文字,心理上就会认为是很难的题目。应用题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教师感到不好教,学生认为不好学,再加上干扰的条件,更是让孩子们不知所措。而现在的解决问题更具有开放性,它以显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图文结合,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而且体现了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有效地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资源,将生动活泼的情境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主动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作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一、用数学的眼光获取信息

低年級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搜集数据的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老师去引导,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数学的信息。一幅主题图中可以搜集的信息往往是很多的,学生可以关注图画的色彩搭配,也可以关注图中事物的动态展开丰富的联想,当然也可以关注图中事物的数量及其关系,等等。在教学中,很多老师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话刚说完,一只只小手就高高地举起来了,但是学生回答的往往并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他们大都会关注图中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或者图中人物所从事的各种各样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活动。如果老师不及时引导,那么学生对图中信息的搜集就很有可能偏离数学教学的轨道。

因此,在搜集图中信息时,教师必须强调“数学化”,在提问时可以加两个字,如“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这个时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偏离太远。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数学思维才会慢慢被建立起来。在解读问题时,对于带有重要数学信息的词句,也可以重点强调,帮助学生寻找信息。当然,老师本身也需要注意自身数学用语的规范。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时,图里有4个数学信息,2个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动漫书)。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这样引导学生从主题图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学会对图中所有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其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会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帮助学生建立起“表象”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具体形象才能进行思维。因此“表象”就是“问题情境”与“数学模型” 之间的一座桥梁。记得一年级在做“我们一共有10个男生,老师让相邻2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一共可以站多少女生?”这道题目的时候,学生不理解题意。当老师让学生画一个圆形代表一个男生(○ ○ ○ ○ ○ ○ ○ ○ ○ ○),再用三角形代表女生站进去(○ ○ △ ○ ○ △ ○ ○ △ ○ ○ △ ○ ○),画出这样一个自己熟悉的图的时候,问题就迎刃而解。可见,教会学生“画图”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把学生觉得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又如,在教学了“几和第几”后,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们要去秋游,老师问小红:“你们一队有几人?”小红看了看说:“从前面数我排在第3个,从后面数我排在第6个。”小红一队到底有几人呢?这个问题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思维好的学生能够知道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3+6-1=8(人)”,还有的学生是这样想的“从前面数小红排第3,就是小红前面有2人,从后面数小红排第6,就是小红后面有5人,所以一共有8人”。但是全班能够像这些学生这样思考的不多,大部分学生都不能直接想出来,要通过画图的方法来解决。经过教师的提示,引导学生在纸上画简单图形代表这一队的人(○ ○ ● ○ ○ ○ ○ ○),学生能够根据图画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三、理解用什么方法解决是关键

当学生细致地观察信息,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之后,在头脑中就能够自觉记忆这些有用的信息,并建立起这些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起数学模型。而有些学生却仍然无从下手,要让学生跨出这一步,我认为理解是关键。小学低年级的解决问题多是基于“加、减、乘、除”的运算,许多在“解决问题”上出现问题的学生,大都是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即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加,什么时候要减,什么时候要乘,什么时候要除。因此,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时,务必抓住问题的本质。在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含义时,往往可以借助动作、规范化的语言和建立表象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运算的含义。特别是对刚入小学的学生来说,动作和语言会起很大的作用。因为动作思维和言语思维是人类较为原始的思维形态,在婴幼儿时期多使用这两种思维,随着心理的发展,他们的思维方式由这两种形态渐渐地过渡为形象思维,但是动作和言语思维仍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含义时,可以指导学生用两只手表示两个部分,把两个部分加起来,就用手势表示合起来。还可以让学生不断地重复复述加法的含义,帮助其理解含义。当问题提出“一共有多少”时,教师只需指导“一共”就是指合起来有多少的意思,学生头脑中便会建立起一个典型的数学模型。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也将伴随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我们能做的就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教给学生一种思想,培养学生一种能力。在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培养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将来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四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吴存明.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林碧珍.数学思维养成课——小学数学这样教[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4]吴正宪,陈凤伟,周卫红.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雷 玲.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提高解决问题策略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