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的情感基础

2017-03-16 11:44薛晶晶
祖国 2017年3期
关键词:软实力吸引力

摘要:软实力的概念在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中占有突出地位,取得主要发展的是“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那么何为软实力?它是指一种依靠吸引力,而非通过威逼或者利诱的手段来达到目标的能力。这种吸引力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理念和政策。最近,一些学者忽视了软实力的作用--尤其是吸引力的作用。更严重的是,有的学者已经淡化了其他一些根深蒂固的软实力的基础,本文认为是软实力的情感基础。软实力的吸引力不仅源于其文化影响力,但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人民群众的情感投资。美国在反恐战争中构建吸引力为这些想法提供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软实力 情感基础 吸引力

长期以来软实力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主要问题(IR)。不仅有许多开创性的工作集中在奈的软实力的概念上,而且许多其他学者也敏锐地探索各个国家研究的情况:其概念模棱两可和它经常工作的机制。有点奇怪的是,在大多数工作的概念中,虽然这一有洞察力的文学在阐述了软实力的优势和局限性, 但却忽视了潜在的情感和情感软实力的根源。本文认为, 软实力大部分的根深蒂固的概念和政治基础在于动力学的影响。因为主要的吸引力和软实力的社会机制来源于“吸引力”,这样的吸引往往是情绪与情感的政治约束。

一、国际关系理论中软实力

90年代初,奈在看见国际体系性质的变化之后,他最初引入软实力的概念。他最初定义软实力是 “一个国家拥有其他国家想要的…而不是命令别人去做”。事实上,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在整个冷战时期一直关注军事能力的硬实力,奈发现1990年代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这种硬实力将会越来越不那么重要了。奈认为,“技术、教育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在国际力量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地理、人口、和原材料正变得不那么重要”。因此,在这个世界上,硬实力将被证明是事倍功半,在设置议程和世界政治结构的情况下,让别人改变特定的情况,这是同样重要的。因此,奈主张美国应该在冷战后的环境中更注重培养其软实力能力。奈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可以让它的力量在别人看来是合法的,它就会遇到更少的阻力。这种能力源于三种资源:文化(以吸引别人的地方),政治价值观(当它生活在国内外)和它的外交政策(当他们被视为合法和道德权威)。然而,这种资源不会自动影响别人“你想要什么”,而是必须通过实现特定的行动来实现影响。奈还认为,通过议程的设置、说服和吸引,是软实力的能力得到理想结果的手段。“议程的设置这样一种方式,突出了一些问题,同时保持其他人的视线,都为硬实力提供了重要替代品。

虽然政治软实力的来源可能在于文化、价值观、道德对正当的外交政策的影响,对奈来说,核心因素在于他所说的吸引力。事实上,正如海登发现,“吸引力显然是典型的软实力的行为”。奈指出,“政治领导人一直理解的力量来自吸引力。如果我能得到你想要的,那么我不需要使用胡萝卜或大棒让你这样做”。一个可以吸引我的感觉、爱或义务为我们之间的关系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此外,吸引很少构成直接的结果,而是“扩散效应,创造一般影响而不是生产一个容易可观测的具体行动”。在个人层面上说,我们都熟悉吸引的力量。然而,正如奈承认,吸引比它首次出现更复杂,因为这可以指关注,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以及创建的或积极的磁场效应。”例如国家的工作人员,“集群的品质”如“仁慈,能力,和魅力往往是主要影响其他人的首选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奈更关心软实力的品质是指向社会方面的吸引力。

尽管知道吸引力是软实力的中心,但奈忽视了更充分地建立吸引力的机制需要些什么。事实上,在阐述软权力或感叹其概念的模糊性方面,淡化情感和审美维度的吸引力是奈和其他人有一个不可思议的遗漏。在讨论吸引力时,奈提到在一个关系中,“权力并不一定位于具有较大的合作伙伴上,而在于具有吸引力的神秘化学”,即“建立喜好往往与无形资产有关的,如一个有吸引力的个性、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制度,以及政策被视为合法或其道德权威”,以及“如果我的行为是由一个可通过无形的吸引力观察确定...这是软实力在发挥作用 ”。“神秘的化学”、“无形资产”,“无形的吸引力”--这些名字常常试图去解释不可言喻的吸引力的特质,奈正确地指出,(尽管没有多少理论依据)情感和审美方面可能成为理解吸引力的政治效果的关键因素。

二、软实力、吸引力和影响

软实力努力构建吸引力不仅基于身份和语言,也包括投资的影响,必须要强调的是影响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身份和话语的力量。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是表述在全球政治中情感的作用,一些学者已经特别关注情感在政治认同的建设中的作用。

斯梯尔认为,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心理、想象力和节奏。权力的心理层次是指:心理建立在个人公民和国家的想法之间的联系,通过它的权力可以保持其持有的“群众”。当那些被它束缚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分享的债券的力量时,权力是最好的。“个别观众涉及权力和屈服于它,因为它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在罕见的情况下行使”。同时,想象力的作用,就是一个集体对自己代表人形象的评估。为了保持一致的(因此安全)的自我意识,代理人会不断的塑造一个理想化的形象,让该集体认为它是权力的保持和控制者。这个过程一直是一个审美情感参与的过程,主体的自我形象(如一个国家的自我形象)往往具有充满愉悦的功能,如美,强度,等等。最后,权力往往是一个有节奏、有维度的运动,例如政治就职典礼,周年纪念和战争的胜利,都是影响的一个基线。

分析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不仅增加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对国际关系话语与身份认同现存的作品。它也有助于新的视角对当前国际关系工作在两方面影响。首先为情感投资的重点提供了一个概念性的锚,思考国际关系的关键问题:当代话语,身份和影响。虽然语言和身份共同构成一直在国际关系的一个焦点,但是国际关系的影響/情感文学已经令人信服地认为,情感是身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文学在这些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尚未充分概念化。第二,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方式来思考影响和权力,一个问题的国际关系情感/情绪文学也有尚未充分发展。虽然最近的一些分析国际关系情感暗中讨论权力的问题,在权力动力学的影响函数显式化已大多缺乏。巴内特和杜瓦尔认为,权力往往是代表人和代表人的社会宪法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核心特征。重点论述情感投资吸引力提供了一种方法,使这两种形式的权力,往往少于奈自己一起工作。

三、反恐战争中美国国家魅力和情感投入

2001年9月11日以来,奈就一直呼吁美国在继续主张强硬军事实力的同时,主动培育软实力。“因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向心力可以也确实能够影响其他国家合作的程度。所以,一旦我们低估了我们对其他国家吸引力的重要性,我们将会付出代价。”911事件以后,许多学者将目光投向美国政府在培育软实力提高吸引力方面所做的努力上面。尽管有时候也会时也是喜忧参半 ,但毋庸置疑,9.11事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的向心力出现了显著下降。许多文献聚焦在政府官员对911事件的一些连环事件的叙述上面。许多研究研究了布什政府是如何将其美化成为一场 “善于恶”、“文明与野蛮”的对抗。这些具有对比性语言的表述使得美国人民接受持续进行反恐战争的主张。奈自己也表示,类似反恐战争的描述目的就是为了在911之后树立美国人民的吸引力。

但是,这种叙述实质是为了美化美国形象,从而取得美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其他旁观者对美国的好感。杰克逊已详细研究了许多有关反恐战争的叙述。他的分析有助于提炼出语言中蕴含的特定审美特征和这些美化性叙述是如何树立具有吸引力的美国形象(达到某种既定的形象)。这两种叙述尤其说明:善良的美国国家形象(邪恶的恐怖分子)的树立和反恐战争是一场正义之战的结合。因此,即便战争会给大众带来痛苦,但由于这种战争是在高尚和合乎道德的目的驱使下发动的。美方对恐怖袭击的回应就自然地被叙述为美国外交政策的积极理念。另外,我们还会看见,美国在媒体中被视为“正义的力量”。诸如“伟大的国家”、“热爱自由的国家”、“充满激情的国家”、“懂得生命价值的国家”和“真正的善良与优秀的美国人民”等詞语树立了美国国家形象。同样的方式,反恐战争本身就会被叙述成“好的”或者“正义”的行为。正如布什总统声明中称:“无论是敌人把正义带向我们,还是把正义带给敌人,正义终将到来。”

透过情感和审美视角,这种叙述之所以产生共鸣,不仅仅是因为在结构层面将其将美国公民身份区别于恐怖分子。更多的是,本身营造的身份建构过程中,语言本身的审美特征有助于吸引观众眼球,从而培育情感投资(力量)。首先,这种纯粹的持续的演讲、新闻简报、颜色标记的恐怖警示等等都和一系列不同的关于权力美学文本的焦点相吻合。第二,心理阶层的审美能力频频展出,通过这些审美集,观众会被吸引向下定义而且情不自禁的和国家形象的集体构建相结合。

四、结语

本文的目的是从理论上分析一些软实力的关键的方面。虽然奈本人也详细说明了官方政策和社会文化有助于促进一个国家的吸引力,而其他学者论述和证明的吸引力往往在于语言和身份的动态。然而,很少有人在其情感和审美动态中分析了软实力的吸引力。借鉴影响和审美力量的文学见解,本文的主要贡献是软实力的情感基础。因此,吸引力的话语的有效性背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通过国家的软实力努力构建的观众的情感投资。正如巴内特和杜瓦尔认为,权力可以被看作是代表人的能力、行动的约束、组成的身份,或作为权力产生的非常类别,通过它,别人看到世界。发展软实力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动态打开大门,引导人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影响这些关键的权利的因素。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奈.软实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美]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

[3][美]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美]海登.软实力的言论:全球背景下的公共外交[M].台北:列克星敦出版社,2012.

[5][美]斯蒂尔.丑化力量:全球政治美学的不安全感[M].安阿伯:密歇根大学出版社,2012.

[6]巴内特和杜瓦尔.国际政治的权力[R].国际组织,59(1):39-75.

(作者简介:薛晶晶,研究生,法学硕士,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研究方向: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

猜你喜欢
软实力吸引力
中国吸引力
有吸引力的东西更好用
跟踪导练(三)4
什么是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