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群体了。大学生作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心健康,才可以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列举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阻抗,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阻抗 对策研究
一、什么是心理阻抗
大学生的心理阻抗主要指的是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策略等表现出的排斥行为。大学生正处于刚从老师、家长严格管教的封闭环境到学习生活相对自由的环境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因此在心理上还都不是很成熟,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众多的选择、面对形形色色的群体,他们总是会感到迷茫、会自卑和无所适从。面对学校强制的生硬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排斥。这个时候需要有人能够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和感受,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引,这样大学生才可以愉快充实地度过大学时光,才可以健康的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阻抗产生的原因
(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大部分学生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很憧憬大学生活,在他们的想象里,大学生活无忧无虑,可以不用没日没夜的赶作业、背课文,可以有充分的享受自由的快乐时间,最重要的是考上大学以后的生活就会衣食无忧、前程似锦、一帆风顺。因此许多大学生因为自己考上大学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和满足感。于是他们开始变得目中无人和狂妄自大,会失去进取心和奋斗力。在这种情形之下,大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真实水平,永远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他们就会对在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心理阻抗。
(二)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许多学生在读高中的时候都离父母、离家的距离比较近,在学校里老师的管教也会比较严格。但是进入大学之后,不仅远离家乡和亲人,老师也仅仅只是负责上课的时候为大家传授知识。学生的衣食住行方面的安排以及面对的一系列的选择和挫折都要靠自己。一些学生可能会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而难以习惯,比较严重的学生会因为生活难以自理而给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带来诸多的麻烦和不愉快,这样会导致他难以在新的环境下生存。这也是他们产生心理阻抗的原因。
(三)不善于人际交往
大学本来就是一个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的地方,南北差异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会给学生之间的交往造成一定的困难,加上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会让自己变得内向和孤僻,会拒绝和别人交往。长此以往下去,他们会退化人际交往的能力,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他们会变得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会导致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这样也会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产生心理阻抗。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阻抗的对策
(一)要增设关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课程,普及大学生的心理知识
学生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还比较迷茫和懵懂,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己慢慢地成长,他们会产生多种前所未有的情绪和心理阻抗。一些学生缺乏对这些情绪和心理阻抗的正确认识就很难能够控制这些情绪和心理阻抗。学校如果可以增设关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课程,普及大学生的心理知识,帮助学生从产生的原因、具体的表现以及解决的途径等方面来分析各种情绪和心理阻抗,让学生可以从心底接受这些心理阻抗,通过健康的方式排解这些心理阻抗。
(二)要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阻抗
学校要安排各个班级的辅导员和班干部定期的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平时的心理问题,比如学生在学校期间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压力,在恋爱中的烦恼,在各种选择面前的迷茫等等。這样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就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趋向,并且可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解决对策研究,对于有心理阻抗的学生就可以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对于没有心理阻抗的学生也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三)要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和生活环境
首先,学校要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星期天晚上组织学生看一些积极向上、青春有活力、阳光健康的校园题材的电影,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阻抗。其次,校园里面可以粘贴一些心理学家的名言警句的海报或是定期为学生组织权威心理学家的心理知识讲座等,这样不仅可以普及学生的心理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除此之外,学校要为每个班级配备专业的心理和生活老师,关心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麻烦和困难,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温暖和安全,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阻抗,学生才可以专心学习,提高成绩,才可以做到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从原来的严厉变为如今的宠溺。以至于现在的大学生存在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总是自高自大,有许多的阻抗心理。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学校要增设关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课程,普及大学生的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抵制心理阻抗;其次,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地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成长;除此之外,学校要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和生活环境,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吴晓霞.关于大学生心理阻抗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D].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李晓月.浅析现代大学生心理阻抗产生的原因[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03).
(作者简介:冯妍,学历:大学本科(硕士),职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