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秋耘
摘要:多媒体集文字、图形、音视频于一体,以强大的优势支撑着课堂教学,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更快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教学 探索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发挥刺激作用时,能明显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音视频于一体,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变得直观具体、容易理解,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危险的化学实验变得安全,增强了化学知识的再现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便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法,体会如下:
一、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老师如果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导入,是很难激发学生兴趣的。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可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被动的学习状态向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迁移,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获取了大量有益的知识。如在教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时,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弹出一幅精美的古字画,学生心情豁然开朗,接着屏幕上显示问题“这幅字画为什么会年长日久而不褪色呢?”,这样让学生观其型,闻其声,心有所思,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紧接着播放一段视频:一位农民伯伯把木桩的一端用火烧焦,然后把烧焦的那端埋于泥土中架设电线竿,侧边闪烁一根原始木桩在泥土中腐烂的情形作对比。学生观察其现象的变化,不禁对这两根木桩产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降低学习难度
学生刚接触化学知识感觉很陌生,其实很多内容都来自我们的生活、只是发生过程及其现象难让学生理解,没有感性认识的铺垫,难以形成清晰的概念。而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理解、掌握化学概念和规律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如要了解物质的空间结构或运动特征,在普通条件下是很难实现的,如果用多媒体将微观世界扩大展示,把一些粒子的结构和运动状况生动直观地模拟出来,变抽象为实体,便可帮助学生摆脱思维障碍,教学难度得到降低。如在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结构时,利用动画视频展现石墨和金刚石的内部结构,对比分析,学生对其物理性质的巨大差异就会有清楚的认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课堂更加有活力,学生掌握知识能力更快、更牢。
三、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增大课堂容量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增强教学过程的交互性,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多元化。资源的信息,学生的反馈,可以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指导学生差异化的学习,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现代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的资源,通过多媒体的再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宽了学生认识广度和深度,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如在比较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三个制取装置各有异同,学生极易混淆,如果通过“微课”视频的方法来呈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直观的认知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一方面节约了物质资源,另一方面不受条件的限制,而资源的整合,媒体的平台,给出不同的化学仪器装置,学生选择仪器自己组装三个不同的气体制取装置,学生很快就可以完成,虚拟的实验更加快捷明了,同时更加容易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真实的再现和模拟情景相结合,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调整学生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普遍有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若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刺激学生视觉,点燃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思维动力,就可调整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如在教学“二氧化碳性质”时,可以适时的运用多媒体,引入科学家进入溶洞探秘时的微课……,为什么要准备火柴、打火机或其他?这样学生不仅很容易的就领会了“二氧化碳是不能供给呼吸的”这一性质,又因多媒体的趣味性,极大的调动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被吸引着,教学过程便顺利进行。
五、利用多媒体模拟危险实验,提高安全性
化學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些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稍不注意就会对人造成伤害。若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既可避免对人体的伤害,又可实现教学目标。如CO还原性实验,因CO有毒,且无色无味,不容易被人察觉,人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就会感到头晕、恶心、甚至死亡。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不仅安全,而且实验效果明显。因此,多媒体模拟实验在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中非常的重要。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有其优势,但它毕竟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若使用不当则会引起反效果,使课堂教学陷入形式化,学生也会由于忙于应付老师的教而忽视自身创造性的发挥,所以在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重视实验的真实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化学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获取大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只有通过真实的实验才能使学生观察到真实的现象进而总结出规律。演示实验的虚拟化,无法替代真实的实验,更不能替代学生的动手过程和观察过程。因而,课堂上应创造条件,尽可能进行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探寻化学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二)合理设计板书内容。板书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学内容的精华,是学生记录和巩固知识的直观体现。教学中,为了追求高效率而往往忽略学生思维节奏,适时停顿,更便于学生的思考。因此,化学教学中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和空间。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在不违背化学规律的前提下,一定要找到“整合”的节点和支点,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